钻井工艺与方法
固井后井眼状况示意 图 1套管 2水泥环 3气层
4油层 5水层
固井、完井、其它作业
固井
下套管 注水泥 完井方式
完井
完井井口装置
试油
其它作业
事故处理 测井 射孔 酸化压裂 修井
接单根、起下钻
接单根:
向钻柱上连接一根钻杆,以便继续钻进,使井深不断加深。
起下钻:
起钻: 为了更换钻头,将井内 钻柱取出换下旧钻头。 下钻: 换上新钻头后,重新将 钻柱下入井内。
水平井:最大井斜角大于或等于86° ,并保持这种井斜角钻完一
定 向 井
定长度段的井。
大位移井:定义一:水平位移>=垂深×2的定向井或水平井;定义
二:测深>=垂深×2的定向井或水平井。
丛式井:在一个井场(海洋平台)上有计划地钻出两口或两口以
上的定向井组,其中可含1口直井。
多底井(分支井):一个井口下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井底的定
旋转钻井法
1.转盘旋转钻井法
(1)工艺过程
钻头
钻柱加压
吃入地层 转盘旋转
破碎岩石
循环洗井液 清洗井底 设计井深 转盘旋转钻井法
1.转盘旋转钻井法 (2) 特点
①钻杆完成起下钻具、传递扭矩、为钻头施加钻压、提 供洗井液的入井渠道等任务; ②钻头在一定的钻压作用下旋转破岩,提高了破岩效率;
③在破岩的同时,井底岩屑被清除出来;
二、钻井的种类
2.按几何形状不同分类:
直井、定向井、水平井、大位移井
直井:井口与井底在同一条铅垂线上;
定向井:沿着预先设计的井眼轨迹钻达目的层,井 口与井底不在同一条铅垂线上。
二、钻井的种类
根据井眼轴线剖面的类型,所 钻的井可以分为:直井和定向 井。
定向井
直井
普通定向井:一个井场内仅有1口最大井斜角小于60°的定向井。 大斜度井:最大井斜角在60° ~80°范围内的定向井。
区域普查井 :基准井、剖面井、参数井、构造井
探井:预探井、详探井等
开发井:生产井(油井、气井)、注入井(注水井、
注气井) 特殊用途井:检查井、观察井、调整井、救援井等。
二、钻井的种类
基准井:在区域普查阶段,为了了解地层的沉积特征和 含油气情况、验证物探成果而钻的井。 区 域 普 参数井:为了解区域构造,提供岩石物性参数而钻的井。 查 井 构造井:为了了解地质构造特征、验证物探成果,并编 制地下某一标准层的构造图。 剖面井:是为了研究地层岩性、岩相变化,为寻找含油 气构造而钻的井。 探井:为了确定油气藏是否存在及其埋藏位置而钻的井(预 探井);为了对油气藏进行工业评价及取得油气开发所需 的地质资料而钻的井(详探井)。
8063米
西江24-1油田
二、钻井的种类
3.把钻井按井深不同分类:
浅井H<2500m
深井 4500<H<6000
中深井 2500<H<4500
超深井 H>6000m
4.按温度、压力的高低分类:
高温高压井:按国际通用概念,地温超过150度称为高温,地 层压力当量密度超过1.8g/cm3或用超过70MPa井口装置时称高 压,两者同时具备的井称为高温高压井。 超高温高压井:井底温度超过220度,井底压力超过105MPa
向井。
丛 式 井
分支井及形式
双向
迭加三叉人字形肋源自形辐射形12
3
4
主井眼和分支井 都是裸眼
主井筒注水泥 分支井为裸眼
主井筒注水泥 分支井下套管
主井筒和分支井 都注水泥
5
6
分支井分级
水泥封固主井筒 和分支井, 各层压力分隔 井下分叉装置
南海西江大位移井
水深100米
大位移井
2850米
西江24-3油田
第2章 油气钻井方法及工艺
第一节 钻井概述
第二节 钻井方法
第三节 基本钻井工艺工程
第一节 钻井概述
钻井的概念 钻井的种类
一、 什么是钻井?
钻井 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在地层中钻出一个较大 孔眼的过程。对我们而言,主要是开发油气资 源。
水平井
直井
二、钻井的种类
钻井可按钻井的目的、几何形状、井深 等进行分类。 1. 按钻井目的分类:
第二节 钻井方法
钻井方法
为了在地下岩层中钻出所要求的孔眼而 采用的钻孔方法。 人工掘井
钻井方法 分 类
依据:如何破碎 岩石、怎样取出 岩屑、净化井眼
人力冲击钻井法 顿钻钻井法(机械) 旋转钻井法 连续管钻井法
目前普遍使用
钻井技术发展简史
我国古代钻井系统
现代钻井工具
古代钻井工具
钻井技术发展简史
特点是:
1)破岩与清岩相接进行。 2)旋转动力大,转速高,破碎效率高。 3)设备复杂,起下钻繁琐。
旋转钻井技术的发展
(1)概念时期(1901~1920年):这个时期内开始将钻井和洗井结 合在一起,并使用了牙轮钻头和注水泥固套管技术。
( 2 )发展时期( 1920 ~ 1948 年):这个时期牙轮钻头、固井工艺、 钻井液等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出现了大功率钻井设备。 ( 3 )科学化钻井时期( 1948 ~ 1968 年):这个时期钻井技术有了迅 速发展。采用了喷射钻井,镶齿、滑动密封轴承钻头,低固相、 无固相不分散体系钻井液及固相控制技术,总结出了影响机械钻 速的有关因素,采用了地层压力检测、井控技术及平衡压力钻井 技术。 ( 4 )自动化钻井时期( 1968 ~现在):发展了钻井参数自动检测、 综合录井、随钻测量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发 展了优化钻井、井口机械化自动化工具、自动化钻机、井眼轨迹 遥控及自动闭环控制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
2.特点
(1)连续管钻井实现了起、下钻的连续机械化,节省了 时间和劳动量;
(2)在起下钻时仍能保持洗井液的正常循环;
(3)由洗井液直接提供破岩钻进的能量,大大提高了能 量的有效利用率; (4)为全自动化控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5)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正在发展、完善中。
第三节 基本钻井工艺过程
有时为了处理事故、测井等 也需进行起下钻作业。
本章重点
“钻井”的概念 井的分类 什么是旋转钻井?其特点? 钻井的基本工艺过程。
连续管钻井法(柔杆钻井法)
1.工艺过程
钻头、加压装置、动力机
连续管 下放至井底 为动力机提供动力 循环洗井液 钻头旋转,破碎岩石 清洗井底 延伸井眼
连续管钻井示意图
Coiled Tubing(reeled tubing)
Coiled Tubing(reeled tubing)
连续管钻井法(柔杆钻井法)
三个阶段:即钻前淮备、钻进以及固井与完井 1.钻前准备 修公路、平井场及打水泥基础、钻井设备的搬运和安排、 井口准备(打导管和钻鼠洞)、备足钻井所需要的各种 工具、器材等。
2.钻进 每改变一次钻头尺寸,开始 钻进是进行钻井生产取得进尺的唯一过程。 钻一新井段的工艺叫开钻 其基本工艺过程有: ①第一次开钻(一开) 从地面钻出一个大井眼,然后下表层套管。 ②第二次开钻(二开) 用较小一些的钻头继续钻进,若遇到复杂
二、钻井的种类
生产井:在进行油田开发时,为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而钻的 井。
开 注入井:开发后期为了提高采收率及开发速度,而对油田 发 进行注水注气以补充和合理利用地层能量所钻的井。 井 检查井:油田开发到某一含水阶段,为了搞清各油层的压 力和油、气、水分布状况,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和变化情 特 况。 殊 观察井:油田开发过程中专门用来了解地下动态的井。 用 调整井:油田开发中后期,为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和最终 途 井 采收率,而调整原有开发井网所钻的井。 救援井:为了救援而钻的井。
④提高了钻井速度和效益。 目前这种方法在世界各国被广泛使用。
2. 井底动力钻具旋转钻井法
(1)工艺过程
钻头 钻柱加压 吃入地层
(2)分类 涡轮钻具 螺杆钻具
动力钻具旋转
破碎岩石 循环洗井液
电动钻具
清洗井底
设计井深
2. 井底动力钻具旋转钻井法
(3) 特点 ①转动钻头的动力由地面移到井下,直接接在钻头之上; ②钻柱不旋转,钻柱的功能只是给钻头施加一定的钻压、 形成洗井液通路和承受井下动力钻具外壳的反扭矩; ③井底动力钻具的动力是由电源或井内钻井液流体提供 的。
钻井技术发展简史
古 代 冲 击 钻 进 系 统
现 代 旋 转 钻 进 系 统
第二节 钻井方法
人工掘井:1521年之前。 人力冲击钻:1521~1835年,是 靠人力、捞砂筒、特殊钻头、悬 绳、游梁等来完成的。实际上是 利用了杠杆原理及自由落体的下 落冲击作用来钻井的。
支架 游梁
悬 绳
特点是: 1)破岩与清岩相间进行。 2)冲击力小,破碎效率低。 3)设备简单,起下钻方便。
地层,用钻井液难以控制时,便要下技术 套管(中间套管)。
③第三次开钻(三开) 再用小一些的钻头往下钻进,直到设计井深,
下油层套管,进行固井、完井作业。
第三节 基本钻井工艺过程
3、固井与完井 固井即是在已钻成的井眼内下入套 管,而后在套管与井眼间的环形空 间内注入水泥浆,将套管和地层固 结成一体的工艺过程。 只有通过下套管、固井,才能防 止井眼的坍塌,形成永久的油气 通道,并防止地下各层流体的互 窜,达到开采油气的目的。 完井包括用特定的方法连通油、气 层和井筒,替喷或抽汲等方法诱导 油、气流进入井筒,然后进行油气 生产。
井 壁 钻头
井底
顿钻钻井法:1859~1901年
顿钻钻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