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 2、A. C. 单元学习评价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爱我中华 (60分钟 100 分) 、选择题(1-15题,每题2分;15-20题,每题4分;共50分) 我国下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 .基本纲领 重要国情 B.基本国情 C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D .基本矛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 2005年4月I 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参访大陆,江丙坤说,参访团最大愿望之一就 是为两岸搭起一座走向和平、 和谐的便桥。
江丙坤率团访问大陆充分说明 A.台湾当局已经放弃了 “台独”主张 B C.国共合作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4、 决定国家根本任务的主要因素是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 .激烈的国际竞争 A.5、 A. C. •台湾同胞也渴望和平、盼望统一 •两岸现在己经实现了“一国两制( C .我国的人口现状 D .我国的资源状况 ( 实现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其目的是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 .晚婚、晚育 少生、优生 D .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6、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国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 出的位置。
这说明我们应该走 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之路 B .先污染后治理之路 先保护环境,后发展经济之路D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之路 “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
这里所指的“两制”是指 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民主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8、 自入世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从 2001年的5000多亿美元,猛增到 2004年的 美元,由排名世界第六而一跃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这都是因为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了 本国策。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对外开放 C .计划生育 D .保护环境 9、 “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这表明中 国坚定不移地( )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B .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0、 从2000年起,我国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对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 家实行重奖,奖金 500万元。
这一举措体现了( A.我国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人才是指受到国家奖励的人果11、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的实质是 A.发展问题 B .生存问题 12、 下列选项中没有直接体现民族精神的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A. C.7、 A. B. C. D.1.15万亿 基 ) B.D.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我国当前的根本任务 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保护科技创新成.经济问题(D .政治问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位卑未敢忘忧国D •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13、 广大青年对一些外国节日目,津津乐道,并且热烈庆贺。
相反,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目却 差不多淡忘了,只有春节还保留着重大节日的风采。
A.全盘吸收外来文化BC.大力弘扬中国的优秀的文化传统14、 下列诗句这体现传统美德的是 A.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王伦送我情15、 在当代, __________ 是第一生产力, A.教育术D.社会财富16、 .中国每创造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消耗掉的煤、电等能源是美国的 的7.7倍、日本的11.5倍;在2004年9.5%的GDP 增长中,仍有高达 投入;一台售价 79美元的国产 MP3国外要拿走45美元的专利费, 1.5美元。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① 我国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③形势逼人,不进则退A.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①②③④17、 在现代化建设中,面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们(①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② 主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考虑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③ 努力寻求一条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 ④ 主要满足后代人的需求,而不考虑当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A.①②B .②③C .①③18、 右表数据说明我国人口现状特点有()①农村人口多 ③男女性别比失衡A.①② B C.①③D19、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终于以自己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
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告诉我们( )① 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② 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仍然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③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 青少年要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A.①②③④B. ①②C. ③④D. ①③④对此,我们应该•通过立法禁止外国的节日 .固守中国的习俗B D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B.文化•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C.科学技4.3倍、德国和法国 6姬上来自固定资产的 中国企业的纯利润只有( ) ②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故步自封、止步不前 ①②④②人口素质偏低④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②④•①④D .②④20、我国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个传统节日像春节、五一、十一、元旦一样纳入国家的法定假日中。
将传统节日设为法定节假日(①有利于培养我国公民民族文化素养③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A .①②③④)②有利于继承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特色④有利于改变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②③④ C .①③B .D.①②④二、简答题(共16分)1、中华民族的文化因为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因为中华民族的“合和”精神, 是中华文化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能完全断绝坚强的生命力。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 灿烂的文化给世界文明发展建立了伟大的基础。
(1)请列举三个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典型事例。
(3分)(2)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3)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分)(4)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分)2、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团结奋斗的漫长岁月中共同创造的,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广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事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的强大精神力量。
(1)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的?(4分)(2)中华民族精神在我国历史上起到怎样的作用?( 2 分)三、辨析题(共4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逐年上升,由1996年的6.6万亿元到2006年的20.9万亿元。
改革开放中的一些重大工程对我国经济建设有很大推动作用。
针对上述材料,有人认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各方面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国现已经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了。
这一说法对吗?(1分)请说明理由?(3分)四、材料分析题(共16分)(2)就其中一个问题说明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3)面对这些情况,我国应实施什么发展战略?(1分)坚持哪些基本国策?(2分)(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什么样的社会?(2分)(5)针对上述问题,谈谈青少年应该怎么做?(两点即可)(4分)五、实践探究题(共14分)当今,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高达60%-80% “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1)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体现了科技怎样的作用?(4分)(2)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要想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必须把什么搞上去?(2分)(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4分)(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培育科技创新能力?(两点即可)(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I、B 2 、A 3 、B 4 、A 5 、A 6 、D 7、C 8、B 9 、B 10 、AII、A 12、A 13、C 14、B 15、C 16、D 17、C 18、C 19、A 20、A二、简答题1、(1)京剧;故宫;编钟;方块字等(2)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4)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2、(1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三、辨析题这种说法不对。
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四、材料分析题1、(1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
(2)人口问题: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
环境问题: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资源问题: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3)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4)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5)从自身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向亲朋好友宣传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等;五、实践探究题1、(1)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教育(3)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技术落后的局面。
(4)①刻苦学习,注重探索,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②勇于质疑,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③培养创新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