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人员常见心理障碍及健康维护

护理人员常见心理障碍及健康维护

护理人员常见心理障碍及健康维护
胡世俊
(解放军第一0一医院江苏无锡 214044)
[摘要] 综合分析临床护士的常见心理状况,积极探讨影响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健康维护对策,使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引起社会及医院关注,定期排解、疏导、建立最佳工作状态,培养职业自豪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使护理事业发展。

[关键词] 护理人员心理障碍健康维护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工作的独立化、社会化和心理化逐步形成,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临床护士承受的压力也愈来愈大,其心理健康水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①,直接服务于人群的保健,其工作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长期超负荷的工作、普遍的人员缺编现象和生活无规律、复杂的人际冲突以及频繁的接受各种检查与考试等,均给护士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而护士的行为和心理健康又直接影响临床护理质量、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因此,缓解护士工作压力、解决其心理问题,对保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和提高护理质量十分重要②。

为了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健康水平,现将护理人员常见心理障碍及健康维护具体对策汇报如下。

1、护理人员常见心理障碍
1.1焦虑性障碍焦虑是指过分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
后果的一种心境。

其主要表现为无端的紧张恐惧,顾虑重重,认为事情严重得无法处理,或认为问题复杂得无法解决,以致于搓手顿足,坐立不安,好似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

如:分离性焦虑、现实性焦虑、服役期满综合征、病理性焦虑。

1.2适应性障碍简单地讲,适应性障碍就是指一个人对所处的环境不满意,对一般性工作不能完成,对新生事物不能接受,自我感觉不良。

近年来,由于社会适应不良而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患心理疾病的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

而且,适应性障碍在新护士中也极为多见。

适应性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孤独、抑郁、沮丧、焦虑、烦躁、冲动等等,并由此导致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力的明显下降。

1.3抑郁性障碍抑郁是负性情感的增强,是一种过度忧伤的情感体验。

轻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

重者则忧郁沮丧、悲观绝望,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毫无生趣,有度日如年之感。

对外界的一切均不能引起他的兴趣,因此常常自卑自罪,生不如死,而出现自杀观念或企图。

1.4强迫性障碍强迫是指反复从事或企图从事某一动作,或反复出现某种想法、冲动或欲望,明知不必要、不合理,但却难以控制,不自愿地重复去做,形成一种自己对抗自己的心理冲突。

1.5创伤后应激障碍所谓心理应激,就是指人们面对突发性事件,尤其对创伤性事件的快速心理反应。

应激障碍,则是指人们面对应激事件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而发生的心理和行为学方面的改变。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是造成正
常护理工作难以进行和造成差错事故的原因之一。

1.6与婚恋及生理发育相关的心理障碍失恋是指青年男女中止恋爱关系。

有恋爱就会有失恋,这是恋爱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但不同的青年在失恋后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人失恋不失志,能够从失恋的痛苦中崛起,用事业的成功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最终获得真正的爱情。

有的人从此一蹶不振,长期在痛苦的旋涡里不能自拔,心灰意懒、看破红尘、痛不欲生,甚至恼羞成怒,伺机报复。

不仅毁了对方,也葬送了自己的青春。

1.7人际关系敏感医院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其成员来自于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处事方式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加上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理需求不同,容易影响到人际间的心理相容性,导致人际关系敏感,甚至产生多疑、紧张、焦虑、恐惧和敌对等症状。

影响人际交往的最大障碍是不良的“自我”心理:自私、自负、嫉妒、猜疑、自卑和孤独。

因此,只有改变认知,学会沟通,才能超越“自我”,改善人际关系。

1.8心理危机状态心理危机状态是最严重的心理障碍。

是指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遭遇的内外部应激时发生的一种反应。

即在遭遇应激后,引起急性情绪紊乱(焦虑、抑郁、烦躁)、认知改变(集中、注意、记忆等改变)、躯体不适(失眠、头昏、腰酸背痛)和行为改变(生活常规改变),而当事人暂时不能应付。

心理危机状态一般不持久,有时可自行缓解,但如果未及时解决,则常可导致精神疾病、自杀、攻击行为等不良后果。

2.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维护
2.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每个人,如果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就能对人生、对人生价值、对世界、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做精神的富裕者,并能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客观事物,做到冷静妥善地处理事物,提高对挫折和心理冲突的耐受力,从而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

2.2期望值不易过高我们每个人要在充分了解自己能力和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学习、训练或其他方面的奋斗目标,这种目标应恰当,通过艰苦努力能达到的。

不要仅凭良好的愿望和热情盲目地确定一些脱离实际的目标,更不要盲目地参加不切合实际的竞争,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否则,目标落空,遭受挫折,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2.3合理调控情绪“情绪如潮,越堵越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不良刺激而出现负性情绪。

这时,除了找亲人、朋友等通过谈心疏泄情绪外,要及时提醒和告诫自己控制情绪。

并要力所能及地参加积极愉快的文体活动,防止消极心境的产生,使心理得到放松。

这对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十分有益。

2.4身心放松训练选择安静之处,取舒适姿势。

活动身体的一些大关节和肌肉,做的速度要均匀缓慢,动作不需要规范,只要感到关节放开,肌肉松弛。

或作深呼吸,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出,每当呼气的时候,在心中默念“放松”。

或闭眼,想象一些美好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

或做一些与当前具体事项无关的自己比较喜爱的活动,如游泳、看电视、听轻音乐(蓝色的多瑙河、紫竹调)等。

2.5转移注意力人的心理紧张主要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一个使人为难的问题上,如:没有把握应对、害怕应对、不好或者无法应对。

不容失误的重大军事行动会导致军人心理紧张。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心理紧张都要进行注意力转移。

注意力转移的主要方法就是“散心”分散注意力,改变自己的关注点,比如从关注环境和氛围转移到关注自己与战友保持的前后左右距离或战友的脚步声响等细微之处即可。

2.6善于人际交往人类具有群居习性。

我们每个人,只有通过社会活动才能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

在人际交往中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并从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启迪、疏导和帮助。

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不仅可使人与人之间增进理解,还可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激励感。

从而大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心理应激。

这是保持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2.7改变不良习惯不良生活习惯、不良嗜好,不仅危害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着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不良生活习惯不仅可削弱人们的意志,严重的也可以造成人格发生偏移。

因此,年轻的护理人员应善于培养健康的、卫生的生活习惯,保持蓬勃向上的热情。

2.8学会卫生用脑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规律性,有利于调整好大脑的兴奋性;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则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旺盛的精力、愉快的情绪、稳定的心态、注意力集中、效率提高,从而增强了对不良刺激的耐受力。

因此,卫生用脑有利于维护心理健康。

3.小结
护理人员的职业是特殊职业,服务的对象是需要帮助的、不容出错的“人”。

她们不仅要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还要掌握各种医疗急救操作技术③。

因此,做好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维护尤为重要。

预防护理人员心理障碍的发生,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还可以降低因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导致技术操作失误给伤病员造成的额外痛苦和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尹红,叶弘,等.护士自我角色认知与应对方式、身心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9,9(5):38-41
2、冯艳霞.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分析及对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6):99
3、汪爱民,尹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的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