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问题

(3)产业发展战略是否趋同,也是一条判断标准。 (4)生产方式雷同,是一种深层次的重复建设。 (5)生产组织方式雷同,是一种被忽视了的重复要的判别标 准。
2、重复建设苗头及表现
电解铝产能扩张严重超过市场需求。 钢铁业投资骤然升温,1——9月增幅为119%,我国
GDP 工业增加值 工业企业利润 8.5 16.5 52.3 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 居民消费价格 商品零售价格 8.6 0.7 -0.5
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
进出口总额
30.5
36.2
城镇居民收入
农村居民收入
9
3.8
2003国民经济指标增长预测(%)
GDP 工业增加值 8.5 13.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 居民消费价格 8.8 0.63

二是中国经济增长并未呈现出对宏观政 策依赖性明显减弱的趋势,内在增长能力 仍需培育。

结论:
目前中国经济整体上还没有过热, 中国正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
三、关于防止重复建设的问题
1、判断重复建设的标准是什么?
(1)供大于求,是重复建设的前提条件。
(2)规模和水平仍是判断重复建设的标准,但不是 惟一标准。
3、这轮重复建设的特点 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尚未根治之时,又 出现了高水平的重复建设,呈现出低 水平与高水平重复建设并存、高水平 重复建设尤甚的态势。
4、危害 高水平重复建设最大的破坏力不仅在 资金,而且在资源内耗及对产业强度 的损害。其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 破坏将十分巨大。
5、原因
(1)盲目追求速度。 (2) 行政性垄断也是造成重复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3)产权不清,也加剧了重复建设。 (4)银行约束不强。
投资增长快的原因分析



(1)经济进入新的扩张期,重工业化、第 二产业加快 (2)消费结构变化,新三件 —— 汽车、 住房、教育 (3)投资多元化 (4)出口拉动 (5)政策和政府行为
深层次原因:
一是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仍是困扰 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难题,并对消费需求 增长产生强约束。
从长期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 没有削弱: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将继续处于向新型工业化、城 镇化、市场化迈进的阶段。 第二,社会供求潜力巨大。从供给角度看,随着科 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生产要素供给的潜力将充分发 挥;从需求角度看,13亿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的消 费需求能量将进一步释放。 第三,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进一步推动 经济增长。 第四,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 大动力。 第五,世界范围新技术革命及第五轮世界经济长波 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3、新一轮增长高峰正在形成
1991-2003年GDP增长率(%)
16 14 12 10 8 6 4 2 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4.2
13.5
12.6 10.5 9.6 8.8 8.5
9.2
7.8
7.1
8
7.3
8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去年钢产量才1.8亿吨,今年可望达到2.15亿吨。
1月至9月,冶金、有色、建材等原材料工业生产大 幅提高,机械、电子行业产值增长都在30%以上。 集成电路生产线全国已有20多条,仅上海就13条。 房地产、钢铁、汽车、纺织等行业超高速增长, 已经推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5个百 分点。这些行业的投资热还引发生产资料价格、工 业品出厂价格等不同程度的上涨,同时低水平重复 建设亦有抬头。
2003
二、关于当前经济是否过热的 问题
1、问题提出的背景
国际投行瑞士信贷波士顿第一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 巴素提出了“中国高达15%—20%的投资增长将加 剧产能过剩和通缩危险”。 摩根大通也发布报告,称“中国经济出现过热情 况”,并有可能“导致产能扩张和加重通货紧缩压 力”。 在我国,最早提出警惕经济过热苗头的是国家发改 委,称钢铁、房地产、建筑业和汽车制造等一些行 业盲目投资,出现过热现象。 最早向经济过热苗头宣战的是央行。 《关于进一 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收紧房地产 信贷业务,并放出风声要差别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2、中国经济是否出现过热?
三种观点:

过热(增长快、投资快、物价上涨) 过热苗头 正常(属工业化进入新阶段)
如何看待? GDP 增长速度 历史上我国曾出现经济过热的年份,其 GDP增速大多超过10%,高时达15%以上。而当前中国经济 增长带有恢复性质,尚在合理区间。 固定资产投资 近几年我国固定资产增速一直在10%左右 徘徊,去年虽达到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也仅增16%。 今年增速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点。1-9月30.5%,全年投资难 以超过30%,也带有恢复性质。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 商品进口总额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M1
23
28 7.4 18.8
财政收入
商品出口总额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入 M2
15
25 3.9 20.1
2、长期趋势 尽管受到了非典的冲击(影响 GDP0.8),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 趋势不会逆转,中国已经形成的市场经 济根基没有动摇,改革开放的进程不会 放慢。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的几个 热点问题
南开大学 逄 锦 聚
一、当前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1、2003年1——9月主要指标
2002-2003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长率(%)
11 10 9 8 7 6 2002年 0 3 年1 季度 0 3 年2 季度 0 3 年3 季度 8 6.7 9.9 9.1
2003年1 - 9月 我国经济指标增幅(%)
200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3.9 17.5 14.8 8.8 13.9 5.1 9.3 13.7 16.1 44.4 30.4 30 61.8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5)体制弊端很多,最突出的是财税体制。
(6)国家宏观控制不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