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跟骨骨折的治疗(教学)

跟骨骨折的治疗(教学)

❖ 跟隆结节角( Bohler ‘s角):正常 范围27°~40°,此角 缩小表明承重面及后 关节面有压缩、下陷 。
跟骨的解剖学特点
❖ 轴位X-Ray 片
❖ 通常用来确 定骨折类型 及严重程度 。判定预后 情况及指导 手术方案。
跟骨的解剖学特点
❖ CT检查及3D 重建
❖ 能够更加直 观的观察其 三维解剖结 构及全面分 析跟骨骨折 后全骨形态 改变。
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
❖ 跟骨骨折的治疗
Hale Waihona Puke ❖ 1989年 Paley 的著名文章
❖ Can we put Humpty Dumpty together again?

(我们能把打碎的鸡蛋再拼起来吗?)
❖ 治疗方案发展简史 ❖ 18-19世纪:保守治疗,开放骨折行跟骨全部或部
分切除术,预防感染,挽救生命。 ❖ 1908年,Cotton和Wilson指出,跟骨骨折切开复
不波及跟距关节跟骨骨折
❖ 跟骨体及跟骨结节后上移位的骨折
❖ 跟骨结节纵形骨折:单纯跟骨双侧挤压
❖ 跟骨结节横形骨折:俯卧位-屈膝-足跖曲-拇 指跟腱两侧推挤
病例
波及跟距关节跟骨骨折
❖ 对有关节面塌陷、粉碎移位较多者。复位方 法:手掌叩挤足跟-摇晃足跟-向下牵引
病例
跟骨骨折手法复位
❖ 闭合撬拨复位
骨折后的 形态改变
正常跟骨形态
跟骨骨折后 跟骨高度降低
跟骨宽度增加 向内侧成角
高度降低
鉴别诊断
❖ 跟骨骨髓炎 ❖ 跟骨骨刺综合症
跟骨骨折分类(了解)
跟骨骨折的分类
一、不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约占跟 骨骨折的20%)
二、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约占跟骨 骨折的80% )
不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
❖ 治疗原则

❖ (1)准确复位, 对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应解剖复 位,
❖ (2)恢复跟骨的整体外形和长、宽、高等几何 参数,
❖ (3)恢复距下关节面的平整和三个关节面之间 的正常解剖关系,
❖ (4)恢复Gissane角、Bohler‘s角和后足的负 重轴线。
❖ 治疗方法: ❖ (1)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石膏固定
❖方法:向下、 向后牵拉粗 隆骨折块
❖ (拔伸)
❖ 宽度增加的纠正
❖方法:抬起跟骨的丘部和向内复位 外膨的跟骨外侧壁 (顶、挤)
❖ 高度降低的纠正
❖方法:向下向后 牵拉粗隆骨折块 和向上抬起跟骨 后关节面 (拔 伸、顶)
❖ Böhler's角缩小、 消失或反角的纠正
❖ 方法:抬起跟骨后 关节面、向下拉粗 隆骨折块和向后下 旋转骨折块 (顶、 拔伸、旋转)
、闭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药物治疗等 )。 ❖ (2)手术治疗(钢板、空心加压螺钉 、克氏针等)。
手法复位方法(重点掌握)
❖ 正骨八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摸、 接、端、提、按、摩、推、拿
❖ 基本手法:拔伸、旋转、屈伸、提按、端挤、 摇摆、碰撞、触碰、分骨、折顶、回旋、蹬 顶、杠杆
❖跟骨长度缩 短的纠正
位是禁忌的。提倡闭合治疗方法:锤击复位。 ❖ 1920年, Cotton和Wilson完全放弃了对急诊跟
骨骨折的治疗,而转到了对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治 疗。 ❖ 1930‘s~1960’s,Bohler等倡导了切开复位治 疗跟骨骨折。1960s~1970s,又流行非手术治疗 。 ❖ 1980年后,CT及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切开复位手 术成为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案。
❖ 牵拉力

❖ 垂直压缩力

❖ 剪式力

跟骨骨折(calcaneus fractures)的特点: ① 最常见的跗骨骨折, 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 约75%为关节内骨折,20%~
45%伴有跟骰关节损伤。 ② 预后差; 因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 骨折多涉及关节面,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 即使
❖ 切口很小, 很少出现感染或坏死, 可有效维 持复位。对复杂的跟骨骨折难以达到理想 的复位。
病例
跟骨骨折撬拨复位
跟骨结节牵引(了解)
❖ 适用于跟骨结节骨骺分离,骨折明显上移, 或者跟骨体部冠状位骨折,后骨折段上移位 者。
❖ 方法:跟骨结节后上方进针,作向后向下牵 引。
❖ 复位质量的判断: ❖ 通过侧位、轴位X线透视等摄片, 观察各个
❖ 对跟距下关 节面出现骨 质移位、分 离、凹陷性 骨折的严重
病史(了解)
外伤史:高处坠落,外力挤压
病因病机(熟悉)
本病成年人较多发生,多由传达暴力造成。 常由高处坠下或挤压致伤,部分可由跟腱牵 拉致撕脱性骨折。
“损骨能伤筋,伤筋亦能损骨,筋骨的损 伤必然累及气血伤于内,因脉络受损,气滞 血瘀,为肿为痛”
关节面骨折的复位及 Bohler 角、Gissane 角的复位。
固定方法(掌握)
❖ 无移位一般不做固定;
❖ 有移位的跟骨结节横断骨折、接近跟距关节骨折及 跟距关节面骨折。可用夹板或者石膏托固定,部分 需加有限内固定。
夹板固定
石膏托固定
药物治疗(掌握)
中药治疗
❖ 《灵枢 本脏》:“是故血行则经脉流行,营复 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
跟骨骨折
❖ 概述 ❖ 病因病机 ❖ 诊断要点 ❖ 疾病分型 ❖ 治疗方法 ❖ 预后
概念
跟骨骨折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淤斑, 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为主要表现。
跟骨的解剖(熟悉)
跟骨的解剖学特点
❖ 侧位X-Ray片
❖ Gissane's角:正常范 围125°~145°,跟距 关节内骨折常造成此 角增大或缩小。
精心治疗也是有部分患者遗留持续性疼痛和严重功能障碍,致残率高达30%。 。 ③治疗方案个体化强,方法多不统一。
诊断要点(掌握)
❖ 病史 ❖ 症状体征 ❖ ①疼痛;与骨折出血量有关(预防筋膜综合症) ❖ ②张力性水疱形成;血性;清亮。 ❖ ③骨擦感; ❖ ④患足跟畸形(如足跟横径增宽、足弓扁平等); ❖ X片检查、CT检查明确骨折类型 ❖ 注意并发症:颅底骨折、胸腰椎骨折
❖ 《备急千金要方》:“肾应骨,肾与骨合”; “肝应筋,筋与肝合。”
❖ 说明了治疗伤骨必须行气消淤,同时注意 调补肝肾。
中药内治
❖ 1、气血瘀阻型(早期) ❖ 早期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
阻塞气血,气滞血瘀。局部肿胀明显、压痛, 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 治则: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 处方:接骨I号方 ❖ 药物:桃仁 红花 当归 丹参 香附 自然铜 牛膝 延胡 川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