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定义: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
坐骨神经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经干。
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的疼痛,即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的疼痛。
若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会出现患侧下肢肌肉萎缩,或出现跛行。
属于腰腿痛的范畴。
坐骨神经痛分类坐骨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一、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原发性为坐骨神经的炎症引起的疼痛,以单侧者居多,可常和肌纤维炎同时发生。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的主要发病原因为寒冷潮湿及扁桃腺炎、前列腺炎、牙龈炎、鼻窦炎等其他炎症病灶感染,有的同时伴发肌炎及肌纤维组织炎。
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由于邻近病变的压迫或刺激引起,又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分别指受压部位是在神经根还是在神经干。
根性多见,病因以椎间盘突出最常见,其他病因有椎管内肿瘤、椎体转移病、腰椎结核、腰椎管狭窄等;干性可由骶髂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髋关节炎、臀部外伤、糖尿病等所致。
病理病因坐骨神经由腰4~骶2神经根组成。
按病损部位分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前者多见根性坐骨神经痛,病变位于椎管内,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最多见,其次有椎管内肿瘤、腰椎结核、腰骶神经根炎等。
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主要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经行程上,病因有骶骼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臀部外伤、梨状肌综合征、臀肌注射不当以及糖尿病等。
临床表现本病男性青壮年多见,近些年来尤其常见于做办公室工作和使用电脑时间过长的人群。
病症表现为:单侧为多。
疼痛程度及时间常与病因及起病缓急有关。
根性坐骨神经痛起病随病因不同而异。
最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常在用力、弯腰或剧烈活动等诱因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少数为慢性起病。
疼痛常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腘窝、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咳嗽及用力时疼痛可加剧,夜间更甚。
病员为避免神经牵拉、受压,常取特殊的减痛姿势,如睡时卧向健侧,髋、膝关屈曲,站立时着力于健侧,日久造成脊柱侧弯,多弯向健侧,坐位进臀部向健侧倾斜,以减轻神经根的受压。
牵拉坐骨神经皆可诱发疼痛,或疼痛加剧,如Kernig征阳性(病员仰卧,先屈髋及膝成直角,再将小腿上抬。
由于屈肌痉挛,因而伸膝受限而小于130度并有疼痛及阻力);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阳性(病员仰卧,下肢伸进、患肢上抬不到70度而引起腿部疼痛)。
坐骨神经通路可有压痛,如腰旁点、臀点、国点、踝点及跖点等。
患肢小腿外侧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觉减退。
臀肌张力松弛,伸拇及屈拇肌力减弱。
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干性坐骨神经痛起病缓急也随病因不同而异。
如受寒或外伤诱发者多急性起病。
疼痛常从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放射。
行走、活动及牵引坐骨神经时疼痛加重。
压痛点在臀点以下,Lasegue征阳性而Kernig征多阴性,脊椎侧弯多弯向患侧以减轻对坐骨神经干的牵拉。
病情诊断根据疼痛的部位及放射方向,加剧疼痛的因素,减痛姿势,牵引痛及压痛点等诊断不难但确定病因十分重要。
一、腰椎间盘突出:病员常有较长期的反复腰痛史,或重体力劳动史,常在一次腰部损伤或弯腰劳动后急性发病。
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和体征外,并有腰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间隙可有明显压痛和放射痛。
X线摄片可有受累椎间隙变窄,CT检查可确诊。
二、马尾肿瘤:起病缓慢,逐渐加重。
病初常为单侧根性坐骨神经痛,逐渐发展为双侧。
夜间疼痛明显加剧,病程进行性加重。
并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及鞍区感觉减退。
腰椎穿刺有蛛网膜下腔梗阻及脑脊液蛋白定量明显增高,甚至出现Froin征(脑脊液黄色、放置后自行凝固),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确诊。
三、腰椎管狭窄症:多见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间歇性跛行”,行走后下肢痛加重,但弯腰行走或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当神经根或马尾受压严重时,也可出现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痛症状及体征、病程呈进行性加重,卧床休息或牵引等治疗无效。
腰骶椎X线摄片或CT可确诊。
四、腰骶神经根炎:因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或劳损,受寒等因素发病。
一般起病较急,且受损范围常常超出坐骨神经支配区域,表现为整个下肢无力、疼痛、轻度肌肉萎缩、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减弱或消失。
五、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从骶骼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腰椎、胸椎以致整个脊柱关节,造成骨性强直,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上行性脊柱炎。
因本病最终多导致脊柱的完全性强直,失去正常的椎间活动,故称之为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青年,男性发病率明星高于女性,多有家族性遗传史。
目前认为,本病是结缔组织的血清阴性关节病,其临床表现可出现晨僵.腰椎呈僵硬状,特别是早晨起床时明显,而夜间疼痛加重,是本病的特点之一。
随着病变的发展,因脊柱周围肌力不均衡,胸腹段屈肌力量较强,脊柱固定在前屈位,再则为减轻关节内压力,患者常取弯腰姿势,日久可形成鸵背,当病变波及到肋横关节和胸肋关节后,可有胸背痛,呼吸不畅及扩胸受限,肺活量减少。
当髋关节受累,病情进展加重时,可出现髋关节强直状,被固定于屈曲内收位.强直性脊柱炎是较常见的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疾病之一。
在整个病程中,均可出现坐骨神经痛,根据病程的长短.病情的轻重,可出现干性或根性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多呈双侧性,伴有腰背痛、骶髂部痛、椎旁肌广泛压痛是其特点。
另外,还需考虑腰椎结核、椎体转移癌等。
干性坐骨神经痛时,应注意有无受寒或感染史,以及骶髂关节、髋关节、盆腔和臀部的病变,必要时除行腰骶椎X线摄片外,还可行骶髂关节X线摄片,肛指、妇科检查以及盆腔脏器B超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治疗:一、卧床休息:特别是椎间盘突出早期卧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症状自行缓解。
二、药物治疗:急性期的处理:1、应针对病因治疗。
腰椎间盘脱出急性期卧硬板床休息1-2周常可使症状稳定。
2、对症治疗,疼痛可用外用药或者服用扑热息痛加可待因30mg,3-4次/d,以及其他非甾体类镇痛药,如异丁苯乙酸、萘普生等。
肌肉痉挛可用安定5-10mg口服,3次/d;或环苯扎林10mg口服,3次/d,可能有效。
3、严重病例可用地塞米松10-15mg/d,静脉滴注,7-10天;一般可口服泼尼松10mg,每日3-4次,10-14次为一疗程。
也可用1%-2%普鲁卡因或加泼尼松龙各1ml椎旁封闭。
可配合针灸和理疗,保守疗法多可缓解。
疗效不佳时可用骨盆牵引或硬脊膜外注射,个别无效或慢性复发病例可考虑手术治疗。
西药:止痛剂,维生素B族,短程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复。
中医治疗:风湿骨痛外用贴剂,中药外敷药等。
三、针灸治疗:主穴:腰2-5夹脊穴、阿是穴、环跳。
1.风寒湿痹【诊断要点】腰腿冷痛,上下走窜,屈伸不便,遇阴雨寒冷气候加重,或伴下肢肿胀;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沉。
【处方】秩边、阳陵泉、命门。
2.瘀血阻滞【诊断要点】有腰部内挫伤史,腰腿刺痛,痛处拒按,按之刺痛放散,夜间痛甚,不能俯仰,转侧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滞涩。
【处方】阳陵泉、膈俞、血海、委中。
3.正气不足【诊断要点】腰腿隐痛,反复发作,遇劳则甚,下肢萎软,恶风畏寒,喜揉喜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沉细。
【处方】阳陵泉、委中、足三里、三阴交。
4、其它针灸疗法:1/ 耳穴贴压:坐骨神经、臀、腰骶椎、肾、压痛点。
2/ 皮肤针:叩刺腰骶部及在压痛点刺络出血,加拔火罐。
四、理疗: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疗法,红斑量紫外线照射等治疗。
慢性期可用短波疗法直流电碘离子导入五、运动疗法:适用于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先天性腰椎管狭窄症和梨状肌综合征等病所致的坐骨神经痛。
直腿抬高法:仰卧,下肢伸直,患肢主动上抬,当感觉腰、臀及下肢疼痛时,仍力求超过该限度继续上抬。
划船运动法:背靠墙端坐,下肢伸直,上体前屈,力求每次双手摸到脚部,像坐位划船的动作。
强迫锻炼法:直腿站立,分别做上体前屈,侧弯及提腿运动。
若做某一动作有疼痛,运动受限时,不要中断,应继续强迫运动。
以上动作要柔缓有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而后结束。
活动范围要由小渐大,活动次数亦逐日增加,以达到机体最高耐受程度为准。
如运动后疼痛仍不能减轻者,则不适宜此种疗法。
该疗法亦不适于急性坐骨神经痛患者。
并发症和认识误区1.通常作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出现,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等.2.若为原发病,病重者可致残。
坐骨神经是人体内最长的一根神经,从脊髓腰段的神经根发出,由臀部的梨状肌下方穿出,分布于大腿后方以及小腿、足部,指挥肌肉运动,传导皮肤感觉。
正常人左右两侧各有一根。
人体五个腰椎中,以下面的第四、五腰椎负担最重,活动度最大,容易发生退变老化。
长期劳损或突然扭伤,可使腰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后,压迫坐骨神经根,引起充血、水肿以至粘连等病理变化。
突出的一侧腰部疼痛,经臀部向大腿后方放射,直到小腿和足部,有时还有麻木,咳嗽时加重。
这种症状就是坐骨神经痛。
它如同发热一样,只是一种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等病理变化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正如引起发热的原因是感冒、肺炎或脑膜炎等等一样。
需要指出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不见得一定表现为坐骨神经痛。
人体共有五个腰椎,与此相对应,有五对腰神经根,部分第4腰神经根、第5腰神经根与第1、2、3骶神经根组成坐骨神经,而第2、3神经根和第4腰神经部分纤维,只参与组成分布于大腿前方的股神经,不参加坐骨神经组成,因而第1~2或第2~3或第3~4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引起股神经受压迫的症状。
通常表现为抬腿无力,大腿前方或内侧皮肤感觉迟钝;还有些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病人,并无坐骨神经痛。
有的发病早期或整个发病过程可能仅表现为腰痛,还有的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走几百米路,就觉得下肢酸胀无力,必须休息或弯腰下蹲一会儿才能继续行走;有的病人仅感到肢体发凉;个别严重的出现瘫痪,下肢不能活动,大小便失禁。
预防常识:许多坐骨神经痛的患者都可清楚地诉述发病是与一次突然的腰部“扭伤”有关,如发生于拎举重物,扛抬重物,长时间的弯腰活动或摔跌后。
因此,当需要进行突然的负重动作前,应预先活动腰部,尽量避免腰部“扭伤”,平时多进行强化腰肌肌力的锻炼,并改善潮湿的居住环境,常可降低本病的发病率。
本病患者急性期应及时就医,卧床休息,并密切配合中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