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专题复习
初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专题复习
2、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 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 7cm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 镜和物镜。
(2)对光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 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 持2 cm距离)。 ④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 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 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 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一、练习和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有关知识: (1)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 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 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 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遮光器用来 调节光线的强弱。用来调节光线的强 弱。
看到更多的细胞,你认为他应选择下列哪组目镜和物镜组合(C
)
A.10X.和10X B.10X和40X C.5X和10X
D.15X和40X
8、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已知①和②是目镜,放大倍数分别是5X 和
15X,③和④是物镜,③的放大倍数是40X。在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时,
下列哪种组合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且视野最亮?( C )
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做法是 ( D )
A、调整准焦螺旋
B、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
C、移动载玻片上的样本 D、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
4、在一台光学显微镜中,目镜和物镜均最短的一组是( C )
A、目镜(5×)和物镜(10×) B、目镜(5×)和物镜(45×)
C、目镜(15×)和物镜(10×) D、目镜(15×)和物镜(45×)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下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
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B)
10、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右图 所示。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
到的细胞数目是( A )
⑹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 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 润标本的全部。 ⑺吸----把一张吸水纸放在盖玻片的一侧。 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 浸润标本的全部。
讨论:洋葱鳞片时表皮细胞
和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或黑藻 叶片细胞)有哪些相同或不同 的结构?
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着异物可能在
( D )A、反光镜上 B、装片上 C、物镜
D、目镜
2、显微镜视野内可以看清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
不清液泡。为了能显示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可以换用 ( D )
A .凹面反光镜和较大光圈 B .平面反光镜和较大光圈
C .凹面反光镜和较小光圈 D .平面反光镜和较小光圈 3、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左上方,转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
A.3个 B.5个 C.7个 D.9个
11、小华习惯用右手写字,下图中能表示她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正确
方法是( B)
12、 甲、乙、丙、丁、戊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下面两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
的番茄果肉细胞,要将图1转化为图2,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该
是( D )甲:转动粗准焦螺旋 乙:转动细准焦螺旋
加清晰。 小结: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 像。2、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3、显微镜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就
越少,每一个细胞的体积较大,所
看的视野就越暗。4、像的移动方向 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5、目镜越长,放大倍 数越小;物镜越长, 放大倍数越大。
例: 1、当你开始用低倍镜观察自制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
5、一个细胞或生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
胞或生物生物体的
(D)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和宽度
6、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四次,
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
果得到如下四个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
的是(
)C
7、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希望能在视野中
胞最多,宜选用的一组镜头是( C )
二、 观察植物细胞
1、察的材料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薄而透明
切片
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观察叶片的结构)
玻
片 标
涂片
本
装片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观察人的血涂片) 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非常微小的生物可直接做成装片)
2、观察植物细胞
⑴擦----用沙布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⑵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⑶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 明薄膜──内表皮。
⑷展----把撕下的薄膜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 用镊子把它展平。 ⑸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 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 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 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丁:转动转换器
戊:移动玻片标本
丙:换用较小的光圈
A.甲→乙→丙→丁→戊 B.丁→乙→丙→戊 C.戊→丁→乙 D.戊→丁→丙→乙
13、如果用透明胶片写上“9>6”,那么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应该是( D )
A.9>6
B.6>9
C.6<9
D.9<6
14、某同学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若要在同一视野中看到的细
(3)观察
⑤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 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 通光孔的中心。
⑥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 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双 眼一定要从一侧看着物镜,以防镜头 顶碎标本)。
(4)调焦
⑦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睁开),同 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 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 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 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 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 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 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使 物象更加清晰。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 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 下降;反之则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