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借代修辞手法

浅析借代修辞手法

浅析借代修辞手法
中文系汉语言专业吴涛10220122202405
摘要借代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早在古代就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借代的方式有许多类型,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推移运用的类型在日益扩大和完善。

运用借代手法得当,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积极修辞效果,使语言形象、具体、深刻,免除呆板而富于变化,充分表达思想情感。

当然借代的运用也有一定的规则,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同时,借代和借喻有很多相似之处,要明确区别这两种修辞手法。

关键词借代类型运用作用借喻
一、借代的定义
不直接说出人或者事物的名称,而另外用与其有关联的事物的名称来称代,这种修辞方式叫做“借代”。

(《汉语修辞通论》王勤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不称说事物本身,而借相关的事物来称代,叫做借代。

(《修辞学》李维琦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者事物,而是“借”同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事物来“代”的一种修辞手法。

(《修辞的艺术》刘继超高月丽著石油工业出版社)
二、借代最常见的类型
1.“借”要说的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来“代”所要说的人、事。

大耳儿最叵信。

《后汉书·吕布传》
“大耳儿”代刘备。

《三国志》中说,“顾自见其耳”,刘备耳朵大的出奇。

他端坐在主宾席上,左边是米业巨商李老板,右边是商业巨头马会长。

在这群光头、毡帽、长衫、马褂中间,他有种鹤立鸡群的气度。

(《张玉良传》石楠)
不直接说商业界的上层人物,而用他们的外貌和穿着“光头、毡帽、长衫、马褂”来代替。

2.“借”具有典型性的人的专名“代”一般人
不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

(黄宗羲《原君》)
用“许由、务光”代不愿居君位的人。

传说尧把天下让给许由,他不受逃隐到山中。

汤把天下让给务光,务光拒绝投水自杀。

我熟悉陆文婷们的经历和处境,了解他们肩负的重担,知道他们生活的艰辛。

(谌容《写给人到中年的读者》)
借专名“陆文婷”来泛指一切的中年知识分子。

3.“借”具体事物“代”抽象事物,抽象代具体。

利拉德0.9秒绝杀,火箭全体将士将回家钓鱼。

(近期新浪网体育专栏的一个标题)
NBA季后赛第一轮火箭队大比分4:2不敌开拓者队,从而此赛季结束假期到来。

用具体的“钓鱼”这一行为代火箭队赛季失利,将士提前迎来假期。

关门主义······,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了,直博得敌人的喝彩。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抽象的“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指代具体的广大人民群众。

4.“借”事物的部分“代”整体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范仲淹《岳阳楼记》)
鳞片只是鱼外形的一小点,用“鳞”代湖中大量游动的鱼。

几千双眼睛都盯着你,看你穿上战士的衣服,看你挂上银质的奖章。

(李株《这样的战士》)
“眼睛”只是人体的一部分,用它来指代完整的人。

5.“借”结果“代”事情本身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鲁迅《孔乙己》)
“添新伤疤”本身就是被打的结果。

三仙姑半辈子没有红过脸,偏这会子沉不住气了,······(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红过脸”的原因就是惭愧害羞。

6.“借”作者“代”著作
翻译莎士比亚是一个艰巨的工作,需要很多条件,才可以担当。

(曹禺《罗密欧与朱丽叶·译者后记》)
在文艺上,除了鲁迅,他们最爱郭沫若和茅盾。

(黄凯《十年札记》)在这里,很明显“莎士比亚”、“鲁迅”、“郭沫若”、“茅盾”都是代表他们写的文学作品。

7.“借”材料、工具“代”本体事物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杜甫《羌村三首》)
“兵革”代战争,兵器和皮甲都是战争中所必须用到的。

驱鸡上树木,始闻扣柴荆。

(杜甫《羌村三首》)
“柴荆”代门,古时候的门是由柴棒和荆条建造的。

雨来刚进堂屋,几十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

(管桦《小英雄雨来》)“刺刀”是日本侵略者用以屠杀人民的工具,用来代替手持刺刀的日本鬼子。

8.“借”牌号“代”本体事物。

你是我的优乐美。

(广告词)
“优乐美”是一种奶茶的品牌名称,借此来代这种奶茶。

洗了家伙,到自己屋中坐下,一气不出吸了多少根“黄狮子”。

(老舍《骆驼样子》)
“黄狮子”指代黄狮子排香烟。

9.“借”事物所在、所属“代”事物
沛公不胜杯酌,不能辞。

(《史记·项羽本纪》)
“杯酌”代表杯酌中的酒。

我不是天皇陛下的忠良臣民,而是富士山下的无名小丑。

(马寻《远方的邻居》)
富士山是日本的标志,此用“富士山”代表日本国。

10.“借”事物的属性“代”事物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贾谊《论积贮疏》)“本”代农,“末”代工商,当时认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根本性质,工商则无足轻重。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
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残”当时凶残的军阀,“秽”就是指污秽的势力,用自身的属性代替本身。

三、运用借代修辞手法注意的方面
1.借体事物和本体事物必须有密切的联系。

两者有密切的联系是构
成借代的基础。

在小说《故乡》中,先描写杨二嫂的形象,说她像一个圆规,下文才用“圆规”充当借体代替杨二嫂。

这样,本体和借体的关系就一目了然。

2.借代必须有代表性,要抓住特征。

用“枪杆子”代替“武装力量”,
“一针一线”代替“一切东西”有特别具有代表性。

枪杆子是武装力量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一针一线是价值最低最小的东西。

3.要注重运用场合和对象。

比如,用人物的形体特征代本体时,就
不应用在严肃的场合,也不宜用于长辈或者尊称的对象。

4.注意借体的感情色彩。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用“万户侯”
代一切恶霸、劣绅和一切反动派,这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无产阶级感情和立场。

5.必须注意借体素材的时代性。

借代所用的借体素材都有鲜明的时
代性,并且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着。

比如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钱所用的借体素材就不一样。

南宋时期借体是“青铜”,“秋衣初缝惜不得,急典三百新青铜”;辛亥革命前后借体是“袁大头”,“先生,给现钱,袁大头,不行么?”,在伪满洲国时期用的就是“老绵羊票子”;在共和国成立初期就是“大团结”;像现在一百
元纸币借体就变成了“毛爷爷”或者“红牛”。

四、借代的积极修辞作用
1.使语言形象、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2.免除语言呆板而富于变化。

中国的原料与金银,就像浦江的潮水,滚滚流向纽约、伦敦、东京和巴黎,流入垄断资产阶级的工厂和亿万富翁的保险箱;而美国的面粉、石油,英国的咖啡、鸦片,日本的人造丝,法国的香水,却源源不断地冲进中国的海关。

(关欣《海关钟声》)
为避免前后两处都说美国,英国,日本,法国语言上的呆板,前面改用了该国首都代替,使得语言灵活。

3.有利充分表达感情。

周立波在《暴风骤雨》中把大地主韩老六的
大老婆叫“大枣核”,曲波在《林海雪原》中把土匪刘维山叫“一撮毛”,都充分表达了对他们的憎恶,鄙夷的思想。

五、借代与借喻的区分
借喻:借用喻体来替代本体的比喻,它不用任何喻词,也不说出本体,仅仅出现喻体。

辨析:
1.借代和借喻构成的客观基础不同,借喻的基础是相似,借代的基
础是相关。

2.借喻可以用“像”之类的比喻词转换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芦柴棒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以外,大概很少人知道她的姓名。

手脚瘦的像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夏衍
《包身工》)
“义哥真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

”隔壁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鲁迅《药》)
“芦柴棒”和瘦人有相似性而没有相关性,所以是借喻。

相反,“驼背”是人的特征,和人相关没有相似,所以是借代。

我们可以这样说“她像芦柴棒”,这是个明喻。

但我们绝对不能说“五少爷像驼背”,所以“驼背”是借代。

3.借代与借喻的作用不同。

借代侧重的是“代”,是单纯给本体换一
个名称;借喻表面好像也是换名称但实质是对本体的一种比喻。

参考文献:《汉语修辞通论》王勤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修辞学》李维琦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修辞的艺术》刘继超高月丽著石油工业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