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简介2003年8月25日中国环境规划院一、总论(一)编制目的为落实朱镕基、温家宝同志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的有关指示,体现“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保证东线调水水质,国家计委会同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等部门及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安徽、河南等省、直辖市共同编制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并将其纳入工程总体规划。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现有京杭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输水干线联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下游区域,这四大流域污染物将对输水水质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确保输水干线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需要加快这一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进程。
制定并实施东线治污规划不仅是东线工程发挥效益的保障,而且是对这一区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推动。
(二)编制原则1.确保输水水质原则确保输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使长江水安全输送至天津,实现清水优先保护;建立水质目标、排污总量、治污项目、工程投资四位一体的指标体系,制定水质保证方案。
2.治污促进节水的原则淮河、海河流域结构性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也严重,必须在建设治污系统的同时,全面落实节水措施,减少工农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和污水资源化率,降低人均综合用水系数,实现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全社会珍惜北调水量,保护好北调水质。
3.突出调水工程要求的原则规划以淮河、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为基础,突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水质的需求,围绕主体工程设计方案及分期进度编制东线工程治污规划,并纳入主体工程规划。
4.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原则规划确定的水质目标与治理措施,逐级分解到省市县,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地方各级政府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确保输水干线水质目标的实现。
(三)东线调水工程概况东线工程根据北方缺水形势和国家经济承受能力分期实施,逐步扩大工程效益,规划在2007年、2010年、2030年分别完成抽江500立方米/秒、600立方米/秒、800立方米/秒调水规模。
第一期工程:利用江苏省江水北调现有工程,扩大至抽江规模500立方米/秒,过黄河50立方米/秒,向胶东片供水50立方米/秒;向京浦铁路沿线和胶东片城市补充水量,改善苏北农业用水条件。
第二期工程:供水范围扩大至河北省、天津市,抽江规模为600立方米/秒,过黄河100立方米/秒,到天津50立方米/秒,向胶东地区供水50立方米/秒。
第三期工程:工程规模扩大到抽江800立方米/秒,过黄河200立方米/秒,到天津100立方米/秒,向胶东地区供水90立方米/秒。
(四)治污规划分区1.规划范围治污规划区域包含23个市(地级市)、105个县(县级市、县城和区),其中江苏省包括扬州、泰州、淮安、徐州、宿迁5市以及江都、高邮、宝应、邗江、金湖、盱眙、泗洪、洪泽、楚州区、淮阴区、泗阳、宿豫、邳州、铜山、沛县、睢宁、丰县17县,山东包括枣庄、济宁、泰安、德州、聊城、济南、菏泽、莱芜、临沂、淄博10市以及苍山、沂源、沂水、蒙阴、沂南、罗庄(临沂)、平邑、郯城、费县、台儿庄、山亭区(枣庄)、滕州、峄城、薛城、鱼台、嘉祥、梁山、微山、邹城、兖州、曲阜、金乡、汶上、泗水、东平、肥城、新泰、宁阳、临清、莘县、冠县、阳谷、东阿、夏津、武城、曹县、成武、单县、定陶、鄄城、郓城、东明、巨野43县,河北包括沧州、衡水2市以及大名、馆陶、沧县、青县、泊头、吴桥、南皮、东光、桃城区(衡水)、景县、武强、枣强、武邑、故城、阜城、冀州、清河、临西、饶阳、安平、宁晋、新河、南宫、献县24县,天津包括市区以及静海、西青、大港3县(区),安徽包括淮南、蚌埠、淮北、宿州4市和五河、濉溪、泗县、灵璧、凤台、怀远、固镇、明光8县,河南包括焦作、新乡、鹤壁、安阳4市以及博爱、修武、卫辉、辉县、获嘉、淇县、滑县、浚县、林县、汤阴10县。
2.规划分区规划按南水北调输水线路、用水区域和相关水域的保护要求,划分为输水干线规划区、山东天津用水规划区(含江苏泰州)、河南安徽规划区。
规划区域由3个规划区、8个控制区、53个控制单元组成,以控制单元作为规划污染治理方案和进行水质输入响应分析的基础单元。
输水干线规划区为输水主干渠所在区域,由淮河流域江苏控制区、淮河流域山东控制区、黄河流域山东控制区、海河流域河北控制区、海河流域山东控制区、海河流域天津控制区共6个控制区组成,包括新通扬运河、北澄子河、入江水道、淮河盱眙段、老汴河(濉河)、大运河淮阴段等47个控制单元。
山东天津用水规划区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末端接用水区和胶东输水干线起始区接用水区,由淮河流域江苏控制区、黄河流域山东控制区、海河流域天津控制区共3个控制区组成,包括槐泗河、小清河、天津市区用水段等3个控制单元。
河南安徽规划区为保护漳卫新河和洪泽湖水质的污染控制区,由淮河流域安徽控制区、海河流域河南控制区2个控制区组成,包括淮河干流、入洪泽湖支流、卫河河南段等3个控制单元。
二、规划水环境现状(一)规划区水质现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区域按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31项指标进行单因子评价,与输水期对应的枯水期现状水质,共有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亚硝酸盐氮、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溶解氧七项指标存在超Ⅲ类标准的断面。
其中,输水干线规划区47个控制断面中,新通扬运河、北澄子河、大运河淮阴段等36个控制断面氨氮浓度超标;不牢河、洸府河等26个断面高锰酸盐指数超标。
不牢河、洸府河等23个单元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同时超标。
韩庄运河、梁济运河、南运河天津段、南运河河北段、卫运河山东段等25个单元石油类超标。
大运河邳州段等24个单元生化需氧量超标。
大运河淮阴段等17个单元挥发酚超标。
洸府河等14个单元溶解氧超标。
不牢河等9个单元亚硝酸盐超标。
总体来看,骆马湖以南,以氨氮超标为主;骆马湖以北至东平湖水质多项超标,为超Ⅳ类;海河流域全部为超Ⅴ类。
山东天津用水规划区3个控制断面现状水质都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
其中小清河柴庄闸污染严重,多项水质指标超过Ⅴ类标准。
天津市区供水段水质为Ⅳ类,江苏泰州槐泗河断面石油类超标。
河南安徽规划区,卫运河河南段有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氨氮四项指标超Ⅴ类标准。
入洪泽湖支流高锰酸盐指数超V类,沫河口氨氮超Ⅴ类。
(二)规划区排污现状1.基本系数根据规划区120个城镇用水量、排水量、排污量、入河量调查与测量数据、纳污水域水质监测和流量数据,进行水质平衡和水量平衡,分别确定输水干线规划区、山东天津用水规划区、河南安徽规划区人均综合用水系数、废水排放系数、废水入河系数。
全线人均综合用水系数为142吨/年;全线废水排放系数为0.8;全线污水入河系数为0.7;全线生活污染物排放系数为:化学耗氧量为人均65.0克/日,生化需氧量为人均35.0克/日,氨氮为人均4.3克/日。
2.污染物排放现状全线废水排放量为30.3亿吨。
其中,输水干线规划区、山东天津用水规划区、河南安徽规划区废水排放量分别占41.4%、24.8%、33.7%。
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天津废水排放量分别为4.0亿吨、3.3亿吨、9.7亿吨、6.9亿吨、0.5亿吨、6.0亿吨。
全线废水入河量为21.7亿吨,其中,输水干线规划区、山东天津用水规划区、河南安徽规划区废水入河量分别占40.8%、27.8%、31.4%。
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天津废水入河量分别为3.0亿吨、2.9亿吨、6.8亿吨、4.0亿吨、0.4亿吨、4.6亿吨。
全线COD排放量为97.2万吨,其中,输水干线规划区、山东天津用水规划区、河南安徽规划区COD排放量分别占51.0%、19.0%、30.0%。
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天津COD排放量分别为15.6万吨、5.9万吨、35.6万吨、23.3万吨、3.2万吨、13.7万吨。
全线COD入河量为67.1万吨。
其中,输水干线规划区、山东天津用水规划区、河南安徽规划区COD入河量分别占50.0%、22.2%、27.8%。
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天津COD入河量分别为11.9万吨、5.0万吨、23.9万吨、13.6万吨、1.9万吨、10.7万吨。
全线氨氮排放总量为13.9万吨,其中,输水干线规划区、山东天津用水规划区、河南安徽规划区氨氮排放总量分别占34.2%、31.7%、34.2%。
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天津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为0.8万吨、0.7万吨、4.2万吨、4.1万吨、0.2万吨、4.0万吨。
全线氨氮入河量为9.6万吨,其中,输水干线规划区、山东天津用水规划区、河南安徽规划区氨氮入河量分别占32.4%、37.0%、30.6%。
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天津氨氮入河量分别为0.6万吨、0.6万吨、2.8万吨、2.4万吨、0.1万吨、3.2万吨。
三、规划重点区域及主要内容(一)重点控制区域1.水质敏感区水质敏感区主要分布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规划区内骆马湖以北的28个控制单元:洸府河、老运河(济宁段)、赵王河、梁济运河(李集)、梁济运河(邓楼)、城郭河、老运河(微山段)、卫运河河北段8个单元(有6项以上的水质指标超标);洙水河、邳苍分洪道、泗河、泉河4个单元(5项水质指标超标);不牢河、白马河、东鱼河、洙赵新河、大汶河、卫运河山东段、南运河山东段、南运河河北段8个单元(4项水质指标超标);大运河邳州段、沛沿河、韩庄运河、峄城沙河、小运河~七一河~六五河、清凉江河北段(杨圈闸)、清凉江河北段(杨二庄)、马厂减河8个单元(3项水质指标超标)。
另外,河南安徽规划区内卫运河河南段4项水质指标超标,也属于水质敏感区。
2.污染控制重点区输水干线规划区内,洸府河、不牢河、大汶河、房亭河、东鱼河、洙赵新河、大运河淮阴段、城郭河、卫运河山东段、泗河、东平湖等11个控制单元COD排放量为29万吨,占输水干线规划区排污总量的62%,为输水干线规划区污染控制重点区。
规划区内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天津各省市中,山东、河南省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最大。
山东省废水排放量占全线的31.9%,COD排放量占全线的36.5%,氨氮排放量占全线的30.0%。
河南省废水、COD、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线的22.7%、24.0%、29.4%,因此,输水干线规划区,山东省是污染控制的重点;河南安徽规划区,河南省是污染控制的重点,抓住了这两个省的污染治理,就控制住了南水北调东线50%以上的污染负荷和废水排放量。
(二)规划主要任务1.满足调水工程方案分期水质需求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以2007年为规划水平年;二期工程以2010年为规划水平年。
本规划划分2007年、2010年两个时间段,规定2007年前应完成的项目,以山东、江苏治污项目为主,同时实施河北省工业治理项目;2008~2010年以黄河以北河南、河北、天津治污项目为主,同时实施安徽省治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