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在儿童期的最初六七年间,儿童的大脑是一部以处理感觉和运动信息为主的机器。
他们都是直接由感觉来认识自己的身体以及自身以外的客体世界,特别是周边环境。
他们通过温、痛觉获得关于冷暖、危险的信息,通过听觉学习分辨不同声音代表的意义及如何讲话,通过视觉学习辨别物体大小、形状、颜色和明暗等,通过本体感觉和前庭觉学会运动方式和姿势控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感觉统合的理论在世界各国儿童教育及康复训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一章绪论一、儿童感觉统合功能概述个体早在出生前就已经开始各种感觉功能发展,出生后的新生儿具有相当的感觉能力,但他们还无法很好地组织这些感觉形成对个体自身和客体的有意义认识。
在儿童早期发育中,一方面是各种感觉功能不能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是各种感觉系统之间在功能协调和整合,以便多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各种刺激。
认识人感觉系统间的协调和整合是构建感觉统合理论的基础。
(一)感觉统合的概念●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简称SI)这一观点是由美国南加利佛尼亚大学的Jean Ayres于1969年提出的。
●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听、触觉等),在中枢神经中形成有效的组合过程。
即个体在特定的环境内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介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单纯的各种感觉发展到初级的感觉统合,即身体双侧的协调、眼手协调、注意力、情绪的稳定及从事目的性活动,进一步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即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强,自我控制、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不断发展等。
(二)感觉统合的功能1. 组织功能个体身上的不同感官,把内外世界的众多感觉刺激传递到脑中,众多的感觉刺激各有各的传入和传出通道,在此情况下,个体要根据这些信息顺利进行活动,脑就必须把这些感觉信息组织好。
脑部一方面对各种感觉刺激做出反应,下达指令;另一方面又要对各种感觉信息做综合处理。
如果各种感觉信息传入和传出的通道畅通,整体协调得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就会利用这些纷繁的感觉刺激来形成认知、动作等各种适应性活动。
这便是感觉统合的组织功能。
2.检索功能输入人脑的感觉刺激非常多,人脑在意识水平上不可能对此都做出反应。
而感觉统合把各种信息中最有用、最重要的那部分从中检索出来,以供脑使用。
脑对统合过的信息进行反应,就更为准确、及时。
3.综合功能感觉是局部的、分散的,而外部世界常常是以整体的形式呈现给人的,感觉统合的功能便把各种感觉综合,形成整体。
4.保健功能如果一个人的感觉统合很好,他就能很好地适应内外环境,人就会产生胜任、满足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感觉。
二、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简称SID)是指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有效的组合而产生的一种缺陷。
感觉统合失调又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问题,多发生在6岁至11、12岁的儿童身上。
(一)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感觉统合能力是大脑本身所具备的功能,但这种功能的发展,还需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要求激发。
多数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在游戏、运动和闲暇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
但对于有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不象应有的那样有效地发展。
其原因包括:A. 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如:胎位不正、发育迟缓,轻度大脑功能失常。
B. 环境因素1.早产或剖腹产;2.活动空间狭小或过多依赖学步车,导致爬行不足;3.过度保护或管束过严;4.缺少同伴群体;5.缺少户外活动和各种运动;6.过早进行认知教育;7.电视、游戏机成为儿童主要的玩具。
(二)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与表现1.人类大脑中,最重要的地方是左右脑间呈现沟状的位置,被称为中心沟,这里也是潜意识的储藏重心,脑中枢神经体系,由此往后颈部延伸下来,和脑叶形成一树干形状,被称为脑干部。
脑干部的前方有一个网膜,主导外界感官输入信息,这个网膜便称为前庭网膜,它也是大脑各感觉区的协调中枢,是我们人类掌握重力、距离和方向感,认识自己身体各部门,协调身体动作的主要重心,前庭网膜功能的失常或成熟度不足,便会形成所谓的前庭平衡失常及本体感不足的现象。
2.前庭网膜成熟失常,最常见的五种症状,包括①视觉不平顺。
②听觉识别不足。
③前庭平衡失常。
④本体感不足。
⑤触觉敏感过度●视觉不平顺视觉跳动原本是婴幼儿的自然现象,如鱼类、壁虎及其他动物都一样,人类眼睛的视觉天生是不稳定的,所以婴幼儿最喜欢看车子外移动的窗外景物,任何跳动的东西,比安静的东西更能引起他的注意。
随著年龄的增长,活动的增加,婴儿学习将视觉"盯住"较远的地方,视觉也逐渐的稳定下来。
稳定视觉后,便能作左右及上下移动,这也是阅读的开始。
但是环境不良或爬行不足的幼儿,视觉不容易成熟,因此,这些幼儿即使到了4岁前后,视觉仍不稳定,便无法做平顺移动,所以看字会跳字、跳行,严重的无法阅读,作算术也很难正确掌握住数字,做功课眼睛也容易疲倦,造成学习能力的不足。
●听觉识别不足人类的听觉神经形成最早,但成就却最晚,所以婴幼儿期间,听觉对大脑成长影响最大。
早年的幼儿听觉较弱,所以受不了太高、太大的声音,祖父母带大,环境噪音太多,父母脾气大,经常大声责备,都会造成幼儿为了保护声音对大脑的刺激,便会在听觉上形成一层自我保护膜,养成拒绝听别人章话的习惯,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听力不佳、容易忘却、不懂得和别人沟通、脾气古怪、上课不专心,学习上自然也就障碍重重了。
●前庭平衡失常重力,也就是地心引力,对人类的影响力最大,人类的翻、爬、坐、站、跑等学习,无一不和重力感有关,掌握重力感的便是前庭网膜。
前庭网膜但可不掌握身体的操作,更可协助身体和周遭环境协调,也就是平衡感、方向感、距离感的正确掌握。
因此,前庭网膜的协调以及掌握功能不足,所有的重力感,平衡感都会因而失常。
胎儿不正,早年活动不足,爬行不足,或长时间留在学步车内的幼儿,都很可能会导致前庭平衡的失常。
失常的孩子,经常都会左右手不分、方向感不明、鞋子穿颠倒、经常撞到墙、碰到桌椅、喜欢爬高、逗着圈子跑、旋转不会晕眩,怕爬楼梯或走平衡台等等,这样的孩子在成长期中,会由于感觉完全失常,而变得好动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喜欢作弄人、浮躁又坏脾气,甚至有些笨手笨脚的、做事没信心,相信能力自然培养不起来了。
前庭平衡失常的孩子,更严重的问题是话多,而且又缺乏组织力,喜欢重复别人的话,根本不知道他在章什么。
这样的孩子不但自己学不到东西,也会影响课堂秩序,是所有老师们最感到头痛的学生。
●本体感不足身体操作也是幼儿期最重要的学习行为,大、小肌肉训练、手眼协调,都必须由幼儿亲自操作、自己学,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学习是“工作”,并且由工作到“工作计划”的掌握,便也是在培养孩子本体感的成熟。
本体感不足的孩子,笨手笨脚、做事消极、缺乏自信心,而且脾气暴躁、粗心大意,根本无法学习。
更严重的是本体感不良的幼儿,也会形成严重的语言障碍。
由于掌握小肌肉及手眼协调的脑神经,和掌握舌头、唇部肌肉、呼吸和声带运作的神经是相同的,所以本体感操作不良的孩子,唇部、舌头运作不佳,发音常比较不正确,而且呼吸不顺畅,声带必受影响,会造成口吃或不喜欢说话的习惯。
●触觉敏感过度在五感中,触觉较多,所以触觉的学习也最重要。
人类在胚胎时期,共有三层,内层发展为内脏,中层发展成骨胳肌肉,外层形成皮肤和脑神经细胞。
由于皮肤和脑细胞同质,所以幼儿期的皮肤触觉非常敏感,婴幼儿期普通怕人触摸,怕擦脸,洗澡,剪指甲,换衣服,便是触觉敏感现象所造成的。
随著年龄及接触面、活动面的增加,触觉的识别性加强,敏感度自然而然逐渐减少,触觉的成熟也因而增进了。
但早产或人工生产的婴儿,由于出生时,触觉未受到特殊刺激,形成自我保护膜,使触觉的学习缓慢迟钝,,有些小时候环境活动限制太多,触觉的学习也会严重不够,这便是触觉敏感症形成主要原因了。
触觉敏感孩子,怕别人触摸,因此神经质,容易惊慌、哭泣、害怕人多的地方,甚至会拒绝进入教室。
这种孩子一般都较孤僻,喜欢独处,不爱团体游戏,并且会粘固定的人(妈妈、保姆或老师) ,聘气固执,容易紧张,是以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作有耐心和恒心的学习。
更严重的是由于嘴巴属于触觉敏感部位,所以会执著特定口味,变得挑食、偏食、厌食。
由于喜欢吸手指头、奶嘴,甚至喜欢咬人,都是触觉敏感造成的现象。
不但会造成生理的不健康,对心理成长和学习能力,也会发生严重的阻碍。
3.感觉统合失调综合表现●容易分心●活动水平过高或过低●冲动,不易使自己平静●自我概念差,易出现行为问题●对感觉的刺激反应低下或过度●社会交往能力不佳,情绪不稳定●动作笨拙,粗心●肌张力不足,姿势不佳●注意转移困难●言语、语言发展迟缓●学习成绩不良感觉统合失调,有时可能很隐匿,尤其在儿童中,容易把问题归咎于其它的原因。
如“他固执,懒惰”,或“他不愿做”,或“她被宠坏了,怕羞,娇气”。
第二章儿童感觉统合功能的评估一、感觉统合失常日常观察(一)感觉统合失常的行为观察观察的具体内容(三十六项):1.惯用手 2.惯用眼 3.站立姿态4.走路姿态 5.两脚直立 6.单脚站立7.排纵队走路 8.站立行为检查 9.脚跺踏测试10.提示行为测试 11.上胶伸展测试 12.眼球运动 13.肌肉反应 14.同时收缩 15.慢动作16.交互反覆动作 17.拇指对合运动18.拇指、食指、中指移动运动19.手指摸鼻运动 20.舌头运动 21.口唇运动22.直立站姿反应 23.保护伸展反应 24.平衡反应25. 非对称性颈部张力反射 26.对称性颈部张力反射27.腹部着地伸展姿势 28.背部着地伸展姿势29.敏锐 30.单脚跳 31.轻跳32.背部运动 33.重力不稳 34. 触觉防御35. 多动、少动、分散注意力 36. 回转后眼球的振荡(二)对感觉刺激的反应1.触觉:对触觉防御非常显著,讨厌或害怕别人接触,拒绝人多或陌生场所,这些大多属于感觉统合不良。
触觉的识别能力,还包括当别人摸他时,能够正确说出被触摸的部位:用手去摸眼睛看不到的东西,也能正确判断其形状。
2.前庭感觉:依头部位置的变化情形,可以看出儿童前庭感觉的反应。
反应过强或迟钝都是不良现象。
反应迟钝的儿童,在强烈旋转或摇晃的玩具上,不晕眩也不害怕;反应过强,刚上去晃两下便晕头转向,甚至有光看别人旋转自己也会头晕的。
3.较细致的观察动作,还有直线运动、回转运动、身体倾斜等的测试,也有使用仪器观察旋转圈圈后眼球振动变化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