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见面礼仪(1)

见面礼仪(1)


不适当的简称
如北京的师 傅、山东的 伙计、爱人
见面礼仪(1)
二、介绍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与人之间需要进 行必要的沟通,以寻求理解、帮助和支持。介 绍是最常见的与他人认识、沟通、增进了解、 建立联系的方式。介绍是交际之桥。
在人际交往中如能正确地利用介绍,不仅可 以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广交朋友,而且有助 于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在交往中消除误会, 减少麻烦。
见面礼仪(1)
相见之礼的四大区别
握手礼 拥抱礼
中外有别
今古有别
外外有别
合十礼
鞠躬礼
亲吻拥抱礼
吻手礼
场合有别
见面礼仪(1)
亲吻礼
关系不一样,亲吻的部位不一样。 长辈吻晚辈:额头 晚辈吻长辈:下巴或面颊 同辈之间:同性应当贴面颊,异性应当吻面颊 接吻:限于夫妻恋人之间
见面礼仪(1)
注意事项
•落落大方; •与西方人见面时,没必要主要行亲 吻礼。
举例
罗教授、李将军、刘厅长 章明 同志、先生、小姐、大使先生 老李、小张 李伯伯、王叔叔或叔叔 明德或明德同志
见面礼仪(1)
生活中的称呼
•对亲属的称呼
对自己亲属的称呼:家父、舍弟、小儿 对他人亲属的称呼:尊母、贤妹、令尊
•对朋友、熟人的称呼
敬称:你、您 对有身份者、年纪长者,可以“先生”相称 对文艺界、教育界人士、有成就者、有身份者,可以“老师”相 称 对德高望重的年长者、资深者,可称之为“公”或“老”
• 姓名的称呼
见面礼仪(1)
工作中的称呼
• 职务性称呼:在较为正式的官方活动中使用。如李校长、 王局长。
• 职称性称呼:如教授、医师。 • 学衔性称呼:如李博士 • 行业性称呼:如警察、医生、护士。 • 姓名性称呼
见面礼仪(1)
不宜采用的称呼无称呼源自地方性称呼替代性称呼
容易引起误会的称呼
同志 小护士
见面礼仪(1)
握手的作用
握手现已成为国际通行的见面礼。 它包含有欢迎、欢送、见面、告辞、感谢、 慰问、祝贺等意义,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手与手的相握,可以让两个陌生人更亲 近,原本不相识的人,会因握手而成为友好的 交往伙伴!
见面礼仪(1)
握手又具有和解与合作等重要的象征意义
杜勒斯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 拒绝与周恩来握手是个谜,但 尼克松1972年访华时却说要让 美国总统独自先与周恩来握手, 以弥补当年杜勒斯的失礼。
男性
( 尊 者 为 先 )
介 绍 的 顺 序
年轻者 地位低者 未婚女子
主人
晚到者
女性 年长者 地位高者 已婚妇女
客人 早到者
见面礼仪(1)
请问:
当要为一位职位低的女性和一位职位高的男性作介绍时, 应该先介绍谁?
职位低的女性
注意:
工作场合,男女平等
见面礼仪(1)
他人介绍的内容
姓名
社交式
公务式
姓名 单位 职务 部门
尼克松回忆他首次访华在机场 与周恩来见面时的情景:
1972年周总理在机场迎接尼克松
“我走完梯级(从飞机舷梯走下来)时,决心伸出我的手,向他走
去。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
了。”
——尼克松
见面礼仪(1)
握手看似简单,却有着复杂的礼仪 规则,表达着丰富的交际信息
握手的力量、姿势与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 表达出对对方不同的礼遇与态度,显现出交往 双方的个性。
如少奇同志
见面礼仪(1)
称呼的种类
尊称
泛称
现代汉语常用的有:“您”、“贵姓”、“某老” “某老”专指德高望重的老人,有三种用法: 您+老,姓+老,双音名字中的头一个字+老
社交场合 称呼的表达
正式 非正式
姓或姓名+职称/职衔+职务 姓名 泛尊称或职业称 老/小+姓 姓+辈分称呼或辈分称呼 名或名+同志
见面礼仪(1)
吻手礼
主要流行于中西欧地区。 吻谁的手? 男士吻已婚妇女的手 吻手的地点:室内 吻手的部位:手指以及手背 正确做法:优雅地弯下膝盖,身体如骑士般 向前倾斜,亲吻女士伸出的手
见面礼仪(1)
美国作家伊迪斯·沃顿(1862~1937)在小说《纯真年代》里 这样描写道:“当马车倾斜着驶过通向渡口的踏板,他弯 下身子,解开她戴得紧紧的褐色手套的扣子,像亲吻什么 纪念品似的亲吻她的手掌。”
* 应酬式
“免贵姓刘” 适用于工作场合,它包括本人姓名、供职 单位及其部门、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作等。
如 适“用你于好社,交我活叫动XX中,,是希XX望公与司交的往销对售象经进一
* 公务式
理。步”交流“与我沟叫通XX。,它在大XX体学应校包读括书介。绍”者的姓 名、工作、籍贯、学历、兴趣及与交往对
象的某些熟人的关系。如“你好,我叫XX,
内容
• 注意时间(力求简洁、时 间适当) • 讲究态度 • 力求真实
分寸
见面礼仪(1)
[提问]
请问什么是进行自我介绍的适当时间?
对方有兴趣时 对方有空闲时 对方情绪好时 对方干扰少时 对方有要求时
自我介绍的具体形式 适用于某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社交场合, 只包括姓名一项即可。
“你好,我叫XX。”“你好,我是XX。”
见面礼仪(1)
30度
15度 见面礼仪(1)


姿
只弯头的鞠躬
不看对方的鞠躬

头部左右晃动的鞠躬 双腿没有并齐的鞠躬
驼背式的鞠躬 见面可礼以仪(1看) 到后背的鞠躬
合十礼
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南亚信奉佛教的
地区以及我国傣族地区。
具体做法:
表情端庄;
端立;
手位规范:手指并拢,指尖向上
一般而论,合十的双手举得越高,越体现出对对方
见面礼仪(1)
2020/12/7
见面礼仪(1)
[提问]
当你第一次和别人见面时,会有什么事 情需要处理?
相见礼仪五要素: 称呼、介绍、握手行礼、名片交 换、交谈
一、称呼
是在人与人交往中使用的称谓 和呼语,用以指代某人或引起 某人注意,是表达人的不同思 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交际自称呼而始。 称呼是交际之始, 称呼是交际之先。
见面礼仪(1)
介绍的类型
自我介绍
他人介绍
集体介绍
见面礼仪(1)
自我介绍
即将本人介绍给他人。 自己向别人说明自己的情况。
见面礼仪(1)
自我介绍的三大要点
时机
•他人希望结识本人
•本人希望结识他人
•本人认为有必要令他人了
解或认识本人
包括3项基本要素:本人的姓名、
供职的单位以及具体部门、担任
的职务和所从事的具体工作。
希拉克吻了赖斯的两只手
见面礼仪(1)
吻奥地利外长时很专注
见面礼仪(1)
吻希腊美女外长时更热情
见面礼仪(1)
加拿大外长以微笑回应
见面礼仪(1)
希拉克:咱俩握手算了
英 外 交 大 臣 : 这 真 是 不 平 等 待 遇
见面礼仪(1)
见面礼仪(1)
鞠躬礼
鞠躬也是表达敬意、尊重、感谢 的常用礼节。主要流行于日本、 朝鲜、韩国。
见面礼仪(1)
谁来充当介绍人?
社交活动
东道主
家庭聚会 公务交往
女主人
专业人员(礼仪专职人员) 对口人员 职务最高者
应邀者 见面礼仪(1)
[提问]
奥巴马总统在外交部长杨洁篪的陪同下到北京 大学发表演说,要和北京大学的师生见面,请 问谁来做介绍人?
杨洁篪同志或者北 京大学的校长
原因:
来了贵宾,应该由东道主一方职务最高者出面作 介绍。这叫规格对等。
注意: 不适于初识者与异性之间 见面礼仪(1)
礼仪专家提醒您
双手相握时,左手除握住对方右手手背外, 还有人握住对方右手手腕、手臂、按住 或拥住对方右肩,这些做法除非是面对至交, 最好不要滥用。
鞠躬时应从心底发出对对方表示 感谢、尊重的意念,从而体现于 行动,给对方留下诚意、真实的 印象。
见面礼仪(1)
正确姿势
端立; 双手垂放:男士双手应贴于身体两 侧裤线处,女士双手则应下垂搭放 在腹前; 表情要严肃。 弯腰的度数不同,关系不同: 稍微欠身(十五度);三十度;四 十五度。
见面礼仪(1)
鞠 躬 礼
特别提醒女性注意 一定要晃动
见面礼仪(1)
姿势自然
向他人行握手礼时, 只要有可能,就应起 身站立。
见面礼仪(1)
最好的做法
双方站立,彼此将要相握的手各向侧 下方伸出,伸直相握后形成一个直角。
见面礼仪(1)
神态专注
握手时精神要集中, 双目注视对方,微笑 致意 不要看着第三者,更 不能东张西望。
见面礼仪(1)
的尊重。
见面礼仪(1)
见面礼仪(1)
握手礼
握手的起源
握手的作用
握手的方式
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
握手的时机
握手的禁忌
见面礼仪(1)
板书
握手的起源
握手起源于原始社会, 那时的人们, 用以防身和狩猎的主要武器就是棍 棒和石块。
传说当人们在路上遇到陌生人时, 如果双方都不怀恶意, 便放下手中 的东西, 伸出一只手来, 手心向前, 向对方表示自己手中并没有石块和 棍棒, 不必害怕。相互走近之后, 便 互相摸摸右手, 以示友善, 天长日久, 这种表示友好的习惯沿袭下来, 就 成为今天的握手礼。
请问:
若被介绍者双方地位、身份存在明显差异,应该先介绍谁?
地位低的人
见面礼仪(1)
集体介绍的注意事项
不要开玩笑、捉弄人
见面礼仪(1)
三、握手
人与人的交往,常常需要握手。通过手与手的相握, 可以让两个陌生人更亲近,原本不相识的人,会因握 手而成为友好的交往伙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