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音乐教学方法
摘要:优美的音乐不仅能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而且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法,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
本文通过分析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创新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方法;情感体验
引言
高中教学是应试教育的“重灾区”,三年的高中教学都是为最后的高考做准备。
虽开设了音乐课,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只能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音乐教学的最好效果,尤其应该重视创新高中音乐的教学方法。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1.各方面思想认识模糊
我国高中教学任务繁重,高考是高中三年学习的最终目的,虽然音乐课也是必修课之一,但却不在升学考试科目之中。
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许多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要打破应试教育框框,探索实施素质教育”。
但由于升学率是学校声誉和生命力的标志,所以统考科目之外的课程受到冷落。
家长们对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也有两种较为极端的价值取向:一种是从小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期望长大后在音乐上有所突破,另一种是仅把音
乐课当成繁忙课程中间的休息和放松,甚至认为上音乐课会耽误学习时间。
学生对音乐课的看法不一,有些是为了松弛一下被众多作业搞得很紧张的神经,有些是想利用音乐课发泄一下情绪。
2.教学设施落后
许多高级中学都能意识到开设音乐艺术欣赏课的重要性,并按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开设了音乐课,但教学设施落后。
教学条件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促进措施,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都没有,更谈不上钢琴、电子琴、音响、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
3.学生审美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矛盾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学生在课外、家庭、社会娱乐场所接触到了不同类型、多种多样的音乐,而高中音乐教材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以中外经典作品作为选编对象的,课堂上的经典作品和教材政治说教色彩过分浓重,艺术技巧过分深奥,学究气强,学生味弱。
这就必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造成课上得不到课外补的现象。
二、创新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的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
高中音乐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教学生会唱几首歌,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教育、专业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课程课标》中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
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将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方法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不仅能有效地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教学内容。
3.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也是整个审美体验的基础,这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
教师要充分挖掘音乐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围绕“听”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以音乐为体,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来引导学生实现审美想象,并在聆听美妙音乐的同时体验情感,与心灵达到共鸣,由此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真正喜爱。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一切手段来使学生理解音乐艺术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无论是通过歌唱、表演、欣赏,还是以击拍、朗诵、演奏的形式,情感的运用和表白是经常且尤为重要的。
它使音乐教学显得浪漫而富有生气,活泼而充满情趣。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发自内心的对音乐情感的真切体验和
真挚的抒发,是把全身心对音乐内涵和外延的感知,理解与体验转化为音乐艺术形象的再创造,再表现的过程。
学生只有在有所感觉的情况下,才可能对作品进行延伸思考,从而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
题。
而晦涩难懂的音乐作品不会引起如此丰富的联想,更不会激发学生探秘的好奇心。
如果同学们在欣赏课上养成了“欣赏作品——情感体验——延伸思考”的思维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将这种思维方式融入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水准。
三、结语
尽管高中音乐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它既有来自社会方面的,也有来自学校的,也与特定的教学对象相关。
但是随着社会各方面对于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高中音乐教学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广大音乐教师应该勇于探索、创新,用多种方法去传播音乐的美,用音乐的美去感染学生,让其成为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向导!参考文献
[1]罗曼.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新课程研究,2010.5.
[2]郎淑巧.高中音乐教学.科技教育,2010.
[3]赵娜.高中音乐教学浅论.理论研讨,2010.3.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