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通信股份GSM/TD-L无线宽带直放站(1/2W)SGR-R3B1D-1/2(G_TD-L)/A3 V1.0产品规格说明书SAP编号:版本:V1.0生效日期:2015-3-10:国人通信股份本文件之属国人通信所有,未经书面批准不得随意复制外传。
目录1.围 (1)2.参考标准 (1)3.执行标准 (1)4.整机射频指标 (2)5.整机监控指标 (4)6.安全要求 (4)6.1.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 (4)6.2.抗电强度 (5)6.3.通信口的抗电强度 (5)6.4.接触电流 (6)7.电磁兼容要求 (6)8.设备防雷指标要求 (6)9.设计及工艺要求 (6)9.1.铭牌、结构及接口要求 (6)9.2.工艺要求 (7)10.例行实验 (8)11.接口定义 (8)12.结构要求 (8)13.电源适应性要求 (9)14.通用技术要求 (9)1.围本文件规定了《GSM/TD-L无线宽带直放站》的射频、监控技术指标以及整机的端口和结构等。
本文件适用于《GSM/TD-L无线宽带直放站》的产品设计、验证、生产、采购以及质量检验等各个环节。
产品目录见下表:2.参考标准➢GB/T 2423.1-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A: 低温》➢GB/T 2423.2-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B: 高温》➢GB/T 2423.9-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Cb: 设备用恒定湿热》➢GB15842-1995《移动通信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282-2000《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YD1139-2001《900MHz/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要求和测量方法,第二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IEC60950-1999《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YDT952《900MHz 1800MHz GSM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3.执行标准本产品必须符合以下标准规定:➢《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功能规1.0.1》➢《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设备验收规1.0.1》➢《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数据需求规1.0.1》➢《中国移动直放站设备网管接口技术规1.0.1》➢《中国移动GSM数字直放站技术规v1.0.0》➢《中国移动GSM数字直放站测试规v1.0.0》4.整机射频指标表1 GSM系统主要技术指标移动GSM数字直放站测试规v1.0.0》及YD/T 1337-2005《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中之规定表2 TD-LTE(F频段)系统主要技术指标5.整机监控指标必须符合中国移动《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功能规V1.0.1》、《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设备验收规V1.0.1》、《中国移动直放站监控系统数据需求规V1.0.1》、《中国移动直放站设备网管接口技术规V1.0.1》,可接入目前的直放站网管平台统一管理。
串口直连(RS232)和MODEM(RS232)必须独立且能同时工作,能够通过串口直连升级程序及触发各种上报。
6.安全要求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应符合GB4943“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的相关条款。
6.1.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IEC60950-1999《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性》第二章第六节的规定。
如果被测电路的电流额定值小于或等于16A,试验电流、试验电压和试验时间应按如下确定:-试验电流为被测电路电流额定值的1.5倍;-试验电压不应超过12 V;-试验时间为60s。
根据电压压降计算出的保护连接导体电阻不应超过0.1Ω。
如果被测电路的电流额定值超过16A,试验电流和试验时间应按如下确定:-2倍的电路电流额定值进行2min;-对直流供电的设备由制造厂商规定。
保护连接导体的电压压降不应超过2.5V。
6.2.抗电强度试验电压按如下确定:-被测设备工作电压峰值或直流值≤184V,对于有接地保护的被测设备试验电压为交流1000V(50Hz),或对于无接地保护的被测设备试验电压为交流2000V(50Hz);-被测设备工作电压峰值或直流值为184V至354V(含354V),对于有接地保护的被测设备试验电压为交流1500V(50Hz),或对于无接地保护的被测设备试验电压为交流3000V(50Hz);试验期间,被测设备的绝缘不应击穿。
试验电压施加点按下列适用情况选取:-一次电路与机身之间;-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之间;-一次电路与零部件之间。
6.3.通信口的抗电强度对于稳态试验试验电压与试验施加点按如下确定:-在正常使用中,对于设备上需要抓握或接触的不接地的导电零部件和非导电零部件(例如的受话器或键盘),应在这些零部件与通信口之间施加交流1500V(50Hz)的试验电压;-对于其它零部件和电路以及与其它设备相连接的接口,应在这些零部件、接口与通信口之间施加交流1000V(50Hz)的试验电压。
试验期间,被测设备的绝缘不应击穿。
6.4.接触电流电源电路的接触电流:最大接触电流应<3.5mA(RMS)。
通信口的接触电流:每个通信口与其它零部件之间的最大接触电流应≤0.25mA (RMS)。
7.电磁兼容要求电磁兼容要求应符合YD 1139-2001 “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要求和测量方法第二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的相关要求。
8.设备防雷指标要求设备应具备一定的防雷能力,且必须置电源防雷模块。
对于交流220V供电设备,要求可承受的标称放电电流≥20kA,最大放电电流≥40kA;对于直流-48V供电设备,要求可承受的标称放电电流≥10kA,最大放电电流≥20kA。
9.设计及工艺要求设备器件安放规整、无外观缺陷、材料符合国家要求,防尘,防水。
设备集成度较高,外形尺寸较小,方便工程施工及物业协调。
9.1.铭牌、结构及接口要求1.设备铭牌要求设备外部显著位置必须具有设备铭牌,且铭牌上必须标明:厂家名称、产品类别、产品型号、核准证代码、关键指标(含工作频段、上下行功率、增益)、电源特性(含输入电压围、输入最大电流)、序列号条形码、生产日期等。
2.接口要求设备必须外置操作维护接口(采用RS232接口或以太网口),且所有外部接口标识必须标注清晰准确。
3.结构要求室外型设备必须采用全密封结构,机箱门和箱体接触的地方必须具有防水胶条。
此外,机箱门必须考虑防盗设计(如采用特殊尺寸的异形螺丝紧固机箱门)。
4.器件选型提供的设备应采用经过严格筛选的优质器件,禁止使用二手器件。
5.电路分腔要求射频电路板必须具有合理的分腔设计(要求结构设计对射频电路部分有金属屏蔽功能,同时对于不同的射频通路(下行发射通路、上行接收通路、上行分集接收通路)有独立通道的金属屏蔽设计。
6.散热要求设备要求自然散热。
7.整机跌落要求设备应满足跌落试验要求,试验方法参照GB/T2423.8,产品重量与跌落高度关系参照GB/T2423.12。
9.2.工艺要求1.PCB设计工艺PCB电子元器件SMT贴片覆盖率必须大于95%;功放部分PCB表面喷涂建议采用沉金工艺。
电子元器件与盒体安全距离必须大于1mm,PCB走线距离板边须大于1.25mm以上;为保证产品可靠性,电路板上禁止出现飞线(非设计方案中的飞线)连接。
2.焊接要求电子元器件焊接禁止出现拉尖、毛刺情况;大尺寸接插件除使用点焊工艺外需使用螺钉加固;禁止出现粗糙焊接及应急焊接。
3.装配工艺硬件的组装过程应有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长期使用的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
各模块及线缆必须安装规牢固,严禁机箱出现散落的物件。
电缆需成束组装,禁止交叉混扎;合理使用工艺固定孔、固定架,确保电缆走向需横平竖直,工艺美观;固定螺钉需满足国标GB/T819.1,GB/T823,GB/T9074.8;模块与机箱,箱体之间接地阻抗小于等于0.1欧姆。
4.功放工艺下行发射功率大于10W设备的主功放管必须采用烧结工艺。
10.例行实验本产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 YD/T 1337-2005《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进行例行实验;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运营商特殊要求以运营商的招标文件为准。
11.接口定义表2 整机接口定义端口标识接口定义接头类型及要求施主端下行输入和上行信号输出口N型阴头重发端上行输入和下行信号输出口N型阴头RS-232 RS232本地监控DB9母焊接头外部告警外部告警1-3和位置告警XM14K7A(插孔)型航空插座,符合移动规定,配位置告警线。
AC电源或DC电源设备市电电源输入三芯电源线(2.5mm2) 电源开关设备市电供电开关可置设备部工作指示灯设备正常工作时指示灯绿色LED设备外部接地12.结构要求➢支持壁挂安装方式(配安装配件)➢防护等级室型IP54,室外型IP65➢自然散热13.电源适应性要求➢交流供电产品应支持备用电源,除交流供电外,还可提供蓄电池供电等。
➢AC220V±44V、45~55Hz或DC-48V±9.6V时,直放站所有技术指标均能满足要求。
➢电源需具有短路保护、过压保护、过流保护、过温保护且保护后可自恢复。
14.通用技术要求➢工作温度:-40℃至+55℃,湿度:≤95%。
➢储存温度:-40℃至+80℃,湿度:20%至80%➢测试温度:15℃至+30℃,湿度:40%至70%➢大气压:86-106 kPa➢MTBF要求:>100000h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