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三国统计年鉴的比较——基于就业、劳动报酬率、工资、政府雇员的分析目录一、综合比较 ------------------------------------------------------------------------------------------------------ 21.统计版块 --------------------------------------------------------------------------------------------- 22. 结构差异-------------------------------------------------------------------------------------------- 33. 内容占比-------------------------------------------------------------------------------------------- 34. 包含范围、数据来源 ---------------------------------------------------------------------------- 35. 注释部分-------------------------------------------------------------------------------------------- 46. 可获得性-------------------------------------------------------------------------------------------- 47. 指标的口径----------------------------------------------------------------------------------------- 48. 分类标准-------------------------------------------------------------------------------------------- 4二、分类比较 ------------------------------------------------------------------------------------------------------ 5(一)就业篇------------------------------------------------------------------------------------------------ 51. 日本、美国、中国2008~2010年就业率对比--------------------------------------------- 52.中、美、日男女就业率比较 ------------------------------------------------------------------ 63.2008~2010年日、美、中三国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比较 -------------------------- 84.2005-2010年中美日失业率比较 ------------------------------------------------------------ 105. 中美日男女失业率比较 ------------------------------------------------------------------------ 116. 2010年日本、美国、中国三类产业就业比例对比-------------------------------------- 137. 中美日农林渔就业人数比较------------------------------------------------------------------ 14(二)劳动报酬率篇 ------------------------------------------------------------------------------------- 14 1.2005-2012年中国的劳动报酬率 ------------------------------------------------------------ 152. 中国各地区劳动报酬率比较------------------------------------------------------------------ 163. 中、美、日三国的劳动报酬率比较 -------------------------------------------------------- 18(三)工资篇----------------------------------------------------------------------------------------------- 201. 美、日、中三国统计年鉴中关于工资指标的异同点----------------------------------- 202. 中美日三国平均工资比较 --------------------------------------------------------------------- 23(四)政府雇员篇 ---------------------------------------------------------------------------------------- 281. 日美公务员男女人数及总人数比较 -------------------------------------------------------- 282.2005-2009年公务员总人数 ------------------------------------------------------------------ 293.1995-2009年日本各公务员年龄段人数 ----------------------------------------------------- 294. 1995-2010年日本各级行政区公务员人数 ------------------------------------------------- 305. 2011年10月日本众议院各党派人数比例------------------------------------------------- 31三、总结 ----------------------------------------------------------------------------------------------------------- 31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汇辑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
向人们提供一年内全面、真实、系统的事实资料,便于了解事物现状和研究发展趋势。
统计年鉴作为年鉴的一种,它是政府统计产品的综合展示,折射出一国政府的统计理念和能力,反映一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状况。
不同国家在统计年鉴的编辑上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通过对中国、美国、日本2012年统计年鉴的分析比较,以下将给出这三国在统计年鉴上的差异。
一、综合比较1.统计版块统计年鉴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
这一点从中、美、日三国统计年鉴的比较中得到充分说明。
三个国家都提供了分省或城市的统计数据。
中国作为实行一国两制的国家,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将香港特别行政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设为独立章节,且附录由台湾省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和中国经济、社会统计指标同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比较两部分组成。
2. 结构差异中、美、日的统计年鉴在结构上也存在许多差异。
中国的统计年鉴在开篇部分有综合说明,列出了许多相关指标的变动。
在每个专题的开篇,都对本专题进行了简单说明,然后再介绍具体情况,每个专题中相关主要统计指标的解释被放在每章末尾。
在附录中列示了台湾省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和中国经济、社会统计指标同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比较。
美国的统计年鉴则是将简要说明与指标解释一起放在每个专题的开篇。
美国在附录中列出了统计信息的来源,供人们查询并核对统计信息,极大提高了美国统计年鉴的可信度。
而日本的统计年鉴没有出现单独的说明和指标解释。
3. 内容占比每个国家的统计年鉴都包含了土地、人口、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虽然三国的统计年鉴包含的内容有很多相同之处,但许多内容所占比例却不尽相同。
中国的统计年鉴在国民经济核算、科技统计上占的比例较小。
美国金融业相当发达,因此,其统计年鉴在财政金融方面所占的比例很大,且有银行业这一专题,在价格和产业经济方面的篇幅比较小。
《美国统计摘要》详细介绍了有关统计调查的周期性、覆盖范围、置信区间和可信度及其变更等信息,还有关于统计指标本身的指标解释、时点和时期特点的属性以及口径调整等情况。
另外,中国和美国的统计年鉴不仅提供分省或城市的统计数据,还提供国际统计数据,列示了主要统计指标的国际对比资料。
日本则不同,其统计年鉴在产业经济方面所占比例很大,日本年鉴对其人口和就业的相关统计也十分详细。
同时,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渔业十分发达,在其经济指标中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渔业被单独列为了一个专题。
4. 包含范围、数据来源从统计年鉴的数据上来看,中国统计年鉴的内容不够广泛、尚有国防、社会和居民服务业等部分资料未予以列示。
同时,由于我国统计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尚未完成,一些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开展的统计工作,如全口径服务业调查等在我国尚未开展。
相对中国而言,美国的内容丰富、数据来源广、数据的各种属性得到充分反映,还可以进一步通过互联网连接到具体统计机构网站的相关统计出版物和统计调查方法的网页,这使得美国的统计年鉴具有较高的质量。
日本的统计年鉴的数据来源也较为广泛。
5. 注释部分关于统计年鉴的注释,中国统计年鉴的注释不够充分,参考信息不够丰富、全面,相关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调整不够透明,统计知识的宣传不够等,中国的用户友好性指数较低。
而美国年鉴的注释篇幅所占比重最高,其用户友好性指数最高。
日本有脚注的统计表所占比重最高。
6. 可获得性从统计年鉴的可获得性上,《中国统计年鉴》的价格相对于人均收入和同类图书价格较高,中国只免费提供次新年份的电子版本,免费的网络版也有PDF和EXCEL两种格式,但时滞略长,使得其传播质量指数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