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EXCEL》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电子表格,对excel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熟悉excel的工作界面,能够对表格进行一些简单的美化,并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
但对于函数的熟练运用还有所欠缺,没有掌握图表的制作。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则可以综合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效果分析
本节课通过视频和学生日常消费数据处理,触发学生情感神经,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从而引导学生理性消费。
采用小组合作,分组竞赛的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通过这几种形式把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血有肉,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电子表格的相关知识,前一节学习了word处理文字,这节excel是office办公软件中的又一个重点。
电子表格对数据处理灵活方便,更能制作图表形象的对数据进行分析。
综合运用excel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是高中生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生任务
任务一
上表是某班级同学一个月的零花钱支出统计表,
请按照下面的操作要求,完成相关练习(共5题,有疑问可以参考学案哦):
1.将上表中的数据全部居中,并按照学习用品降序排列。
2.将A1到A21单元格的内容设置为:黄色底纹、蓝色字体、倾斜。
3.将B列删除。
4.在第1行的上面插入一行,给表格加一个标题:某高中学生10月零花钱支出统计表。
5.将A1到I1单元格合并并居中。
任务二
请按照下面的操作要求,在淡蓝色单元格内填上数据(共5题,有疑问可以参考学案哦):
1.计算各同学零花钱支出合计。
2.计算各方面零花钱支出的平均值。
3.计算各方面零花钱支出的最高值。
4.计算各方面零花钱支出的最低值。
5.判断各同学是否乱花钱,支出大于200为“是”,否则为“否”。
任务三
请在此工作表中,按要求插入图表(共2题,有疑问可以参考学案哦):
1.选中所有同学的零花钱合计数据,制作柱状图,找出零花钱最高和最低的同学:
2.选中各项零花钱的平均支出数据,插入一个饼图,说明各方面零花钱的支出比例: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部分基础知识,我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做了如下的准备:
一、导入,利用视频展示父母在我们婴儿时照顾我们的点点滴滴,触动学生神经,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素材采用学生的日常消费,学生通过统计分析日常消费,能由此及彼想到自己,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三、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结尾播放筷子兄弟的《父亲》,于导入呼应,引导学生,理性消费,理解父母的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一、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所以在有些问题的设置上,难度有点大,导致时间过长。
二、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认识不足,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课堂语言需要再简练一些。
课标分析
技术的素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以核心的课程。
它经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经过技术的设计、制做和评价,经过技术思想和办法的应用及实践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展开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在课标中要求:
(1)了解Excel的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
掌握各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够对表格进行美化。
(2)熟练使用函数和公式进行数据统计计算,掌握数据填充的方法,会对数据筛选排序,能够进行数据分析。
(3)学会图表的创建,掌握常用的图表形式以及编辑、修改方法。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获取信息的兴趣和协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