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寒论临床发挥课件

伤寒论临床发挥课件



腹满---中阳受损,寒湿内停,气机阻滞
阴 病
证 候
时腹自痛(时轻时重,时作时止) ----寒湿内阻,气机不畅
食不下----脾失健运
吐 利 气机升降失调
胃气上逆 脾气不升
治禁:不可攻之 误下变证:胸下伤寒结论临硬床发-挥---寒湿乘虚,凝聚于胃
少阴病辨证纲要
• 原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伤寒论临床发挥
少阴阳虚发热证
• 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伤寒论临床发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证候分析
• 大多医家认为此为外有表寒,故发热,用麻黄。 • 个人认为此为里证,麻黄此处用法不在解表,而在温散里寒。
伤寒论临床发挥
厥阴病总纲
原文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 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于四逆汤倍干姜量并加重附子以大剂回阳救逆急祛内寒以救 将竭之阳气。方后加减法,为仲师经验,加以细读。
伤寒论临床发挥
少阴热化证
• 原文: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 主之。
伤寒论临床发挥
证候分析
• 提要:少阴阴虚阳亢的证治(哪个少阴) • 治法:滋阴降火 • 方药:黄连阿胶汤
• 原文: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 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中痛,或干呕,或咽中痛,或利止 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临床发挥
证候分析
• 证候:下利清谷-脾肾阳微 • 手足厥逆-阳气不达四末 • 面赤-虚阳上越 • 身反不恶寒(发热)-虚阳格于外 • 病机:阳衰阴盛,虚阳外越,阴阳格拒 • 治法:破阴回阳,宣通内外 • 方药:通脉四逆汤
伤寒论临证思维探讨
2009-01-0
伤寒论临床发挥
第一部分
六经概要
伤寒论临床发挥
太阳病辨证纲要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 恶寒。
伤寒论临床发挥
分类:
• 太阳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 • 太阳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 • 太阳温病-表寒里热,麻杏石甘汤 • 太阳蓄水证-水饮内停,五苓散 • 太阳蓄血证-血结膀胱,抵当汤,桃核承气汤
• 自按:此为阳明有热,太阴有湿,应清热与祛湿并举,白虎加术 汤主之;若手足逆冷,自汗出,宜用益气回阳固脱法,可仿参附 加龙牡汤用之。
伤寒论临床发挥
少阳病总纲
• 原文: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伤寒论临床发挥
少阳病的诊断:
(一)主要依据是脉证 1、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2、主脉:弦。 (二)辅助依据是经络症状:耳聋、目赤、颈项强 (三)兼夹证:
少阳位处半表半里,或兼阳明、太阳、水饮
伤寒论临床发挥
热入血室证
伤寒论临床发挥
热入血室的证治及禁例
病因:伤寒---当有太阳表证
证状: 发热、经水适来---发热期间,月经来潮表邪乘
妇 女
虚内陷与阴血互结

昼日明了---白昼属阳,阳能胜阴,故神识清楚。
暮则谵语---夜晚属阴,阴邪更甚,热扰血分
神明不安,语言错乱
如见鬼状---神昏谵语,视觉失常
诊断:热入血室
治禁:无犯胃气及上二焦---病在下焦,禁用汗吐下法
机转:必自愈----经水未断,热随血去而自愈 伤寒论临床发挥
太阴病辨证纲要
• 原文: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伤寒论临床发挥
太阴病提纲
病因病机:脾阳不足,运化失职,寒湿内停, 升降失调
伤寒论临床发挥
少阴病证候分析
• 脉微-阳气虚衰无力推动 • 脉细-阴血不足,脉道不充 • 但欲寐-心肾阳虚,精气俱衰,神失所养。 • 临床表现精神萎靡不振,似睡非睡。 • 病机: 心肾阳虚,阴寒内盛
伤寒论临床发挥
少阴寒化证
•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23)
伤寒论临床发挥
少阴寒化证(续)
白虎汤证
伤寒
脉:
浮——热盛于表 滑——热炽于里
病机 主证
表有热——里热蒸腾于外, 恶热汗多
里有热——热邪炽于里,烦 渴喜冷饮
治疗:白虎汤——清热保津
伤寒论临床发挥
白虎汤证存疑
• 原文: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 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 虎汤主之。
伤寒论临床发挥
厥阴病上热下寒证的提纲
上热
厥 阴 病 下寒
消渴——肝火炽盛,津液消耗 气上撞心(胸、胃脘部)——肝气横逆 心中(胃脘部)疼热——肝火循经扰胃 饥——膈上有热,嘈杂似饥
不欲食——肝木侮土,脾运不健 食则吐蛔——脾胃虚寒,强食不纳,蛔
得食味而上窜
误治变证
下之——苦寒攻下(误认为实热积滞) 利不止——更伤脾阳,泻利不止
伤寒论临床发挥
四肢厥逆证
• 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伤寒论临床发挥
第二部分
伤寒论方证概要
伤寒论临床发挥
桂枝汤系列
• 主方:桂枝汤 • 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
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伤寒论临床发挥
太阳病提纲
病因:风寒袭表 太阳病 脉:浮-正气抗邪于外,气血充盈于表
(定位) 证 头项强痛-经气郁遏不舒(定位)
恶寒-风寒外束,表气被遏(定性)
伤寒论临床发挥
阳明病辨证提纲
• 原文: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伤寒论临床发挥
阳明腑证
• 原文: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发汗,若下、若利小 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 者,此名阳明也。
芩连-清心火 芍药阿胶-滋阴 鸡子黄-养血润燥
伤寒论临床发挥
少阴热化证(续)
• 原文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 汤主之。(319)
伤寒论临床发挥
证候分析
• 证候:下利-水渗于肠 • 咳-阴虚内热扰肺
呕-饮邪犯胃 口渴-津不上承 心烦不得眠-虚热上扰 小便不利-饮邪影响膀胱气化功能 • 病机:阴虚有热,水热互结 • 治法:滋阴清热利水 • 方药:猪苓汤
•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 反恶热也。
伤寒论临床发挥
阳明腑证特点
• 痞-痞塞不同-枳实消痞 • 满-腹部胀满-厚朴除满 • 燥-大便燥结,口燥咽干-芒硝润燥 • 实-大黄去实
伤寒论临床发挥
阳明经证
•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 主之。
伤寒论临床发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