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库1、赎刑首次出现在哪个朝代()A 夏B 商C 西周D 东周2、魏文王曾命()进行变法改革。
A商鞅B子产C李悝D邓析3、西周民事案件的诉讼费用是()A 束矢B 钧金C 傅别D 质剂4、西周中央最高司法官名为()A 大理B 士C 蒙士D 大司寇5、商代惩治官吏犯罪的专门法律是()A 官刑B 汤刑C 九刑D 茆门法6、春秋时期“竹刑” 的作者是()A子产B邓析C叔向D荀寅7、《法经》中相当于现代刑法“总则”的部分是()A 具法B 盗法C 贼法D 杂法8《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A. 《汤刑》B.《九刑》C.《吕刑》D.《禹刑》9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A 九刑B 官刑C 汤刑D 吕刑10、春秋时郑国“铸刑书”遭到()的反对。
A 孔子B 叔向C 子产D 赵鞅11、西周刑罚的主体是()A 嘉石之制B 圜土之制C 五刑D 赎、流刑12、西周时期,实行()的婚姻制度。
A 一夫多妻制B 一夫多妾制C 一夫一妻制D 嫡长子继承制13、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缔结的原则?()A. —夫一妻制B.同姓不婚C.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D. “七出”、“三不去14、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倗生三十田。
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
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A. 傅别B质剂C券书D.书券15、西周时期用来买卖牛、马、奴隶等有生命物品的契约称为()A.质B剂 C.合同 D.傅别16、春秋时,反对晋国将法典铸在鼎上公布的人是()A.李悝B孔子C赵鞅 D.荀寅17、下列属于西周司法官员法律责任制是()A 官刑B 五过之疵C 茆门之法D 五听18、春秋后期,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的是()A晋国B•郑国C•楚国D •宋国19、郑国执政子产于公元前536 年“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对此,晋国大夫叔向曾写信痛斥子产:“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
”关于“不为刑辟”的含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不制定法律 B.不规定刑罚种类 C.不需要判例法 D.不公布成文法20、《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A. 《法经》为李悝所制定B. 《盗法》、《贼法》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C. 《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D. 《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21、关于公元前359 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B. 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C. 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D. 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22、西周礼治最重要的原则是()A.男女有别B.长长C.德主刑辅D.亲亲尊尊23、战国时期主张“术治”的思想家是()A•商鞅B.申不害C•韩非D •李悝24、中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始自()A.制竹刑B.诛邓析C.修旧法D.铸刑书25、以下各选项中,属于商、周法律形式的是()A律B格C诰D.科26、西周的五刑制度中,“死刑”称之为()A.具五刑B大辟C弃市D.孥戮27、中国古代法律由秘密状态变为向民众公开,这一转折发生于()A商代B.西周C.春秋战国D.秦代28、公元前513 年,晋国主持“铸刑鼎”的大臣是()A.范武子B赵盾C赵鞅D.邓析29、“秦代的主要法律形式是()A律B令C法律答问D延行事30、秦代君主针对一时之事而发布的法律文件是()A律B格式C法律答问D令31、秦代的“延行事指的是()A 廷指宫廷,行事即已行之事,指判案成例B 对法律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C就某一专门事类正式颁布的法律D 朝廷统一颁布的官吏审理案件的程序32、秦代中央机构三公中的,辅佐皇帝管理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A 太尉B 丞相c 御史大夫D 邵守33、秦代中央机构三公中的,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是()A太尉B丞相C廷尉D郡尉34、按照秦的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没有资格成为秦代的权利主体()A 皇帝B 郡守C 里长D 赘婿35、秦代剃除受刑者头发的刑罚是()A耐B没C废D髡36、秦代自诉案件中的公室告是指()A 控告同自己无血缘关系的他人盗窃等行为B 子女控告父母打伤自己的行为C 父母控告子女盗窃自己的财产D 奴妾控告主人对其使用刑罚37、秦律规定:凡携带所借公物外逃,主动自首者,不以盗窃论处,而以逃亡论处。
如隶臣妾在服刑期间逃亡后又自首,只笞五十,补足期限。
这一规定体现了秦律的哪一刑罚适用原则()A. 区分故意与过失的原则B.累犯加重原则C.自首减轻处罚原则D.区分公、私罪原则38、秦始皇时期,某地有甲乙两家相邻而居,但积怨甚深。
有一天,该地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件,乙遂向官府告发系甲所为。
甲遭逮捕并被定为死罪。
不久案犯被捕获,始知甲无辜系被乙诬告。
依据秦律,诬告者乙应获下列哪种刑罚?()A.死刑B迁刑 C.城旦舂 D.笞一百39、秦律规定,判决后若当事人不服判决,允许其要求重新审判,这一制度称为()A.读鞫B公室告 C.非公室告D乞鞫40、以身高为标准确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王朝是()A.秦B汉C晋 D.唐41 、秦朝将规定工作人员考核标准的法规称为()A律B令C程 D.课42、“事皆决于法”,反映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坚持()A.法家的法治思想B.法家的势治思想C.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D.儒家的人治思想43、在中国古代法律中,“贼罪”是指()A. “害良”B. “窃货”C.强奸D. “诈伪”44、在秦代,知情人必须告发、官府必须受理的案件,称为()A.公室告B.非公室告C.州告D.诣阙告诉45、以下为汉代有关宫廷警卫的法律规定是()A 越官律B 朝律C 兴律D 户律46、汉代最高监察机关为()A 延尉B 丞相府C 御史台D 司隶校尉47、汉代最高司法机关是()A 御史台B 丞相府C 刑部D 廷尉48、汉代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律形式是()A律B令C科D比49、以下反映汉代贵族官僚法律特权的制度是()A 八辟之法B 上计制度C 先(上)请制度D 乞鞫50、汉代官吏违反规定私自到诸侯国任职,构成()罪。
A 左官罪B 阿党罪C 出界罪D 酎金罪51、汉代将为起义农民通情报、当向导、供饮食定为()罪。
A 首匿罪B 通行饮食罪C 见知故纵罪D 大逆不道罪52、春秋决狱首倡者为()A 董仲舒B 孔子D 汉武帝D 汉文帝53、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
下列关于春秋决狱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依据儒家经典一一《春秋》等着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而不是仅仅依据汉律审案B•实行“论心定罪”的原则,根据犯罪人主观动机是否符合儒家“忠”、“孝” 的精神,来决定犯罪人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C•以《春秋》经义决狱的原则在汉代已经代替了传统的司法和审判D •春秋决狱与司法擅断存在一定的联系54、汉代财产继承实行()A 嫡长子继承制B 诸子均分制C 宗族继承制D 嫡子继承制55 、汉代的买卖契约称为()A质剂B傅别 C •券书D钧金56、汉朝审讯案件称为()A 鞫狱B 乞鞫C 读鞫D 断狱57、汉代起诉相当于现代自诉的是()A告B劾C奏报D乞鞫58、在汉代对犯谋反罪的刑犯执行死刑应在()A 秋冬行刑B 决不待时C 春秋行刑D 春夏行刑59、西汉末年,某地一男子偷盗他人一头牛并贩卖到外乡,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
其妻隐瞒未向官府举报。
案发后,该男子受到惩处。
依照汉代法律,其妻的行为应如何处理?()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B.按包庇罪论处C.与其丈夫同罪D.按其丈夫之罪减一等处罚60、汉代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齐太仓令获罪当处墨刑,其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为官奴,替父赎罪。
这一事件导致了下列哪一项法律制度改革?()A. 汉高祖规定“上请”制度B汉文帝废除肉刑C.汉文帝确立“官当”制度D.汉景帝规定“八议”制度61、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
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
”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 ,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
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错误的?()A. “ 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B. 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C. “ 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D. “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62、汉代提出审理案件应贯彻“原心定罪”原则的思想家是()A.汉文帝B.董仲舒C.汉景帝D.淳于缇萦63、汉朝为实行回避制度,专门制定了()A.《推恩令》B.《附益法》C.《三互法》D.《左官律》64、被誉为“汉代孔子” 的着名思想家是()A.董仲舒B.王充C.仲长统D.贾谊65、汉刑制改革的具体原因,源于()A.淳于公上书B缇萦上书C.萧何上书D.张汤上书66、汉初受命制定《九章律》的是()A.萧何B赵禹C.张汤D.叔孙通67、第一次改《具律》第六为《刑名》第一的法律是()A《泰始律》B《新律》C《甲子科》D《北齐律》68、第一次增加《法例》篇目的法律是()A《泰始律》B《新律》C《大律》D《北齐律》69、首创“徒刑”刑名的法律是()A《泰始律》B《新律》C《大律》D《北齐律》70、张斐、杜预注律中的律是指()A《大统式》B《新律》C《北齐律》D《晋律》71、将《晋律》的《刑名》、《法例》两篇合并为一篇.名为《名例》,冠于律首的是哪个朝代?()A 魏B 北周C 北齐D 晋72、存留养亲制度始见于()A《泰始律》B《新律》C《北魏律》D《北齐律》73、三国的孙吴政权改廷尉为()A 秋官大司寇B 大理寺C 大理D 律博士74、登闻鼓制度建立于()A魏B西晋C北齐D北魏75、东魏时期制定的法律是()A《泰始律》B《大统式》C《麟趾格》D《永明律》76、曹魏时期,专门负责教授法律知识,从事法律教育的机构是()A.大司寇B.廷尉C.大理寺D.律博士77、首创流刑五等之制的王朝是()A.曹魏B晋 C.北周 D.北齐78、魏晋南北朝时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冠于律首”的法律是()A.《新律》B.《晋律》C.《梁律》D.《北齐律》79、《开皇律》由哪个皇帝颁布()A 唐太宗B 隋畅帝C 隋文帝D 唐玄宗80、第一次在法律上废除绞、斩之外各种残酷死刑执行方式的是哪部法典()A《开皇律》B《大业律》C《贞观律》D《永徽律》81、标志着唐代法律基本法典初步定型的是()A《武德律》B《贞观律》C《永徽律》D《唐六典》82、元朝时定名《唐律疏议》的是哪部法典()A《武德律》B《贞观律》C《永徽律疏》D《开元律疏》83、最早确定笞、杖、徒、流、死封建五刑的是()A《魏律》B《晋律》C《开皇律》D《永徽律》84、唐律规定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为()A 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B 年八十以上、十岁以下C 年九十以上、七岁以下D 年十五以上、七十以下85、唐代最高审判机关是()A 大理寺B 刑部C 御史台D 中书省86、唐律将没有预谋、临时起意的故意杀人行为称为()A 谋杀B 故杀C 斗杀D 误杀87、按唐律规定,控告、咒骂父母为()A 恶逆B 不孝C 大不敬D 不道88、唐律中规定户籍、赋役、田宅、婚姻等内容的法律是()A职制律B户婚律C厩库律D杂律89、唐律规定,处理侨居中国的不同国籍的外国人相犯的原则是()A 依原告国法律B 依被告国法律C 依唐律D 以上三者皆可90、唐朝开元年间,旅居长安的突某(来自甲国)将和某(来自乙国)殴打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