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

3)反馈原则
含义:成功的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敏、准确、迅速的反馈。(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
反馈是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指被控制过程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
反馈大量存在于各种系统之中,也是管理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管理系统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条件。
4)封闭原则
含义: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PDCA循环管理方法:计划→实施→检查→处理)
(三)安全许可(准入制度)
是指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许可制度。
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
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
熟悉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熟悉事故致因理论
运用因果连锁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等事故致因理论和方法,辨识和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事故的原因、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根据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制定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
(一)事故
事故分级:按照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分为四级:P4
一般事故
较大事故
重大事故
特别重大事故
(二)事故隐患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当单元中存在多种物质,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
例:CH4、CO、C2H2的最低临界量分别为5%、12.5%和2.75%,如果某工作场所空气中混入这几种气体,其浓度分别为3%、5%和0.55%,试判别该工作场所是否有重大危险源?
答:Σq/Q=0.6+0.4+0.2=1.2>1,所以该混合气体是危险配伍,属重大危险源,具有爆炸性。
2)在管理活动中,资金、物质、时间、信息等和管理系统的诸环节(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作为管理对象的诸要素都是需要人去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的。
搞好企业安全管理,避免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充分保护企业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是人本原理的直接体现。
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
含义: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
整分合原则在安全管理中的意义:
(1)整,就是企业领导在制定整体目标、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把安全纳入,作为整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
(2)分,就是安全管理必须做到明确分工,层层落实,要建立健全安全组织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每个人员都明确目标和责任;
(3)合,就是要强化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能,树立其权威,以保证强有力的协调控制,实现有效综合。
第三,把握封闭的相对性。从空间上看,封闭系统不是孤立系统,它与环境之间存在着输入输出的关系,有着物质、能量、资金、人员、信息等的交换;从时间上看,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依靠预测作出的决策不可能完全符合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需要,不断以新的封闭代替旧的封闭,以求得动态的发展。
(二)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的含义
(1)含义:就是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有两层含义:
1)一切管理活动均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又是管理的客体(被管理者),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人是管理活动的主要对象和重要资源。
(二)人本原理
(二)安全生产管理
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以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避免财产损失和设备的损坏,为企业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上述关键词均出于法约尔对“管理”的定义)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锅炉、交通事故等)
(六)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安全生产法》96条)。
现代管理学中的能级概念:组织中的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能量大小的顺序排列,即形成现代管理中的能级。
能级原则: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的能级,即根据各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地位和任务,做到才职相称,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核心:量才使用、人尽其才
能级原则(合理顶角的管理三角形)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管理
事故、事故隐患
危险、危险源、重大危险源
安全、本质安全
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
(一)安全生产P1(不作重点)
《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
现代系统安全工程观点:安全生产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①物质动力,即以适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②精神动力,即运用理想、信念、鼓励等精神力量刺激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③信息动力,即通过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产生奋起直追或领先他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2)能级原则
能级的物理学概念:指的是原子中的电子分别具有一定的能量,并按能量大小分布在相应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转。这些轨道所对应的能量数值是不连续并按大小分级排列的,称为“能级”。
三、安全、本质安全
(一)安全
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
系统工程中,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
(二)本质安全
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者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表明它是指设备、设施或者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三)预防原理
1、含义: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2、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2)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
4)本质安全化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含义: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健康损害、物质损失等),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随机的,是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
(3)激励原则
含义: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避免过度刺激)
内在动力:企业员工自身的奋斗精神;
外在压力:外部施加于员工的某种力量,如加薪、降级、表扬、批评、信息等;
工作吸引力:那些能够使人产生兴趣和爱好的某种力量。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
内容提要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安全评价
职业危险预防和管理
应急管理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例:充满了液化石油气的储罐、损坏的原油储罐呼吸阀、携带SARS病毒的人、没有操作标准(状态)等。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将危险源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具有的能量越多,事故后果越严重。
安全生产管理原则:在安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原则。
原理和原则的内涵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遍意义;原则更具体,对行动更有指导性。
(一)系统原理
1.含义:指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
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2)整分合原则
(3)反馈原则
(4)封闭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含义:构成管理系统的各个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对安全管理来说,动态相关性原则的应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1)企业内部各要素处于动态之中并且相互影响和制约,使得事故有发生的可能。系统要素的动态相关性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
安全生产管理随着安全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国内安全管理的发展
我国安全管理的起步是建国以后的事,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了不同的管理体系。
50~60年代,建立了劳动保护管理体系;
70年代,在劳动保护管理体系下,强调了事故管理系统;
80年代,出现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
可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体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三)危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