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候专题(气候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

气候专题(气候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


2、材料二 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 )、C:海 (1)、 海 )、 陆热力性质 差异 D:副热带高 副热带高 压和盛行西 风交替控制 (2)中央大 ) 平原 二城市纬度相近, (1)C、D二城市纬度相近,但气候 ) 、 二城市纬度相近 类型不同,请分析各自的成因。 类型不同,请分析各自的成因。 (2)简述 国商品谷物生产的主要分 )简述B国商品谷物生产的主要分 布区及商品谷物生产的区位优势。 布区及商品谷物生产的区位优势。 自然区位优 势和社会经 济条件优势
3、(2009年高考江苏卷)右图为大 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 中1月份降雨较多的是 AC A.甲 B.乙C.丙 D.丁
(2)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 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A.同属暖流 B.同属寒流 BD C.增温增湿 D.降温减湿
【总结提炼】 总结提炼】
我们要提高试题答题的准确性, 我们要提高试题答题的准确性,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仔细读题审题,把握答题方向; )仔细读题审题,把握答题方向; (2)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 )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 (3)应用原理规律,建立答题模式; )应用原理规律,建立答题模式; (4)运用地理术语,规范准确表述。 )运用地理术语,规范准确表述。
该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中部地势高。一月D城市 该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中部地势高。一月 城市 处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城市处于背风 处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A城市处于背风 地带降水少;七月A城市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地带 城市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地带, 地带降水少;七月 城市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地带, 降水多, 城市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 城市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 降水多,D城市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
大气运动特征 水热一般属性
冷高压, 冷高压,下沉
冷、干 冷、干 冷、湿 温、湿 热、干 热、干 热、湿
高纬吹向低纬
60°附近 60° 60—30° 60—30°附近
冷低压,上升 冷低压,
低纬吹向高纬
30° 30°附近 30—10° 30—10°附近
热高压, 热高压,下沉
高纬吹向低纬
赤道附近
热低压, 热低压,上升
探究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较差大, 年较差大, 降水季节 变化大
年较差小, 年较差小, 降水丰沛
大陆性
北京
过渡性
平壤
海洋性
东京
最热月平均 气温( 气温(℃) 北京40 寒冷) 高温) 北京400N -4.7(寒冷) 26 (高温) 温和) 凉爽) 东京36 东京360N 3.7 (温和) 20.1 (凉爽)
4、读“世界部分区域图”,甲、乙两地旱灾频繁, 、 世界部分区域图” 乙两地旱灾频繁, 但其成因差异明显,试比较两地旱灾成因差异。 但其成因差异明显,试比较两地旱灾成因差异。
甲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 信风影响,全年降水少,旱灾严重; 信风影响,全年降水少,旱灾严重;乙地区热带季风 气候,旱季造成旱灾,特别是当夏季风势力弱时, 气候,旱季造成旱灾,特别是当夏季风势力弱时,季 风来得晚,退的早,旱灾更为严重。 风来得晚,退的早,旱灾更为严重。

差值为20小时。 差值为20小时。按图示方法在图中标注出另外三条 20小时

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并说明理由。 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并说明理由。
解析: 该地区(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 解析: 该地区(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1月 份盛行东北风。图示地区山峰以南、 份盛行东北风。图示地区山峰以南、以西为背 风坡。迎风坡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低。 风坡。迎风坡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低。背风 坡少雨,多晴暖天气,日照时数高。 坡少雨,多晴暖天气,日照时数高。
图中A、 山脉对两侧气候的影响 山脉对两侧气候的影响, 图中 、B山脉对两侧气候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气候的形成因素: 气候的形成因素 3.下垫面 下垫面 (3)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 暖流---增温增湿 ---
寒流---降温减湿 寒流---降温减湿 ---
气候的形成因素: 气候的形成因素 3.下垫面 下垫面
热带(全年高温 热带 全年高温) 全年高温
亚热带(冬温夏热) 亚热带(冬温夏热) 温带(冬冷夏热) 温带(冬冷夏热) 亚寒带(冬长寒 夏短暖) 亚寒带 冬长寒 夏短暖 寒带(长冬无夏 长冬无夏) 寒带 长冬无夏
气候的形成因素: 气候的形成因素 2.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
---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降水和 ---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降水和气温 调整全球热量 的分布 降水
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至回归线之间,如 非洲中部、南美巴西等地区 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大陆 内部和西部,如撒哈拉沙漠
D
热带沙漠气候
E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 南北纬15°~35°大陆东岸, 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季风区 润气候
图 中 图 例 F G H I J K
气候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南北纬 30°~40°大陆西岸 ,如 ° ° 地中海沿岸地区 ° ° 南北纬 40°~60°大陆西岸 ,如 欧洲西部 ° ° 南北纬 40°~60°大陆东岸 ,如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季风区 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 ,如亚欧大 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地区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高大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 原、安第斯山脉
一山有四季, 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山地: 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 阳坡与阴坡
探 究 :A B 和 降 水 差 异 的 原 因 ?

(2009·海南)图2-14示意某地区1月份日照时数 2009·海南) 海南 14示意某地区1 示意某地区

分布。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 分布。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相邻等值线的
少雨型
1
A 1
定性与定 量相结合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年降水总量较少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气候的形成因素: 气候的形成因素 1.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 纬度
---决定太阳辐射,并引起“气温” ---决定太阳辐射,并引起“气温”差异 决定太阳辐射
寒带(长冬无夏 寒带 长冬无夏) 长冬无夏 亚寒带(冬长寒 夏短暖) 亚寒带 冬长寒 夏短暖 温带(冬冷夏热) 温带(冬冷夏热) 亚热带(冬温夏热) 亚热带(冬温夏热)
分析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 【拓展案例分析】 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 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
大气环流
基 本 思 路
海陆分布 地形 洋流
【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1、读世界上某岛国图,表1是A、D两城市的降 、读世界上某岛国图, 是 、 两城市的降 水资料统计(单位: ),试比较两地一 水资料统计(单位:mm),试比较两地一、七月降 ),试比较两地一、 水差异的原因。 水差异的原因。
1
A 1
气候特征的描述思路
气温
数值 特征
0C
0
15 C
0


暖(温和) 温和)
热200C
气候特征 (气候要 素)的描 述思路
夏凉 时间变化: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 时间变化:
200 400 800
降水
总量 干旱 半干旱
半湿润 湿润
单位: 单位:mm/年 年
年雨型 夏雨型
时间分配: 时间分配:降水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 冬雨型
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
大气环流形式
--单一控制或交替控制 --单一控制或交替控制
极地高压/极低东风带 极地高压 极低东风带
西风带 海陆
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带 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 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 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热力 性质 差异
赤道低气压带
1
A 1
B城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 城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风影响降水多,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风影响降水多,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A城夏季受高压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多 城夏季受高压控制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 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 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探索无限 快乐无边
最冷月平均 气温( 气温(℃)
年降水量 mm) (mm) 683 1610
气候的形成因素: 气候的形成因素
3.下垫面 下垫面
(2)地形
a.海拔---水热及组合状况的差异 海拔---水热及组合状况的差异 高山气候------气候垂直差异 气候垂直差异---高山气候 气候垂直差异 --自然带垂直差异 自然带垂直差异 b.坡向 坡向
高三地理复习
气 候(一)
气候特征描述与成因、 气候特征描述与成因、分布
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 2、不能明确问题,思维混乱,条理 不能明确问题,思维混乱, 不清, 不清,不能做到有效答题 3、不能准确使用地理语言,表达比 不能准确使用地理语言, 准确使用地理语言 较随意
气候的分布 熟记结合气候分布图, 熟记结合气候分布图,牢记 每一种气候的分布纬度范围, 每一种气候的分布纬度范围, 海陆位置, 海陆位置,典型地区
世界气候类型
图中 图例 A B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地区 南北纬10°之间,刚果河、亚 马孙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等地
北纬10°至25°之间大陆东岸,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典型
包括:海陆、地形、洋流、 包括:海陆、地形、洋流、地面覆盖物
1)海陆 ) 海陆位置 海陆位置 距海远近 距海远近
降水、气温(比较海洋 降水、气温(比较海洋 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