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课件2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课件2
他 21岁参加抗金义军,后历任湖北、江西、湖南、 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持抗金,但不被采纳, 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闲居。
其词多抒写希望收复失地,国家统一的 爱国热情倾诉内心悲愤,揭露南宋的屈辱投 降,也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
《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用激 励友人的壮词。陈亮与辛弃疾同属主战派, 又同遭打击。
词中表达了作者渴望驰骋疆场,为国建 功立业的愿望,但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 感慨。
题解:
《破阵子》:词牌名。选自《稼轩 长短句集》。
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 浙江省金华县)人,同辛弃疾是好朋 友。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
朗读:
用“/”划出诗句的停顿。
//
身了 弓 马
后却 如 作
//
//
//
文天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陆游: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谢谢!
破 阵 子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2、体会本词的艺术特色。 3、感悟诗人的内心世界。
导入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点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心情闲适,完全陶醉自然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南宋 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 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
此句将战前的准备与恢弘气势渲染得极 为热烈。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连用两个比喻,生动描绘出惊险激烈的战 斗场面,写出了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英雄 身骑的卢般的骏马,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将 士们万箭齐发,声如霹雳,使敌人闻风丧胆的 情景,使人产生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外声
战士们分食着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 塞外战歌。
(另说:一望无际的八百里军营连军营,处处都 是炊烟烤牛肉,部队供养充足,官兵们同甘共苦, 为战斗做准备,而鼓舞士气的悲壮乐曲更加激励着 将士们,整个军营何等壮观!)
沙场/秋/点兵
在辽阔的战场上,秋高气爽,兵壮马肥, 主帅开始检阅军队,军旗猎猎,士气高昂, 整装待发,何等威风!
本词的结构
实 醉态——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虚 梦境——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实 现实—— 可怜白发生!
主题
《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 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 畅想,这些都是作者醉梦中所不能忘怀的, 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 碎了。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 难酬的痛苦和愤恨。
何等悲愤!何等苍凉! 不由使人产生对投降派的痛恨,对作者 深深的同情。
翻译: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中回到接 连响起号角之声的军营。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 一顿,琴瑟演奏出悲壮粗犷的战歌。在肃杀的秋 风中,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准备出征。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 般使人心惊。(完成了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 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只可惜白发已现 两鬓。
只要收复失地,不辱使命,完成统一大业, 就可以了却君王的心愿,自己也可以声名大震, 名传史册。
词人无法在现实中实现梦想,只好在想象 中横刀跃马,实现自我。
但梦最终会被残酷的现实所嘲弄。
可怜/白发生!
“可怜”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走出幻想,仍然是壮志难酬,仍然是半 壁江山,仍然是一事无成,无奈空有报国志, 又怎能抵挡得了岁月蹉跎,白发丛生!
名 。 可
君 王
霹 雳
的 卢
怜天 弦 飞
//
白 发
下 事 ,
惊 。
快 ,
生赢
!得
生 前
//
// //
//里
。 沙
分
吹 角
挑 灯
场麾 连 看
秋
下 炙
营 。
剑 ,
点,
兵五
。十
弦
翻
为
陈
同
甫 赋 壮 词
破 阵 子
以
寄
之
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
作者为什么要“饮醉”?醉之后为何要“挑灯”?
这首词基调豪迈高昂,大气磅礴,艺术成就极高。 其一,构思层层递进。
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局, 有条不紊。梦境中又展现了“战前准备、沙场点 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的多方面情形,生动 的描绘了一个爱国者驰骋沙场的全过程。环环相 扣,层层递进,从而领略到作者运笔自如而又章 法严谨的特色。
为何要灯下看宝剑?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树立了一位壮士怀才不遇的形象。以酒浇愁而 醉,在醉眼朦胧中,也不忘将灯拨亮,不是抚琴, 不是长歌,不是狂舞,而是在灯下仔细端详心爱的 宝剑。因为只有宝剑是自己曾经的戎马生涯的见证。
可见词人想驰骋疆场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梦回吹角连营
带着这样的悲壮情怀入梦,梦醒 之后,不禁浮想联翩,耳边似乎听到 了军营中鼓角齐鸣,边声四起,不由 使人产生出征杀敌的豪气。
其二,结构奇特巧妙。
词一般是上片写景,下篇抒情。这首词打破了 这种格式,首尾两句相互照应,描写现实,中间八 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激 昂,现实中壮志难酬,沉痛悲愤,二者对比鲜明, 深化主题。这种奇特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天衣 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
“可怜白发生” 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表达了类似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