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法律意识的培养

论法律意识的培养

论法律意识的培养论法律意识的培养摘要: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思维上的反映,法律意识的培养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行了法治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积极推进普法教育.提高人民普遍的法律意识水平,对国家的安全、法制的建立健全、经济有序的发展、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法制教育方面,传统的法律文化和法律观念与现在的法治国策还存在一定差距。

加强法学教育和研究对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法律意识培养一、法律意识的内涵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思维上的反映。

人脑好比一个加工厂.原材料都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

人脑将外部世界.即从实践中获得的材料.进行加下后产生意识。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其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的存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归根到底是来自客观世界。

公民的法律意识很大程度上是整个社会法治建设现状的反映。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取决于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

不能指望广大群众依抓法学教科书上的概念、理论去形成法律意识。

一种法律至上的法治社会.公民很容易形成尊奉法律的观念:反之在一种缺乏法治的社会.期望人们推崇法律权威无异于梦吃。

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应与法律权威地位的确立同步进行。

人们对社会生话的各种现象.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认识便构成了社会意识的整体。

其中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般讲.法律意识就是人们对法律这种社会现象的心理、知识、思想和观点的总和.内涵丰富。

更具体点讲.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及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看法.对行为的法律性评价.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态度。

法律意识与其它社会意识一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由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并对其产生反作用。

法律意识由法律心理与法律思想、体系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对法律意识的发展起着共同的推动作用。

法律心理是较低级的感性认识.法律思想体系是高级的理.性认识。

法律心理是人们在日常社会生自中自发形成的一种对法律现象自观的、表而的、不系统的认识.仅仅是对法的感觉和愿望。

法律思想体系在法律意识中.占居主导地位.是人们对法这种社会现象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点。

从法律意识认识主体的角度可分为:个体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

个体法律意识的形成取决于公民的法律心理以及法治环境的影响。

群体法律意识是全体公民普通的法律心理和观念.它与传统的法律文化、主流法律观念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法律意识和群体法律意识是公民个体法律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索。

个体法律意识和群体法律意识对社会法律意识的内容与发展有较大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三者是协调的.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发生冲突。

此外.法律意识还可划分为立法意识、司法意识、执法意识、守法意识以及民法意识行政法意识、刑法意识、诉讼法意识等。

不论何种法律意识.它的产生都是以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法及其法现象为其基本前提.只有人们对法这种社会现象有一定的认识.法在社会生话中才会产生它应有的规范、引导、制裁等作用。

二、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行了法治.,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公民的法律意识的高低。

在法治的国家中.公民都有较高的法律意识.人们把知法、守法作为一种生话需要和信仰。

因此.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在当今我国建设法治国家过程中十分迫切。

法律意识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立法方而。

这主要是通过人们对法这种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认识的条件下产生对它所需要和完善的观念.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从而进行各种立法实践。

其次.法律意识的重要性.表现在执法与司法方而。

领导干部处于掌权的重要位置.是决策者和带头人。

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知识的多少、法律索质的高低.能否依法办事.自接影响到法律的实施。

因此.加强领导干部法律意识的培养意义十分重大。

执法人员是法律的具体执行者.他们执法水平的高低.自接关系到执法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

因此.加强执法人员法律意识的培养.也是当前形势和任务的迫切需要。

邓小平曾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人。

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因此法律意识的培养也要从娃娃抓起.使公民从小就有守法的品质。

法律品质是指法律知识、观念和守法行为。

若司法人员没有培养较强的法律意识.在法律意识低下的情况下.即使有好的法也难以发挥它应有的良好社会效应.甚至会使“良法”起到不应有的坏作用。

法律意识第三个重要性表现在守法方而。

很难想象一种法律意识水平低下.人们普遍地对法缺少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甚至是文自充斥的社会里.会形成自觉地遵守法的良好风尚。

守法.人人有责。

立法者、执法者、司法者.应以身作责.代头守法.不能把自己列为守法主体之外.“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因此.积极推进普法教育.提高人民普遍的法律意识水平.对国家的安全、法制的建立健全、经济有序的发展、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如果公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会因为得不到遵守和执行而形同虚设,而公民法律意识中的知法守法观念.、法律情感、.法律信仰等都可通过教化培养而实现,通过法律意识的培养可使公民知道什么是可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违法行为.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三、当前我国法律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普法教育在我国的广度和深度还是很不够的。

有此公民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轻法、厌法的心理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自觉守法和护法的社会风气还远未完全形成。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相当严重。

还缺乏与现行法制相匹配的法律意识培养。

这是传统的法律文化和法律观念与现在的法治国策还存在一定差距所致。

首先是公民法律意识的观念很淡薄.不符合“法律至上”的原则.,头脑中“权大于法”、“行政指令大于法”的情况致使许多法律和制度形同虑设。

根抓有关调查.法律和法规真正发挥实效的只有近50%:..,公民对法律认识程度仅达到近几年法律制门总数的5 %:.。

其次是有此公民的法律知识贫乏。

法律知识是衡量: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

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倾向于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许多公民渴望受法律的保护.但又不想受法律的约束。

因此公民只知道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是不够的.还必须真正的懂法和会用法。

再其次.有的公民缺乏健康的法律心理。

在现实生话中.效法犯法、知法犯法、拘私舞弊、执法不严是因为公民的法律心理不够成热所致。

就拿2003年卫生战线来看.由于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律意识观念淡薄.导致了在没有硝烟的非典战斗中.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而的机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健全。

表现在初发阶段组织指挥不统一信息渠道不畅道.应急准备不充分.造成许多人员的交叉感染。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意识不强的典型表现。

虽然非典危机经两个多月就得到控制.但教训是深刻的。

在其它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方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传染病救治与管理方而出现了一此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而国家建立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医疗卫生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一些个体和民营诊所和一些不具备隔离条件的综合医院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不顾,.将传染病与普通病混同医治.使传染病人得不到及时、有效、正规治疗,.造成了医院内交叉感染.导致传染病在医院和社会上扩散和蔓延的严重后果。

四、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要使我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就必须加强立法、深入普法、严格执法。

要在全社会强化法律意识.就必须要有一此新的举措配套。

1、加强党的领导首先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及整个干部队伍必须从自身作起.培养自身的法律意识.在广大公民中起代头作用。

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法律意识培养的领导.经常研究.定期部署检查.常抓不懈。

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的一位的特点.不断研究和解决法律意识培养中出现的新问题。

要以推进政务公开为契机.促进依法治国.建立和完善部门执法责仃制.进一步提高政府行为法制化程度。

要按行政下作要求.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开展专项治理。

2.强化法律意识观念长期以来.公民传统法制观念中“法就是刑”,.法就是“惩罚”的观念.影响了对正确法律意识培养的理解。

公民的社会生话受到法律调整的领域十分广泛.要对公民通过办法律学习班的形式进行正确的法律意识上的帮助和指导.使之认识到保护公民也是法律的重要功能。

要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索质。

3、完善法律服务体系要有完善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使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有法可依。

建立上述法律服务体系是加强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基础。

要采用多渠道地培养相关法律的服务人员.培养一批懂法律、懂经济、懂外语的具有良好政治索质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要严格实行法律服务资格审查和考核制度,.以便高质量地为公民提供法律帮助。

4 .广泛开展宣传下作要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法律意识的宣传工作。

要做到有“的”放“矢”.不空谈。

要根抓各个部门和行业的具体情况.突出地方特色。

同时.还要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宣传和培养。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法律意识的宣传和培养是一种涉及面广、影响大、效果佳的途径.它具有广泛性、普遍性、时效性、生动性等优点很容易在社会上形成一个重视法律意识培养的气氛.使法律意识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在大众传播媒介已经发展到了一定水平的今天.完全能完成这个使命。

这是一种培养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手段。

5、强化法学教育和研究大力加强法学教育和研究.对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法学教育的根木问题就是教育人的问题。

应当指出.公民好的法律意识培养井不仅仅是通过普法话动就能解决问题的。

法学教育重点对象是各级干部、执法人员、青少年和外来流动人口。

应建立法律知识考核制度.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进一步把干部法律知识、法律意识、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作为重要的选拔和年度考核的条件。

坚持执法工作人员必须通过考核合格才能上岗的原则。

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开设法治教育课程.列入教学大纲。

高等学校应加强法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力度.鼓励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在法治教育方而.应将学校、家庭、社会的法治教育相结合.将法治宣传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总之.加强法制、推进社会法治化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仃务。

要搞好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公民养成良好的守法习惯是相当艰苦的.需要我们作不懈的努力。

现在公民的物质生话比较充实了.但需要一个完全和谐的社会生话环境.需要一种良好的法治氛围来保证其环境的形成。

法律意识的培养应适应新的形势.针对新的课题.采取新的措施.努力开创一个新的局而奋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