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
杨婷婷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研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3.探究弹簧秤的制作方案,并学会它的制作及使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关系
2.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支将化应用于初中、理论服务于实践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2.弹簧秤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弹簧秤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制作过程
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边实验边总结并应用启发性的综合性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产生哪些效果?
生:①改变物体运动状态,②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下面请同学们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侧面出发做几个小实验。

实验前请同学们听清两个要求:一是用老师给你准备好的弹簧、橡皮筋、橡皮泥、粗导线、刻度尺五种器材来做实验;二是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好,开始实验。

生:实验操作并观察现象。

三、新授
师:下面请同学展示你的实验操作。

生:1 •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失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2•粗导线用力弯,变形。

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3•直尺,用力压使其弯曲,失去力后恢复原状。

师:请各小组讨论这几种实验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生:共同点:这几种实验器材受力后都发生了形变。

不同点:有的不受
力后又恢复原状,有的失去力后则不能恢复原状。

师:不受力能恢复原状的是哪些?
生:弹簧、直尺、橡皮筋。

师:失去力不能恢复原状的是哪些?
生:橡皮泥、粗导线
师:弹簧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则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像弹簧这类物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你给这种性质起个名称好吗?
生:弹性。

师:像橡皮泥、粗导线,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副板书:弹性、塑性)
弹性和塑性的应用非常广泛。

请举出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弹性和塑性的实例。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全班分成两组,来一个小比赛,各小组赶快准备,看哪一组同学举例多,而且恰当,多的、好的教师要给予奖励。

生:弹性应用:蹦极、汽车减震、跳水跳板......
塑性应用:揉面团、用橡皮泥做小动物、把纸片揉成团……
〔小实验〕:老师拿出拉力器,找一个同学上来拉,并让全班同学观察这位同学的表情怎样。

生:很费力地拉开拉力器。

师:(边演示边问)拉开小弹簧为什么这么轻松?是不是不需要力?
生:需要的力小。

师:(边演示过问)压氢气球需不需要力?
师:拉开弹簧、氢气球压扁都需要力。

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有发生了
弹性形变的物体都要产生一个力,同学们说我们把这种特殊性质的力叫什么力比
较合适?
生:弹力
师:(板书课题:2、弹力)
弹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出你知道的所有的例子。

生:弓箭、弹弓、拉力器、跳跳床、蹦极、弹簧秤(测力计)……
师:弹簧就是利用弹性来工作的器械。

根据你对弹簧的了解,而且你现在也可以进一步用弹簧做实验,根据你对弹簧的认识,请说出你的科学猜想与假设。

(教师点拨:弹簧长度、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生:①拉力越大,弹簧越长。

②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以上内容学生说,教师板书)
师:要知道同学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应怎么办?
生:实验检验。

师:(演示实验)分别在大弹簧上挂1个、2个、3个200克的钩码,并记下指针没挂钩码时及每挂一次钩码时的位置。

最后测量每次弹簧的长度及伸长的长度。

:
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生:①拉力越大,弹簧越长
②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
生:对。

师:根据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的原理,能否制成一种有用的工具为我们服务?
生:弹簧秤。

师:弹簧秤就是根据“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板书:弹簧秤及制成原理)这一原理制成的。

关于弹簧秤的制作,你认为用哪些材料可以做成弹簧秤?桌上老师给同学准备了很多器材供大家选择,你想选用哪些器材制成弹簧秤呢?请你马上做出选择。

生:木板、弹簧;木板、橡皮筋。

师:材料已选好,就等着制作了。

这是最关键的一环,如果这一环节出现问题,你制出的弹簧秤很可能是没用的。

你想怎样制作弹簧秤呢?请各小组马上讨论你们的制作方案,即具体制作步骤。

(说明:在明确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生:(讨论后回答)
1.定零刻线:不挂物体时,记下指针所对位置即为零刻线。

2.挂钩码,画刻线。

3.再挂钩码,再画刻线。

师:有无其他办法?
生:1.定零刻线。

2 .定终刻线
3 •平均分,画刻线。

师:分到什么程度决定了它的最小刻度?下面让我统一要求:制出弹簧秤的量程为2N,最小刻度0. 1N。

生:学生制作弹簧秤。

(教师巡回指导)
师:有很多小组已经做完,如何知道他们制成的弹簧秤好不好?
生:测一测,用标准弹簧秤对比、对比。

师:用实物投影演示新制弹簧秤的准确性。

弹簧秤我们已经做好,关于弹簧秤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生:量程、最小刻度、制作原理、用途、使用注意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学生所提出的以上问题)
师:谁能帮助同学解决以上问题?
(说明:量程、最小刻度、制作原理、用途这四方面的问题同学自己会解决得很好。

弹簧秤使用应注意的问题需同学讨论、教师启发才能达成目标)
弹簧秤使用时注意:
1.使用前观察量程、最小刻度;
2.不超量程;
3.测量力时,弹簧秤的弹簧、挂钩、指针都不与外界摩擦。

四、小结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生: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弹性、塑性,知道了弹簧秤的制作原理,学会了弹簧
秤的制作方法及其使用方法,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0
【思考与实验】
1.试一试:用手将弹簧秤的示数拉至1N、2N、5N,并体验它们的大小。

2.猜一猜铜块或橡皮泥等物品的重力,并用弹簧秤测一测,看一看你的估测能力怎样?
五、作业
查阅资料或亲自调查,了解不同种类的弹簧秤并学会使用它们。

【板书设计】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一)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长越长。

2.使用前注意事项:
量程、分度值、零刻线
使用时注意事项:沿轴向用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