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心病护理常规

冠心病护理常规


临床分型
• 2. 心肌梗塞型: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 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 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梗塞时表 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 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 重。部分病人可延左臂尺侧向下放射,引起 左侧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部分病人可放 射至上肢,肩部,颈部,下颌,以左侧为主。疼 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更久, 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谢谢
康复护理措施
Ⅰ、Ⅱ期康复
• 7.娱乐:可以进行有轻微体力活动的娱乐,可 以室内外散步,医疗体操(如降压舒心操、太极 拳等),气功(以静功为主),园艺活动。 • 8.康复方案调整与监护:如果患者在训练过程 中没有不良反应,运动或活动时心率增加<10次 /min,次日训练可以进入下一阶段。运动中心 率增加在20次/min左右,则需要继续同一级别 的运动。心率增加超过20次/min,或出现任何 不良反应,则应该退回到前一阶段运动,甚至 暂时停止运动训练。 • 9.一般患者主张3~5天出院,但要确保患者可 连续步行200m无症状和无心电图异常。出院后 每周需要门诊随访一次。
护理措施
• 4. 给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 素、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少量多 餐,不宜过饱,禁烟酒。 • 5. 室温不宜过冷过热,因冷与 热会增加心脏负荷,心绞痛易发 作。 • 6. 给予氧气吸入,3-4升/分钟
护理措施
• 7. 严密观察下列各项: • (1)心率、心律、疼痛部位、性 质、持续时间及用药后是否装好。 • (2)夜间应加强巡视,因心绞痛 常在夜间及清晨发作。 • (3)疼痛性质发生变化或心绞痛 增频、加重、若病人疼痛持续15 分钟以上或服药不缓解,应立即 通知医生。 • 8. 疼痛稳定后,可做适当的体 力活动。
临床分型
根据其临床症状,冠心病可分为五型: 心绞痛型 心肌梗塞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 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 猝死型
临床分型
• 1.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 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 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 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 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 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 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 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有 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 厥,虚弱,嗳气,尤其在老年人。
护理措施
• 1. 心绞痛发作时要绝对卧床休息,严 密监护,应保持环境安静。 • 2. 了解病人心理状态,消除不良情绪, 避免各种诱因,加强生活护理。 • 3. 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同 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观察抗心绞痛 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亚硝酸类用药 后常有头痛、头胀、面红、头晕等血 管扩张作用的表现。对此药物敏感者 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临床分型
• 5. 猝死型:指由于冠心病引起 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 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 骤停所致。主要由于缺血造成心 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 严重心律失常导致。
易发部位
• 以前将支最高, 其余依次为右主 干、左主干或左 旋支、后将支。
并发症
乳头肌断裂 心脏破裂 乳头肌功能失调 栓塞 心室壁瘤
治疗原则
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心肌的 耗氧,同时治疗和预防动脉粥 样硬化的发展。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
• 再灌注治疗 • 心脏移植
溶栓治疗
介入疗法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护理问题
• 1. 疼痛 与心肌缺血有关。 • 2. 活动无耐力 与心绞痛的发作 影响活动有关。 • 3. 脉律不齐 冠心病心肌缺血和 心肌病变所致心律不齐有关。 • 4. 水肿、呼吸困难 与冠心病晚 期心力衰竭有关。 • 5.
健康指导
• 1. 合理饮食 低脂、低热量、低 胆固醇易消化饮食,多食素菜, 水果等平淡食物,戒烟酒。严禁 暴饮暴食或过饱,不饮浓咖啡和 浓茶。 • 2. 心态平衡 避免紧张、焦虑、 情绪激动和发怒,保证充足睡眠。 • 3. 保持大便通畅 大便时切忌用 力。
健康指导
• 4. 介绍心绞痛的预防方法,发作时立即停 止活动,就地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心痛定或速效救心丸,如频发发作时应立 即去医院就诊。 • 5. 做好心理护理,心绞痛发作时病人有濒 死恐惧感,要关心安慰病人,解除思想顾 虑。 • 6. 教会病人使用硝酸甘油及其保管方法, 熟悉药物的副作用,并告知其随身携带。 7. 坚持按医嘱服药,家庭备有急救药物。
临床分期 适应症 Ⅱ期:指患者出院开始,至病情稳 Ⅱ期:与I期相似,患者病情稳定, 定性完全建立为止。时间5~6周 运动能力达到3代谢当量(METs)以 上,家庭活动时无显著症状和体 征。(1METs=最大吸氧量X3.5ml)
康复治疗的分期与适应症
临床分期 适应症 Ⅲ期:指病情处于较长期稳定状态, Ⅲ期:临床病情稳定者, 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 痛及隐性冠心病。康复程序一般为 2~3个月,自我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应该持续终生。
Ⅲ期康复
• (1)有氧运动:通常为低、中等强度且 持续较长的耐力运动,运动形式常为肢 体大肌群参与且具有节律性、反复重复 性质的运动,如步行、登山、游泳、骑 车、中国传统形式的拳操等。 • (2)运动方式:分为间断性和连续性运 动。间断性运动其优点是可以获得较强 的运动刺激,同时时间较短,不至于引 起不可逆的病理性改变。主要缺点是需 要不断调节运动强度,操作比较麻烦。 连续性运动主要优点是简便,患者相对 比较容易适应。
康复护理措施
Ⅰ、Ⅱ期康复
• 4.步行训练:步行训练从床边站立开始,先克服 直立性低血压。在站立无问题之后,开始床边步行, 避免高强度运动,例如患者自己手举盐水瓶上厕所。 此类活动的心脏负荷增加很大,常是诱发意外的原 因。 • 5.大便:患者大便务必保持通畅。在床边放置简 易的坐便器,让患者坐位大便,其心脏负荷和能量 消耗均小于卧床大便(3.6METs),也比较容易排便。 禁忌蹲位大便或在大便时过分用力。如果出现便秘, 应该使用通便剂。 • 6.上下楼:可以缓慢上下楼,可以自己洗澡,但 要避免过热、过冷的环境和洗澡水;可以做一些家 务劳动及外出购物,但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康复治疗的禁忌症
• 凡是康复训练过程中可诱发临床病情恶 化的情况都列为禁忌证,包括原发病临 床病情不稳定或合并新临床病症。
康复护理措施
Ⅰ、Ⅱ期康复
• 1.活动 活动一般从床上的肢体活动开始, 先活动远端肢体的小关节。避免举重、 攀高、挖掘等剧烈活动;避免各种比赛 以及竞技性活动;避免长时间活动。 • 2.呼吸训练:腹式呼吸的要点是在吸气 时腹部隆起,让膈肌尽量下降;呼气时 腹部收缩,把肺的气体尽量排出 • 3.坐位训练:开始时可将床头抬高,把 枕头或被子放在背后,让患者逐步过渡 到无依托独立坐。
冠 心 病 病人的护 理
杨风萍
概念 :
• 系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 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 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 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 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发病机制
最基本的原因 是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导致 管腔堵塞。
病因
• 1. 血脂异常 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 测因素。 • 2. 高血压 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和发展关系密切。 • 3. 糖尿病 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 死因 。 • 4. 吸烟 吸烟可造成动脉壁氧含量不足,促进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 5. 肥胖 肥胖者(超标准体重10%为轻、20% 为中、30%为重度肥胖)易患本病。 • 6. 缺少运动 缺少活动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高, 锻炼者血脂常较低。 • 7. 家族史。 • 8. 年龄与性别 40岁后冠心病的发病率升高, 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 性相等。
临床分型
• 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隐性 冠心病):很多病人有广泛的 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 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塞 时也没感到心绞痛。
临床分型
• 4. 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部 分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以后由 于病变广泛,心肌广泛纤维化,心 绞痛逐渐减少到消失,却出现心 力衰竭的表现,以及各种心律 失常表现。
康复护理措施
Ⅲ期康复
• (3)运动量:合理的每周总运动量为700 卡~2000卡(相当于步行10~32公里)。运动 量<700卡/周只能维持身体活动水平,而不 能提高运动能力。运动量>2000卡/周则不 增加训练效应。运动总量无明显性别差异。 运动量的基本要素为:强度、时间和频率。 • (4)训练实施:每次训练都必须包括准备 活动、训练活动和结束活动。 • (5)性功能障碍及康复:Ⅲ期康复应该将 恢复性生活作为目标(除非患者没有需求)。
康复护理措施
Ⅲ期康复
• 基本原则 • 1个体化:因人而异地制定康复方案。 • 2循序渐进:遵循学习适应和训练适应机 制。 • 3持之以恒:训练效应是量变到质变的过 程,训练效果的维持同样需要长期锻炼。 • 4兴趣性:兴趣可以提高患者参与并坚持 康复治疗的主动性和顺应性。 • 5全面性:
康复护理措施
康复治疗的分期、 适应症、禁忌症
康复治疗的分期与适应症
临床分期 Ⅰ期:指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 冠脉综合征住院期康复。 适应症 Ⅰ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 心绞痛,安静心率<110次/min, 无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和心 源性休克,血压基本正常,体温 正常。 冠脉综合征住院期康复。
康复治疗的分期与适应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