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与信息安全
目前,中国已进入大数据时代,科学的大数据管理对于我国实现网络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目前全球数据发展的推动作用,结合中国大数据时代的具体特点,分析、探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安全特点,并作简要讨论。
标签:大数据;信息安全;数据分析
大数据是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和工业化的融合,目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数据信息的增加,其发展规模和速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全球化的大数据融合,必然会引起各国对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与其他国家相连接和互动的国际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会影响我国的外交、经济、军事、政治和文化,更会给我国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着重探索其特点和安全要求。
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相关业界和学术界提出了大数据的讨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大数据给学术界带来了新的思路,且颠覆了很多传统的行业模式,并为之带来了新的发展变化。
据预测,大数据将成为企业、政府、研究、教育、医疗和其他行业的新挑战。
大数据的核心技术是对信息的存储和传输进行整理分析,要求做到数据实时处理、真实有效。
相比于传统信息的挖掘和应用,大数据更具优势,打破了传统数据源的局限性,给全世界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其潜在的价值也将带来新的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无处不在的数据,也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与大数据技术相关的产业链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项目和技术,此外,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都已出台了战略举措和相应的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属于数据集,其特点是种类多、容量大、应用方便、存取方便、发展速度快,大数据的科学管理方法已成为新一代的重要信息技术。
在大数据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万物互联的发展趋势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国际经济新格局的发展趋于网络化、智能化,数据共享日益方便,因此互联网信息安全也进入大数据时代。
发达国家相继出台与大数据相关的政策,使大数据成为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新动力,并且给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4年中国正式提出行动数据大计划,将发展大数据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在大数据时代,我国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政府和各行业间的信息资源,将通过整合、共享、相互渗透,实现数据间的有效连接,由此将会带来信息安全保证的挑战,促使信息安全管理变得更加全面,使人们不得不树立新的信息安全管理意识。
二、数据分析现状及发展
大数据的价值不可估量,并且被誉为“未来石油”。
企业通过海量的数据信息挖掘,从中发现商机、明确客户需求,从而准确锁定目标客户。
大数据产业具有
很大的潜力,能够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
梦芭莎集团董事长说:“每一个企业应该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大数据技术让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使用大数据技术,库存的售罄率从80%到95%,销售量显著增加。
大数据不仅可以创造物质财富,而且可以创造社会价值。
”要使大数据发挥作用,产生价值,就必须进行全面、综合的数据挖掘和分析。
因为数据具有高维和低密度特点,很难从单一数据中看出规律,因此,有必要对高维的维度进行分析和降维,并在大量低密度信息中细化数据的价值,以发挥其作用。
大数据的分析应该是简单、快速和大体量的。
在一般大数据环境下,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开发数据库及数据仓库,使数据源从扩展到开放,实现O2O(线上到线下)的数据融合,快速获取和分析更多的辅助决策信息,从而将决策目标优化到无穷大,使基于数据的“计划”资源分配更加有效。
大数据最终目标是实现科学决策,基于信息对称的资源有效配置。
以网上银行为例,它是大数据发展的前沿。
在金融领域,要实现从金融互联网向互联网金融的快速转型,必须进行大数据的分析和整合。
传统金融企业开展的网上业务模式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网上银行业务。
真正的网上银行是指以互联网新技术为客户提供搜索或风险控制等增值服务,消除贷款供给和需求双方的不对称结构。
在进行大数据分析时,首先要保证数据的质量,因为错误的输入必然会导致错误的输出。
为保证数据质量需要满足数据采集的两个原则:相关性和低噪性。
大数据并非越大越好,而是越相关越好。
特别是数据收集阶段,尽可能收集与目标“相关”的数据,且需要根据策略进行筛选。
其次,没有倾向的诱导干扰是数据质量的另一个保障,目前数据标签技术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有了高质量的数据,决策者可以更安全、更科学、更有效地使用数据。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作为一种资源,不再具有稀缺性。
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安全
(一)信息安全的隐患
目前的大数据集群数据库大多都是开放式的,可供其他应用程序进行访问,内部数据库也没有隐藏自己。
如果没有“内部节点”概念,不依赖数据访问集的中间节点,大数据将会直接暴露在应用程序的体系结构中。
客户需要在操作过程中与许多不同的节点进行通信,并且需要相互验证哪些数据节点和客户可以获得授权访问,而这些都将是非常困难的。
与传统的信息安全模式相比,大数据的信息安全内容更加翔实,包括空间、时间的变化和数据信息的重建。
目前,大数据背景下的安全隐患主要有如下分析:
1.大数据将成为网络恶意攻击的目标。
由于大数据所涉及的信息增长更迅速、更复杂、更敏感、价值更高,因此会吸引更多的攻击者。
普通的安全软件,定期逐个地进行数据扫描,很难适应这么大的数据量。
此外,由于数据比较集中,黑客一旦成功入侵便可以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给用户带来更多的隐形損失。
2.泄露个人隐私信息的风险更大。
因为用户使用网上购物等操作越来越频繁,社交网络和在线信息注册等都需要个人的敏感信息,这必然会增加个人隐私
信息泄漏的风险,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用户个人的敏感信息遭到多方面泄露,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信息存储和安全保护面临新的挑战。
由于需要处理的数据成倍增加,各种复杂信息一起存储。
如果管理不当,很可能造成数据混乱,这也将直接影响信息处理的效率。
大量数据存储和安全保护的传统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的安全要求,如果安全策略和方法的发展不能跟上信息的增长速度,将会产生存储安全的漏洞,进而导致大量有用信息泄露。
4.大数据技术会被不法分子利用,用于网络攻击。
由于大数据分析了大量原始信息,使得犯罪分子通过社交网络、微博、邮件等手段获取有用信息,为网络攻击提供基础信息,也让网络攻击更有针对性,使其影响范围更大。
随着新的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的攻击方法。
5.大数据可能会成为电脑病毒的载体,因为传统的实时数据匹配分析是难以进行实时检测的,电脑病毒一旦隐藏在大数据中,通过广泛的传播会给用户甚至企业等带来很大程度的损失。
(二)解决信息安全的策略
在全球信息呈现爆炸性增长的时期,各个国家和组织在相关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机遇下,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新挑战。
本文通过对大数据的详细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信息安全领域的处理方法和手段:
1.出台一些相关政策。
中国物联网已经列入“第十二五年”的计划,但大数据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尚未开发。
大数据技术将在个人生活、商业决策乃至国家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每个国家都在争夺这一新的科技竞争战略的制高点。
因此国家有必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来引导和支持它。
2.加强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
由于个人信息在网络中的使用频率上升,导致敏感信息极为容易泄漏,但大数据采集技术可以通过对目标信息的多种渠道进行整合、保护。
这些信息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应明确界定,在法律层面上进行约束,并且应由相应的部门进行严格监管和保护个人隐私信息。
3.加强网络安全。
随着信息采集范围的不断扩大,大数据对于网络攻击者的诱惑也愈加显著,使得他们开始通过各种手段获取这些信息,而一旦获取成功,就会给信息的原宿主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麻烦。
因此,要加强关键性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及时安装安全补丁;针对网络安全的评估报告,有针对性地更新关键性基础设施的系统和硬件设备;合理规划网络结构布局;过滤、屏蔽有害信息;构建立体安全防范体系。
四、结语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居民的个人信息安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信息发展。
信息安全促进了一个以安全为驱动的全球信息化发展。
随
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更新管理模式,必须要不断建立、完善政策以管理、确保信息安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数据时代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兴亮.新探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的新特点与新要求[J].科技传播,2017(13).
[2]孙雪萍,崔久强.大数据助力信息安全研究[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5(03).
[3]唐鸣谦.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04).
[4]于慧勇.大數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风险与防护[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2).
[5]方祥毅.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的隐患和建议[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