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每一项观察都是定性的(非数据化的观察资料),其中有些可以转化成数据化的观察资料,也比较容易集合起来通过统计分析的出结论,是论证过程更具逻辑性和客观性。

而在个案研究或探索性研究中,需要体现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或者要从无到有的建构一个理论模型,这就需要使用定性研究。

使用两种研究方法,需要不同的研究技巧和步骤,其背后是不同的研究范式和逻辑。

2.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概念:实证主义就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向。

实证主义与许多特殊的社会理论相结合,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它与结构功能、理性选择以及交换理论等研究架构之间的关联。

实证主义研究者比较喜欢精确的量化资料,而且时常使用实验法、调查法以及统计分析法。

目标:实证主义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得到科学解释---发现与记录人类行为的普遍法则概念:诠释研究采取的是实践取向,是关于一般人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物,或是他们如何作好日常事务的经过。

目标:对诠释研究者而言,社会研究的目的是在发展对社会生活的了解,以及发现在自然状态下人3.科学方法与思辨方法的区别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各有所长,各有局限,相辅相成,但不能相互替代。

科学研究是以逻辑思维为主,思辨研究以形象思维为主。

科学方法研究的是是非命题(真与伪),思辨方法研究的是价值命题(好与坏)。

科学方法建立在直接观测和经验数据的基础上(观察、调查和实验),思辨方法建立在研究者的洞察力和直觉判断的基础上。

1两种方法的思维方式不同。

思维方式基本上可概括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类,逻辑思维处理抽象的概念信息,形象思维处理具体的形象信息,科学研究是以逻辑思维为主,思辨研究以形象思维为主。

2两种方法适用的命题不同,承担的任务不同。

科学方法研究的是是非命题(真与伪),思辨方法研究的是价值命题(好与坏)。

3两种方法展开的基础不同。

科学方法建立在直接观测和经验数据的基础上(观察、调查和实验),思辨方法建立在研究者的洞察力和直觉判断的基础上。

4两种方法取得的进展不同。

自然科学成果辉煌,发展迅速,人文学科进展甚微。

4.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比较量化研究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使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可定量化的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

质化研究是从人文科学推演而来的,所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

理论基础的比较:量化研究是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定的假设。

量化研究遵循的是实证主义的方法,实证主义的社会研究,实际上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社会研究上。

质化研究注重实地研究,并强调情境性,它不用控制变量,对结果的解释,也依存于收集资料的情境。

研究者的角色既是研究的工具,又是研究的主体。

研究过程注重描述性资料的收集。

研究的结论和理论的形成方式是归纳法的运用。

研究结果是描述性的。

质化研究关注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研究逻辑的比较:在量的研究中,研究者注重根据现有文献、理论或经验提出研究问题或假设,然后采用量的研究方法来检验假设;而在质的研究中,研究者更注重直接进入研究情境,提炼、发展研究的问题,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对研究情境中的意义及关系进行描述与解释,并从中归纳、建构理论。

尽管两者在步骤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一般而言都是按照选择研究课题、设计方法、收集数据、获得结论等程序逻辑地进行5.科学逻辑中的归纳法与演绎法归纳法是从观察到的资料发展出概化的通则,可以解释所观察的事项间的关系(从个别到一般)。

在管理学研究中,归纳法应用最广,但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

并称归纳法为实证研究。

演绎法是把普遍的法则运用到特定事例中(从一般到特殊,把理论运用于个案)。

演绎法的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三段论。

管理学中很多研究都是从通则化的理论预期开始,然后运用具体的可测量的变量建立假设,通过对实际经验资料的统计分析,最终确定演绎推论是否得到证实。

这一类研究所使用的就是演绎法。

特别的,从理论概念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为解释性模型;从统计规律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为经济计量模型;建立在经济归纳法基础上的模型称为描述性模型,如库存模型等。

6.假设演绎法研究思路确定研究课题;提出理论假说;设定假设;采集资料;进行检验;7.研究计划设计的具体研究步骤1选定研究问题2建立研究假设3选定并标明变量4建构操作性的定义5操作与控制变量6拟定研究设计7选定并建立观察与测量的方法8设计问卷与访谈表9进行统计分析10撰写研究报告8.假说和推理推理是由已知判断引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概念和判断是推理的组成部分和要素。

推理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前提是已知的判断,是整个推理的出发点。

结论是推理得出的新判断,是推理的目的和结果。

按照前提和结论一般性程度的不同,推理可分为演绎、归纳和类比。

假说是在人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在实践中观察和研究到的一些现象,在理论上提出假定的解释的思维形式,它提出新的尚待证明的思想或观点,或者对旧有的理论提出质疑并且做出自己新的尝试性解释。

科学假说的特征:首先,假说必须以事实或科学知识为基础;其次,假说具有猜想的性质。

一个完整的假说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假说的提出;假说的推演;假说的验证。

一般来说,在假说的提出阶段,多用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即根据基本理论,依据观察到的部分事实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在假说的推演和验证阶段,多运用演绎推理,即在推演阶段,遵循逻辑规则,从假说出发,引申出新的可以解释具体事物的结论;在验证阶段,通过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对推演出的结论,用事实予以验证。

9.变量间关系的分类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把变量分成自变量、因变量、内含变量、外生变量和中介变量。

自变量是在研究中被视为影响或决定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其取值是独立给定的,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变量是因应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在研究中其取值被视为由自变量影响或决定。

内含变量(moderating variables)是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关系框架内作为附加条件而存在的变量,它的存在可能会强化或弱化因变量受自变量的影响程度。

外生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s)是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关系框架之外作为外在条件而存在的变量,它用于说明或限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关系存在的外部环境。

中介变量(intervening variables)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框架内起调节作用,它与自变量同时存在,并对因变量产生影响。

10.实证研究(H-O-E):①实验研究②非实验研究:调查研究(问卷法、访谈法)案例研究实地研究无干扰研究或非介入型研究(现有统计数据分析、文本分析、历程比较分析等)11.案例研究特点及其研究步骤:案例研究是指所研究的事项发生在真是的生活里,且现象与情境(背景)往往无法清楚分割或界定,在进行实地研究之前,有理论命题指引研究所要观察的范围,借着各种数据收集及分析的方式,对有界限的系统,如个人、团体、事件、机构等所做的深入翔实的描述、诠释与分析。

特点:独特性;整体性;纵向性;质性步骤:一、案例研究方案的设计案例研究设计的要素:研究的问题:怎么样?为什么?研究假设:若研究中所包含的具体命题愈多,则愈可能维持在一个可行的范围分析单元:研究对象的定义将决定研究实施的界限。

早期案例可能是一个人,现今案例可能是一个团体联结数据与假设的逻辑:案例研究中一个很有前景的方法就是用模式匹配的方法联结数据与假设,即研究者可以先找出两个以上对立假设的模式,然后再看看收集来的资料较符合哪一个假设模式揭示研究发现的准则:案例研究要设定一个准则来解释研究发现二、实施案例研究:收集资料的准备研究者的准备案例研究草案的开发对案例研究项目的审查和评估实地调查的程序需要研究的问题:第一级水平的问题,要求特定的访谈对象回答的问题;第二级,与单个案例有关的问题;第三级,与多个案例相关的、有关研究模式的问题;第四级,与整个研究相关的问题;第五级,在研究范围之外的、与提出政策建议或进行总结评价有关的问题。

案例研究报告的撰写筛选案例试验性研究三、实施案例研究:收集资料证据来源,文献,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实物证据四、案例研究的证据分析12.调查研究的步骤:选题阶段:一是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焦点中,恰当地选择出一个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和可行的调查问题;二是将比较含糊、笼统、宽泛的调查问题具体化和精确化。

准备阶段:包括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道路选择指的是为达到调查目的而进行的调查设计工作,包括从思路、策略到方式、方法等。

工具准备主要指问卷的准备、调查对象的选取等。

实施阶段:收集资料分析阶段:对资料的加工和处理的方式和手段主要是定量的统计分析总结阶段:撰写调查报告,评估调查质量,应用调查成果。

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13.调查研究的特征包括三个方面:1、调查要求从某个调查总体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2、资料收集需要采用特定的工具,即调查问卷,具有一套系统的特定的程序要求;3、研究所得到的是巨大的量化资料,且必须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资料的统计分析,才能得到研究的结论。

就调查的具体内容而言,调查研究应用于:1、社会生活状况调查;2、社会问题调查;3、市场调查;4、民意调查;5、学术性调查14.实地研究法和观察法实地研究方法:实地研究(field study)有时也称作田野研究或现场研究,是对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直接观察,收集一段时间内若干变量的数据。

试图从事先无法预测的进程中,发现有意义的东西;从初始的观察开始,推出尝试性的一般结论,这些结论能够启发进一步的观察,进行这种观察,然后再修正结论,可以如此循环往复。

实地研究的步骤:1准备工作2抽样3访谈、提问4观察记录5资料分析实地研究最主要的优点是它们的综合性。

实地研究最适用于三类课题:(1)在自然状态下才能确切描述变量间的关联;(2)重大或关键的发展进程;(3)形成研究假设阶段。

观察法的实施步骤:1决定研究的目标 2决定被观察者是哪个群体或个人3获得同意进入研究4与被观察者打成一片5进行观察研究,并做成记录6危机处理7结束观察研究8分析资料9撰写研究报告观察法的特点:1有一个研究目的或假设2有系统的设计3有系统的记录4避免主观偏见5可以重复查证15.调查研究和实地研究的区别①实地研究强调的是通过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直接观察来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行为和思想的理解,而调查研究强调资料收集工具的标准化,资料的量化处理,以及通过抽样的方法达到对总体的推论;②两者在获得资料前的先验性准备上不同,调查研究对于所要问询的问题做出事先的准备,反映在标准化的工具上(问卷或结构式访问表),而实地研究往往要求研究者在观察时不应有先验性的框架16.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实验研究的五个重要特征:1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划分:在实验中所操作的变量,被称为自变量、处置变量或实验变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