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下发备件管理制度修订的通知

关于下发备件管理制度修订的通知

关于下发备件管理制度修订的通知
1 目的
统计、分析配件的使用寿命,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库存,确保正常
生产需求,同时降低库存、杜绝积压。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团各单位对维修更换所需的配件、阀门、仪表等非直接消
耗物品的申报、领用、报废等过程的控制管理。

3 职责
3.1 设备管理部(设备科)、采购部共同负责本办法的制定、完善、
解释。

3.2 各使用单位及相关部门负责执行。

3.3 审计部、财务部负责对本办法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4 解释
4.1 专用配件:设备上专用的维修配件,在设备或非设备上不能通
用的维修配件。

4.2 通用配件:在设备上或非设备上能够通用的维修配件,包括阀门、仪表、通用轴承等。

5 内容
5.1 配件的申报管理
5.1.1 专用配件的申报采取集中申报原则。

每月1日、15日为配
件申报日,其它时间原则上不接收配件申报(急用或特殊需要的,申报时需
提交具体原因)。

5.1.2 配件必须由专业维修人员申报,申报计划中需提供:设备名称、规格型号、配件代号、设备供应厂家。

5.1.3 进口配件的申报,参照采购部下发的《进出口作业管理程序》中4.1.1.3条“进口设备、配件的申报、审批:各分厂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OA 个人通讯)进行申报,并经分厂厂长审批后报给各事业部设备部门;设备管理部(设备科)对各分厂计划进行汇总、审核。

需进行采购的,由设备管理部(设备科)通过物资需求申报单进行申报,经总经理级(含)以上人员审批。


5.1.4 已确立安全库存目标值的国产配件,由采购仓储科自动生成采购计划,不再由使用单位申报。

未确立安全库存的国产配件,使用车间仍根据以往的申报流程进行申购。

5.1.5 各分厂申报配件一律不准先购买配件后补计划,如果是急用配件,分厂要提前通知设备管理部(设备科)和采购部。

5.2 配件的库存管理
5.2.1 库存备件超过一年时间未使用的,由设备管理部(设备科)协调各分厂调剂使用。

5.2.2 各事业部有驻外分公司的设立备件中心库,超过一定价值的配件其它分厂不做储备,使用时由中心配件库调拨。

熟制品事业部、山松事业部、调味品事业部单价10000元以上,生鲜品事业部单价5000元以上,包装事业部单价2000元以上的配件在半程和通辽分厂建立中心库,其他分厂不做储备。

5.2.3 库存的所有设备配件和设施配件必须建立使用用途标识卡,通用配件必须建立使用范围档案。

5.2.4 明确各种设备配件和设施配件的安全库存目标值,专用配件的安全库存目标值由相关维修人员、设备主管、设备管理部(设备科)及仓储科共同制定;通用配件的安全库存目标值由保管员结合使用情况制定。

5.2.5 各事业部设备部门负责组织维修工及其他相关人员对配件使用频次和寿命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对安全库存目标值进行修订,并逐步完善。

5.3 配件使用过程管理
5.3.1 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配件,由使用车间通过物资质量反馈单反馈到采购部门协调解决。

5.3.2 领用后当天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正常使用的配件,由领用单位到仓库更换新件。

5.3.3 对于换回的配件由仓库进行分类,统一进行处理。

5.3.4 各车间修理备件库存管理
5.3.4.1 对车间修理备件实行ABC分类管理,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一般的库存(B类),不重要的库存(C 类)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

5.3.4.2 单件库存价格≥2000元的修理备件划分为A类,对于A 类修理备件库存全部存放在公司物资库内,车间修理备件库不允许有库存。

5.3.4.3 单价≥200元<2000元的修理备件划分为B类,对于车间使用频繁的B类修理备件,车间可保留适量库存,对于车间不经常使用的,
可存放公司物资库内,随用随领,并每月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5.3.4.4 单价<200元的修理备件划分为C类,对于C类修理备件自公司物资库领用入车间修理备件仓库后,可直接全部出库,作为车间耗用直接计入车间加工费用,车间对此备件库存建立手工台帐,每半年清查盘点一次,随清查报告一同上报。

5.3.4.5 对更换下来的有使用价值的旧配件,必须由使用单位进行及时修复,重复利用,并将修复的配件统一、归类存放,明确标识。

5.3.4.6 报废设备拆下的可用配件和厂家免费送配件,必须统一、归类存放,并明确标识。

5.3.5 故障判定异常:对于因故障判定不准确,致使配件未使用,领用人须在12小时内将配件退还仓库,仓库保管员要做好库存帐务处理,并鉴定退回的配件的质量是否变化,超过12小时的配件将不予退库。

5.3.6 设备管理部(设备科)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配件领用频次及使用时间进行分析,周期为半年一次,对于更换频繁的配件进行分析和组织使用人员讨论原因,需生产厂家改进材质的,协调生产厂家改进,属其它因素的规范更换或使用要求。

5.4.配件领用审批
5.4.1 车间领用设备配件必须填写物资领用单,分专用配件和通用配件,并由相关人员批准签字。

5.4.2 专用配件的审批领用:
单个价值500元以下的专用配件由维修班长签字领用;单个配件价值500-2000元(不含)的由设备主管(经理)签字领用;单个配件价值超过
2000元(含)的,由分厂厂长签字审批后领用。

如有特殊情况(签字人不在)可由签字人的上一级或临时授权代理人签批。

5.4.3 通用配件的审批领用:
单批次价值200元以下的通用配件由维修班长签字领用,单批次配件价值200元(含)以上的由分厂设备负责人(无设备负责人的分厂车间主任)签字领用。

5.4.4 应急配件的领用:在车间急需使用的情况下,为不影响正常生产可由领用人出具设备主管(经理)签字的欠条到仓库领取,仓库给予发放,但领用单位必须在两天内交原件或补写物资领用单并抽取欠条。

5.5 加工配件的管理
5.5.1 首次在联系国内加工的进口配件,分厂在申报计划之前,必须将配件信息提交设备管理部(设备科)备案,同时提供设备型号、配件代号等信息,设备管理部(设备科)审批后分厂才能申报计划,并由采购部和设备管理部(设备科)共同监督。

5.5.2 需要国产化的进口配件,分厂必须先上报设备管理部(设备科)备案,对于关键部位的配件必须有设备管理部(设备科)的许可。

5.5.3 禁止分厂私自联系科技公司加工配件,如有使用需要必须通过申购流程申报。

5.6 滞留配件的鉴定
5.6.1 凡因设备报废或工艺改变而淘汰(专用配件)及存放1年以上(包括1年)的配件,均可判定为滞用配件。

5.6.2 对于库存配件进行每年一次滞留原因分析,原因分析内容包
括此配件用在何车间何型号的设备上,停用、用量小的原因,参与鉴定人员要签字确认。

5.6.3 对于滞留配件要分析原因、核对安全库存是否合理,并及时提交控制措施分析报告。

5.7 滞用备件的处理
5.7.1 滞用配件由设备管理部(设备科)、仓储科、设备主管(经理)及相关车间维修工进行鉴定处理。

5.7.2 需运回总公司鉴定的配件在运输中必须做好防护和清单标识跟踪,标识需注明原配件的适用设备型号、停用的原因等相关要求。

5.6.3 未来将报废设备的备件,能够为同厂家其他型号设备使用的继续留存,其他不能继续使用的同设备一起报废。

5.7.4 转移设备的备件,同型号设备全都转移的,对应备件要同设备一起转移。

5.7.5 车间经国产化论证替代的进口配件,需将进口备件使用完以后,才能集中申报国产化的配件使用,特殊情况的配件可留存最低量备用。

5.6.6 经鉴定可报废的修理备件,上报集团后统一处理。

5.8 控制措施
5.8.1 未按本办法操作造成管理失控的,一经发现每例对直接责任人负激励100元,属于执行不彻底的每例负激励直接责任人50元。

并对分厂负激励200元,分厂厂长、车间主任、设备主管(经理)、维修班长按2:3:3:2比例承担。

5.8.2 因控制失控造成配件积压的,根据《物资仓储管理作业办法》
中相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理。

5.8.3 由于配件申报错误,造成配件不能使用的由申报责任人承担
80%的损失,剩余20%由相关审批人按公司制度承担。

5.8.4 因申报不及时影响到车间正常生产的,每例对申报责任人负
激励100元。

5.8.5 未按安全库存标准数量储备配件,影响车间正常使用的,每
例对直接责任人负激励100元。

5.8.6 设备配件调拨其它分厂使用,影响到调出分厂正常使用的,
每例对直接责任人负激励100元。

5.8.7 对于国内加工配件未按要求执行的分厂,造成加工配件闲置
的,加工配件的价值由责任人全额承担,如果对设备的性能造成影响,修复
设备的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5.8.8 对于分厂私自联系科技公司加工的配件,如付款过程中出现
问题的,由申报分厂承担配件加工费用。

临沂
发放范围:各事业部、职能部室、分子公司传达对象:全体员工传达时限: 2013年11月总裁办公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