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思修课件》PPT课件

《大学思修课件》PPT课件

习惯和道德品质。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43
3、道德的教育功能
道德认识是基础,道德实践是关键。 没有道德实践,不可能真正形成 道德情感,也就没有真正的道德意 志、信念和习惯。同时,应该注意 到榜样的无穷作用。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44
案例
• 一年轻人发现自行车丢失,一怒之下偷了别人的新车,跑 回家,却发现装有1000多元钱的钱包忘在那里,于是又着 急骑车跑回去找。只见一位20多岁的女孩正拿着自己的钱 包等在车棚,问了几句,还了钱包,那女孩说“我的车被人 偷了,我身上没带钱,你先借我2元,我坐车回去,留个地 址,我明天还给你。” 偷车人脸一红,用他自己的话说: “真希望天上响个炸雷,将自己肮脏的灵魂炸个彻底。”他 发誓:今生绝不再做亏心事。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1
教学目的与要 求
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总体背景,结合社会主义道德 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 中的各种实际道德困惑,对大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树立社 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锤炼道德 品质。
h
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28
社会条件
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产关系,并产生需要调 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人们的道 德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也形 成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体统一的重要条件。
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社会条件。
h
29

主观条件
人类自我意识 的形成与发展
* 不可杀人;
* 不可奸淫;
* 不可偷盗;
* 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
* 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 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
h
16
2)天赋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
即人先天就有道德意识
孟子 认为人天生就有四个“善端”,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也。”
定。”
• 生活中,从扎堆现象到见死不救,再到各种各样的 聚众旁观,可以体会到道德冷漠对人心的吞噬。
h
6
• 道德冷漠是一种平庸的恶,作恶者并没有害人 的意图,只是对受害者缺乏同情,对自己的冷 漠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自觉意识,因而默认现 行行为或现有体制的做法,而不是思考现有行 为或体制是否合理并去完善。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
大卫·休谟认为道德起
人是有感觉的动物,人的本
源于人所固有的推己
性就是趋乐避苦,就是自利、
及人的同情心.
。 自爱,也就是追求个人的利 益和幸福,这是一切道德的 根源。
卢梭认为道德源于 人心中的社会情感
和利他之心,源于
h 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19
4)动物本能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能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34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生成方式上的建构性与非建构性; 2、行为标准上的确定性与模糊性; 3、存在形态上的一元性和多元性; 4、调整方式上的外在侧重与内在关注; 5、运作机制上的程序性与非程序性; 6、强制方式上的外在强制与内在约束; 7、解决方式上的可诉性与非可诉性。
·
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 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在同一经济结构中的不同地位 和不同利益,也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阶级属性、 社会地位和彼此间的矛盾斗争。 ·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008-2009年第2学期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37
道德的认识功能指导人们:
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
正确认识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自己对家庭、社会、他 人的责任
从而
正确选择道德行为,塑造 自身的道德人格。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38
2、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39
被任长霞收养的孩子刘春玉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0
2、道德的调节功能(社会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社会舆论、 风俗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的方式,来 指导、纠正和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活动,
从而调节人们之间关系的能力。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41
2、道德的调节功能注意把握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 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
h
12
道德的特征
(1)自律性 (2)渗透性 (3)社会性 (4)多元性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13
2、道德的起源
• 1)神启论
• 2)天赋论 • 3)情感欲望论 • 4)动物本能论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14
1)“神启论”:认为道德来自于神灵的启示和超自然
力量的规定
西汉董仲舒提出:
以达尔文为代表的进化论伦理学认为, 合群性本能——区别于生物本能,是指 动物之间同种或在一起生活的异种群有 一种互助的精神。道德起源就起源于动 物的这种社会性本能。道德不是人所独 有的,一切群居性动物都有道德感。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20
以上观点的缺陷
第一,离开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生活、人类的历 史发展来思考道德的起源和基础。 第二,把道德说成是外在强加于人的强制性的规约。 第三,把道德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情感要素和心理体验,把 道德神秘化。










客观条件
社会关系的形成

社会条件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30
(二)道德的本质
由经济基础决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 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 要规范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31
(1)道德的一般本质(体现为经济对道德的决定作用) 教材91
2
❖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诚信及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问题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3
感动中国人物 他们凭什么感动了中国?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4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既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也有让人万分痛心的事情,加强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h
32
(2)道德的特殊本质
·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 辟道路。
·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33
(3)道德的深层本质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 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 作,完善人的人格,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
h
35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集中表现为,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 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1、认识功能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36
1、道德的认识功能 ·
教材91-92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能够反映人们 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作为道德 主体的人们能够认识自己所应该承担的 道德责任和义务,同时通过道德原则、 道德规范、道德理想来反映自己的认识 成果。
50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 设实施纲要》: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 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 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石 家 庄 爆 炸 案
47
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48
孟子:“舍生而取义”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49
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德者,得也”。人们遵循“道”,
就会“内得于己,外施于人”,便是
“德”。
2008-2009年第2学期
h
9
1、道德内涵:
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 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 , 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 行为活动的总和。教材 90
2008-2009年第2学期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从这一观点出发,
他把封建道德纲常神圣化、宗
教化,认为触犯封建道德就是
违反天意。
h
15
“摩西十诫”:在西方伦理史上被称为“黄金定律”, 奠定了基督教道德的基础
*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
* 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 谨守圣安息日;
* 孝敬父母;
h
27
只有在社会中,发生了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 整体利益的关系之后,只有当人将其合群的本能
上升为交往关系时,道德才可能发生。
社会关系的日渐发展,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 整体利益的关系也日渐突出,调整这类关系并且 对个人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规范性要求,便成为客 观的需要。因此说,社会关系的形成为道德的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