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经 第01章 政治经济学发展历史

政经 第01章 政治经济学发展历史


(15-18世纪)
在经济学史中,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是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蒙 克莱田,1615年,发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
1、 “重商主义经济” 的基本思想 : • 交换产品的效率高于生产产品的效率,所以商贸更能“经济” 与高效地聚敛财富。 • 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创造产品使用价值
• “国家管理”
(政治的职能)
通过制度、法律手段,保障生产资料占有、产品交换和财富分配的公平性。
重大命题: 商品价值的源泉-- 劳动价值
第二节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与演变
“早期政治经济”思想的演变(15-18世纪)
封建制度: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大部分归封建主所有,封 建主掌握国家权利不平等的占有社会财富!但是,封建主 也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理论。为了壮大封建 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主采纳资产阶级早期的经济思想。
二、人类早期政治经济学的启蒙思想与学说
1、我国孔子编撰《尚书》中《洪范》篇的“八政” 一曰 二曰 三曰 四曰 五曰 六曰 七曰 八曰 食 货 祀 司空 司徒 司寇 宾 师 农业生产 农副产品的交换 季节 中央政府掌管工程的长官 掌管国家土地的长官 司法和纠察的长官 人际与礼数的关系 学说与说道
2、古希腊色诺芬于公元前387~371年间写成的
经济活动的基本矛盾?
经济的基本矛盾:
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之间协调发展的矛盾! 其中最核心问题: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分析:我们国家为什么生产与消费脱节?
•生产消费高于生活消费,导致生产与消费脱节,诱发通货膨胀。 •生活消费品主要以外向型市场为主,受国外经济危机影响导致生产与消费脱节。 •国民之间分配收入不合理的“二元结构”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产品生产相对过剩。
• • • • 一切形式的生产都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财富增长的主要方式 劳动工具改善和技术应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劳动是衡量产品价值的唯一标准 •标志着产业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开始!
2、魁奈《经济表》的基本内容
(1)“纯产品”(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工业产品)
“唯一财富”的源泉
(2)阶级划分:生产阶级、土地阶级、不生产阶级
代表人物:孟德斯鸠、伏尔泰、 卢梭
基本思想
• 批驳神授君权,倡导天赋人权。 • 人民主权论(“平等与法制”) • 愚昧与贫穷来源于生产力发展的落后 • “三权分立”(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与制衡) • 意义:诱发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资本主义的启蒙思想 00:00-06:00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1:45
•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 “重农主义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经济”兴起的背景
• 15 世纪,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 、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推动对 外贸易的发展。 • 西欧一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 资本的发展。
一 、“重商主义经济” (Mercantilism)
• 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即出口必须超过进口。
• 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经济,增强本国的实力。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
① 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 15 ~ 16 世纪中叶,以货币差额论为中 心(重金主义),强调“只卖不买”。该时期代表人物为英 国的威廉斯· 塔福。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 对商品输入,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
第一节
政治隋代>王通《文中子· 礼乐篇》中,曾有“经济之道”的说法。 <唐代>杜甫《上水遣怀》诗: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 《宋史· 王安石传论》: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
中国古书中的“经济”一词的寓意:
“经国济民”或“经邦济世”
第三节
资本主义初期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思想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通过生产资料私有制发展经济增加财富!
一、[英]亚当· 斯密(1723~1790年),素有“经济学之父”称谓,
是自由经济的创始人。
1、1776年《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经济论
《经济论》的主要学说
• 经济的职能: 生产产品和创造财富。 • 获取更多财富的途径: 产品的平等交换。 • 实现财富增长的手段:
分工与协作 交换与分配 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现产品价值满足消费
3、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61~355年间)
《政治论》的学说 • “货殖论” (经济的职能)
扩大产品交换价值
二、“重农主义经济”( 17世纪中叶)
主要理论依据:〈法〉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年)
• 贸易只是产品(财富)的聚敛,而没有创造新的产品价值。 • 生产才是增加财富的源泉。
• 农业部门是唯一创造财富的生产部门。
案例:导致后来英国的“圈地运动”兴起!
三、<法>魁奈对重农学派理论的发展
1、《经济表》(1758年)的基本思想与学说
②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是重商主义的第二阶段,即晚期重商 主义,其中心思想是贸易顺差论,强调“多卖少买”,代表 人物为托马斯· 孟。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 输入总值以增加货币流入量,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重商主义的利弊
• 为资本的原始积累创造了物质条件。 • 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金融业)的建立与发展。 • 催生了不平等、不道德的贸易经济行为泛滥。 • 导致掠夺性殖民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
经济意指:
“经济”的基本概念 在某种生产方式下,利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 以满足社会与个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一 种经济活动。 “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
“生产”:生产产品或创造财富的过程。 “交换”:人们交换产品实现劳动价值的过程。 “分配”:把生产资料分给生产者或把消费资料分给消费者。 “消费”: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需求的一种经济行为。
√ (3)经济运行流程表 √ ×
生产
交换
分配
消费
3、《经济表》意义:
• 提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依次性与依存性 • 提倡“生产效率优先发展论”
四、重农主义经济催生资产阶级政治的启蒙思想(17世纪)
背景:重商主义使拥有国家权利的封建主变成了殷商,占有绝对的社会财富! 变革目的:推翻不平等的封建专制,建立人人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财富的 私有经济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