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工队伍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江汉供应能否持续、健康、和谐、稳定发展,建设幸福美丽供应,实现打造中石化上游企业一流物资供应管理体系目标,加强青工队伍建设是基础和关键。
笔者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问卷,对40岁以下青工的队伍结构、思想动态及关注的热点等问题进行了解和分析,对青工队伍建设进行了思考。
一、青工队伍现状
1、年龄结构:目前我处青工40岁以下青工236人,占全处员工总数的28.46%;35岁及以下只有74人,且28周岁以下青工仅有13人。
2、学历结构:我处青工队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只有51人,研究生仅有3人,且大部分为高职高专。
3、素质结构:高级职称仅有3人,高级工及以上为61人,其中技师仅2人。
4、思想现状:通过了解,有些青工思想消极,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有些青工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出现违法违纪现象;有些青工缺乏“主人翁”意识,对本单位的生产、安全、管理等漠不关心,对油田及供应的发展信心不足等等。
5、其它现状:一是真正学物流专业的人少;二是有些优秀青工调走或被长期借用;三是部分安置的青工对企业的关注度和归属感不强。
二、青工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和分析,青工队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青工队伍萎缩,青工平均年龄偏大。
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其一、历史原由的积累。
上世纪90年代前后,大量的扩大机构,增加三产业,接收待岗顶岗人员,吸收前线子女回后勤等。
当时这些人员尚处在青年期,到目前已走过近20年,年龄已变大,且他们所占比例庞大;新世纪面对国有企业的专业化改革和减员增效,大量青工流失;其二、用人体制的约束。
我处属油田辅助生产单位,对比前线生产单位和科研院所,上级部门在吸收引进大学生方面采取严格控制措施。
2000年至今,分配大学生仅13人,青工队伍新生力量补充严重不足。
第二、青工队伍思想素质和文化学历水平偏低。
首先是青工自身的影响。
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舆论的影响和诱惑,部分青工政治觉悟不够高,立场不够坚定,奉献精神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没具备一定吃苦耐劳精神,存在拜金享乐思想,学习积极性不高,做事浮于表面。
其次是现实环境的影响。
虽说近来有些安置的年轻人,但大部分已处于40岁左右。
对于这些安置人员在派遣前没有一定的文化、政治素质要求,导致对其团结、凝聚其投入组织怀抱的力度较大,对其号召影响力也不够高。
另外,他们的思想复杂、需求多样化,甚至存在一定的消极抵触情绪,间接地影响其他人员,造成负面效果。
第三、青年专家人才缺乏。
在青年再教育、再培养方面, 40岁
以下的研究生仅有3人、高级职称仅3人,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较低。
没有打破条条框框,脱离论资排辈。
青工入高校深造的力度不够,优秀青年破格晋级的机会不多,优秀青工出口控制不严。
三、加强青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上述存在的问题影响了队伍素质提升,制约了供应发展的步伐。
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青工队伍建设。
第一、增加青工的引进力度,改善青工队伍结构。
“青年兴,则企业兴;青年强,则企业强”。
各级组织要牢固树立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的思想,及时向上级领导和部门专题反映我处目前青工队伍年龄结构现状,并就调走和长期借用说明情况,提请上级研究解决,以适当增加大学生,特别是物流专业大学生的引进数量,填补其缺口,同时,通过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想办法留住现有青工人才。
及时有效为青工队伍增添新生血液,改善我处青工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
第二、加强青工的教育培养,提高青工队伍素质。
青工由于工作资历浅,素质不是很高,掌握的知识有限、经验不足、方法不多。
首先教育青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方向。
从形势任务教育入手,从发展大计出发,从现实现在抓起,沉下心来向书本学、向师傅学、向专家学。
充分利用青工记忆力好、接收能力强、家庭事务少等的优势,不断储备各类知识。
其次提升青工的修养。
以对青工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将所有青工纳入组织范围,实行专人专责指导帮助,积极引导有前途的青工向党组织靠拢。
教育青工抵制不良风气的影
响,用《中石化机关员工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规范青工的行为,用供应《企业文化手册》以及供应历程和供应形象专题片引导青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加责任意识,增强荣誉感。
其三要多给青工培训锻炼机会。
通过“导师带徒”活动,加强岗位练兵和网上答题的训练,不断提高岗位技能操作水平。
通过“五小”课题活动,开展投资成本大讨论,努力降低物资采购和供应成本,提升物资管理水平。
适当增加学习培训内容和高级别人才比例、提高高层次人才晋级程度,提升专业人才岗位技能。
同时充分利用现在人员相对较多,老同志在岗,能起到传帮带,能腾出人手时,加强青工深造,以备不久的将来,大量人员退养后,培养的青工可顶替。
第三、健全青工的激励机制,促进青工人才的成长。
首先坚持满腔热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积极为青工多搭建平台。
开展专业岗位比武、知识竞赛和课题研究,对于活动中表现优秀的青工,注重做好选拔和使用工作,或者就其突出表现或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予经济重奖的同时,也可考虑身份、岗位等政策上的激励。
如试点使用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派遣工或临时工,从事比较专业或重要的工作。
对多次岗位练赛取得前三名的青工,优先借调到机关或聘干等。
对有潜能的青工,对其给予一定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鼓励其入高校深造,提高专业和文化学历水平。
多选送优秀青工外出培训、驻厂学习,入前线生产单位跟班学习。
加强青工的岗位交流和轮岗锻炼频度,培养复合型青工人才。
其次认真开展优秀团支部书记见习基层副职。
先对团支部负责人实行竞聘上岗,将能力强、觉悟高的
青工放在团青岗位上。
对团干部工作实行严格考评,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有计划地每年选择1-2名优秀团干,推荐担任基层党政副职,有针对性地培养其综合素质,对其见习表现做存档管理,为今后使用人才做储备。
其三是改革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方法,大胆使用德才兼备的青工人才,促进优秀青工脱颖而出。
多争取高级职称、技师和高级工的指标,提升青工成长晋级程度。
第四、加强青工的组织管理,发挥青工队伍作用。
要倍加呵护、关心、体贴他们,倾听他们的呼声,解决直接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尽最大努力为他们分忧解难。
共青团组织要凝聚、吸引青工投身组织怀抱中。
实现胡总书记对共青团组织的“使团组织覆盖全体青年,团的活动影响全体青年”要求。
团结青工围绕物资供应当先锋、打头阵,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
帮助青工克服困难、解放思想、勇往直前,促进青工守土有责岗位成才。
严格按《青年工作条例》配齐配强团干部,将能干事、会干事、肯干事的青工择优、优先选派到团青管理岗位上,让他们得到切实锻炼。
严格按《党建带团建》制度,加强团的工作指导、考核,带动团的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定期召开团青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淘汰不能胜任的,将表现优,能力强的青工选举出来,使团组织永葆活力,成为青工成长的摇篮,扎实推动团组织成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打破身份界定,吸收优秀的非全民青工投入团组织的工作中,通过试点吸引各群体中的优秀青年,努力工作,拼搏进取。
丰富青工的业余生活。
特别是年轻人,更应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
多参加一些健康
向上的文体活动,陶冶情操,增强体魄。
坚持开展好“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油田是我家”主题活动中,充分展示青工队伍形象,为创造美丽幸福的供应大家庭做贡献。
积极扩展兴趣小组活动,凝聚青工投身组织的怀抱,增强青工的企业归属感,提升青工的服务水准,为供应分忧,为发展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