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4月上旬刊自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一带一路”重要门户与核心节点城市,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行动计划和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并进一步实现亚欧合作交流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西安提出了“三个中心,两个高地,一个枢纽”的建设和实施方案,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承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是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关键。
西安承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的背景和重要意义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逐渐形成集聚连片发展的新模式;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陕西时作出重要指示:陕西是西北地区重要省份,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
2015年3月28日,随着国家发改委等三个部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以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和产能合作为重点,解决好重大项目、金融支撑、投资环境、风险管控、安全保障等关键问题。
西安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节点城市,被赋予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的重任。
为此,西安市委第十三届四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在2050年全面建成引领“一带一路”、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努力跻身世界城市、文化名都行列。
西安市委、市政府在认真落实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讲话精神和2018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讲话精神基础上,提出建设“三个中心,两个高地,一个枢纽”的总体定位。
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达到相当层次影响力的项目,分为“引进来,走出去”两种类型。
“走出去”的重大项目,重点是指与沿线国家在能源、交通、制造等领域开展基础建设、工业园区建设、装备制造合作等重大项目;“引进来”的项目,一方面是指引进沿线国家重大项目落户本地,另一方面是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吸引国内重大项目落户本地,以及本地政府、企业实施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项目。
西安提出“战略规划+行动计划+项目带动”的方式,通过承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对加快西安实施“三个中心,两个高地,一个枢纽”(即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国家中心城市和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提升西安核心节点城市地位,为推进西安建设西部经济中心提供强有力引擎;有利于发挥西安元首外交优势,为打造对外交往中心提供助力;有利于发挥科教资源优势,为实现丝路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新路径;有利于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为探索和实施丝路文化高地建设提供新模式;有利于发挥对外贸易基础设施资源优势,为加快聚焦欧亚面向全球的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提供支持;有利于发挥国家综合交通信息枢纽资源,为加快实现“立体丝绸之路”和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提供支撑。
西安的资源禀赋和基础优势从“十二五”末进入“十三五”,西安经济保持较快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与核心节点城市,围绕建设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之战略目标,西安提出了“三个中心,两个高地,一个枢纽”的实施方案,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而以承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来推动大西安发展是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关键。
本研究分析了承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推动大西安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西安的禀赋和基础优势,在承接重大项目的实践基础之上,提出了以承接“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来推动大西安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实施路径。
文丨/张 弘 杨 勇 许铭芳以承接“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推动大西安发展◎ “发挥西安重要节点城市作用 承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布局研究”项目(负责人:张弘,项目编号:SXTY2018-08-04)研究成果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5年至2017年,西安市实际生产总值从5801.2亿元增加到7469.85亿元,年均增速达到8.17%,总量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跃升至第九位。
西安劳动力资源丰富,实行人才新政、户籍新政与创新创业新政之后,人才队伍结构正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西安的科教综合实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军工资源优势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是“全国十大创新型城市”之一。
西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联通欧亚、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枢纽,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心脏。
建国以来,有超过300位国家元首访问过西安,随着西安面向全球对外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大,国际影响力随之深入推进。
西安现代产业体系完备、层次性高、门类齐全,其中电子、机械、化工、材料、勘测、自控、航天、航空等领域具有国内一流和世界领先水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需求互补性好。
在能源矿产资源开采、煤油气化工、装备制造、合成材料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路桥工程、重型汽车、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生态保护、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和工程承包、技术服务等方面,都具有向西输出产品和技术的能力。
以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和流动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经济”助推商贸流通业效应明显,以物流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物流业巨头纷纷加速布局西安。
文化旅游大产业的优势逐步发挥,创新文化旅游大产业发展措施频频。
在此基础之上,围绕“文化+人脑+电脑”,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电子竞技、文化装备制造业等均取得较快发展,为实现“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
西安承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的不足“一带一路”战略中,对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区的定位是: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围绕上述定位并结合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规划、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规划等,西安提出了“战略规划+行动计划+项目带动”的整体思路。
采取政策先行、整体规划,搭建平台、统一行动,“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灵活实施的具体措施。
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几个方面,扎实推进“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思想认识水平仍需提高具体表现在思想认识的高度不够,没有把个人的思想认识统一到西安市实现追赶超越、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上来;思想认识的深度不足,未能将个人事业与国家复兴紧密联系,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因循守旧,经验主义行为方式较为典型;思想解放基础不牢,主动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解决新问题的热情和能力。
2、文化引领作用发挥不足主要表现在:文化要素聚集不足,如文化人才尤其是文化创意人才严重不足,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和风投规模较小;文化产业短板较为明显,如以印刷设备制造、文博创意产品生产等为主的文化制造业,如以设计、动漫、电竞等为内容的新型文化产业发展不足;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仍需改善,如对文化产业园区的重视不足,对文化企业发展限制较多等。
3、经济整体实力仍有待提升西安虽然是西北五省的最大区域中心城市,但经济总量与中西部很多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且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全面的问题。
4、向西开放的产业准备不足由于缺乏明晰的向西开放开发的战略思维和发展规划,西安的产业分工结构主要是面向东部承接产业转移,向西推进的产业外向度不足。
而且,西安市目前尚没有一个专业化的组织机构统一对“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的承接与实施进行管理,难以实施对重大项目的整体规划、系统管理,难以协调各重大项目之间有序、合理建设。
5、发展主动性有待强化在争取资源、承接重大项目方面,西安的竞争意识和发展主动性仍需提升,要摆脱“等、靠”思想,积极主动策划申报项目,有效设计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理念,塑造城市竞争优势,找准重大项目突破口,使西安在众多竞争城市中能脱颖而出。
6、合作共赢理念仍需加强在政府管理层面,合作共赢机制设计仍需完善;在行业产业层面,“和而不为”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在企业层面,领会和落实合作共赢理念仍然存在不足。
无法形成合作整体,共同承接“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
以承接“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推动大西安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实施路径1、以承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推动大西安发展的整体规划陕西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西安是“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核”,要建成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一带一路”的热点应当是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
在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将西安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这是国家层面对西安的一种认可,但大西安真正的战略定位应该是国家中心城市的升级,即依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独有的对外交流中心区位优势,将西安建设成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可通过对“一带一路”重大项目进行整体布局,2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4月上旬刊实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亚欧国际大都市”的战略定位。
根据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具体布局思路为“三廊三轴三带一通道”,这一布局为西安实现追赶超越、超速发展、将西安建设成为全国继北京和上海之后第三大国际化大都市做出了战略部署,提供了指导思想。
(1)打造大西安科技、工业、文化三条万亿级产业大走廊①以高新区为引领打造科技创新大走廊。
科创大走廊以高新区为引领,“高新区+航天基地+沣东新城+沣西新城+大学城+科研院所+交大创新港”等区域为依托,打造“创新增长极”,发展万亿级高新技术产业。
②以经开区为引领打造工业大走廊。
工业大走廊以经开区为引领,“经开区+渭北高陵组团+渭北临潼组团+航空基地+泾河新城+富阎板块”等区域为依托,打造“工业增长极”,发展万亿级先进制造业。
③以曲江新区为引领打造文化产业大走廊。
文化产业大走廊以曲江新区为引领,“曲江新区+丰镐遗址+楼观道文化展示区+白鹿原+临潼景区”等区域为依托,打造“文化增长极”,发展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
(2)打造大西安文化传承、科创引领、服务生态三大轴线古都文化传承轴延伸纵贯西安钟楼南北方向,以未央路、南北大街和长安路为轴线,壮大以主城区为基础的传统发展中轴线。
科技创新引领轴以沣河、渭河交汇处为原点,以高新区、昆明池、丰镐遗址、沣东科技统筹区、沣西大数据产业园为轴线,培育以高新区、西咸新区为依托的创新发展西轴线。
现代服务生态轴以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为轴线,培育以领事馆区、欧亚经济论坛会址、半坡遗址、体育中心、丝路会展中心为核心的“服务业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