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建筑企业生产要素管理
备价值下降,补偿办法是更新。 设备更新换代-是指用结构更先进,技术更完善,生产效率更
高,耗能更少,外形新颖的设备更换技术陈旧的老设备 。一句话就是用先进的新设备更换旧的老设备。
•
第三节 劳动管理
劳动管理的含义、内容、和任务
劳动管理-是指对劳动方面的一切管理。
• 劳动力-包括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关系 过去都是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程序考虑问题,
现在由于商品生产的发展,而是先考虑用户的需要,再 决定开发的目标-进行研究。 技术管理的经常性工作 (一)、建立技术管理工作系统(组织体系)
•
• (公司经理)
• 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全公司的技术管理和研究开发工作,并 对公司经理负责;
•
(班组长)
• 班组技术人员或工人
•
公司还设立技术科或科研室、分口管理和业务上指导全公司的 技术工作,对公司经理和总工负责。
(二)建立技术责任制 -是使各级技术人员有一定的权限,使他们充分发挥积极性和
创造性,完成各自担负的任务,认真履行自已的职责, 在自已的权限范围内把工作做好。 1、各级技术领导人的责任制 企业总工程师的责任制 主任工程师的责任制 技术队长的责任制 栋号技术员的责任制 2、图纸会审制度(进行一些讲解) 3、技术交底制度
标准的内容(领域):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建筑企业的技术标准有-建材和半成品技术标准、检验标
准、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建安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建安工 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建筑施工技术及操作规程、安全技术 操作规程等。
•
研究与开发 研究与开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研究和开发才能推
进技术进步; 有关概念 研究与开发-是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三方面的内
成的劳动组织; 特点是:任务单一;技术要求较高;专业工作量较为集中,如
机械化作业的吊装工作队;土方工作队等。
•
⑵混合工作队-是由完成一个分部工程或单位工程所需的互相 联系密切的不同工种的
工人所组成的劳动组织; 特点:综合施工能力强,工种协作配合好,便于统一指挥和流
水交叉作业。 小型的适用于分部工程的施工; 大型的适用于中、小型单位工程的施工,对于一般的民用混合
•
• 技术计划工作 • 内容:施工组织设计及其贯彻的重点,工程设计及其应
控制的重点内容,核定颁发和贯彻新标准,研究开发与技术 革新推广应用项目、技术交底及重点内容,技术样板(窗口 )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等。技术工作计 划应按年、季度编制,公司一级的由技术科长编制,工程处 一级的由工程处主任工程师主管编制。 • 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 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是为了实现企业的计划目标,并侧重 于效益,同时也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
•
劳动组织 定员-指企业确定各类人员的配备的标准; 根据生产任务、组织机构、劳动特点、按各类人员分别制定;
确定的方法有: ①效率定员法-由生产任务和效率确定人数 ②设备定员法-机器设备数量,工人看管机器定额,开机班次。 ③岗位定员法-根据岗位数确定人数; ④比例定员法-根据职工总人数或某类人员一定的比例来确定
•
施工企业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编制程序见如下框图
•公司
•依
•全年生产任务,上年度 技术组织措施的经验
据
•工程 处
•公司下达的年度计划纲
要制订本工程处的生产计
•依
划、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据
施工设计图纸文件、降低
成本指标
•施工 队
•依 据
•工程处下达的季度计划 制订本队月作业计划、施 工组织设计及图纸文件
•公司 •编制年度措施计划纲 要
容; 基础研究-以发现新知识或某一自然法则为目的的研究,一般
由大学理工科及专门的研究院所进行。 应用研究-将发现的新知识(发明创造)或法则应用到特殊目
的的研究(如产品生产企业),由大学的工科研究机构 和企业共同进行,如砼减水剂的应用研究等。
•
技术开发-将应用研究所闸明的技术可能性、以用于最终产品 为目的、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企业来进行。
另一类人员的数量。 ⑤业务分工定员法-根据组织机构的业务范围和工作量的多少
确定人数;
•
劳动组织-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根据定员要求,把完成劳动 作业而相互协作的有关工人组织在一起的劳动集体-班组 ;
合理的劳动组织要求: ①满足施工的需要 ②劳动力的合理使用 ③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有利于企业管理 形式有两种:⑴专业队-是按施工工艺的需要,由同一工种组
•
机械设备的合理装备问题 如何选择机械设备、合理装备 对于土方工程、砼工程、运输装卸、起重吊装、装修等劳动强
度大的工程要重点装备。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有11点 ①生产性;②可靠性;③节能性;④安全性;⑤成套性;⑥环
保性;⑦灵活性;⑧耐用性;⑨维修性;⑩购置价格;⑾ 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 应贯彻“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人、定 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 机械设备的保养与修理 机械设备的保养
第章建筑企业生产要素 管理
2020年7月26日星期日
②对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开创性工作; 技术管理的概念 技术-是指操作技能、劳动手段;如以技术装备的工具为硬件,
以及管理程序、方法、施工工艺、管理技术等软件; 技术管理-是指对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
和激励的总称; 例行性、经常性、规范化、标准化的技术工作: 如: 产品设计、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规程规范
的贯彻执行、技术检验、计量、鉴定、技术信息档案、技 术培训、建立技术责任制等。
•
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 如:新产品、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
究开发和实验;从而制定新的技术标准和规定; 标准化、标准化的概念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和尺度 如:事物的大小、长短、轻重、优劣等;是技术规范、产品质
•
①建设单位保管的档案有:竣工图、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 、技术核定单、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的合格证明材料, 检验记录、(砼试块、砂浆试块试验报告等)、隐蔽工程 验收记录、试运转记录、测量定位记录、有关技术规定、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等-由建设单位保管。
②由企业自行保管的档案有:施工组织设计、研究与开发的资 料、报告和成果等文献资料,质量安全事故的分析,整改 返工记录,施工日记,为交工验收准备的资料(如:设计 变更、技术核定、洽商记录、测量记录、成品、半成品的 出厂证明和检验记录等)。
•
做好安全技术工作 防止生产中发生伤亡事故,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减轻体力劳动而
采取的措施,做好安全交底工作。 如:高空作业的安全措施,地下作业的防护措施,机械设备的
防护装置,电气防火触电保护装置等。 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 做好夏季防暑、冬季防寒的劳动用品发放,对职工定期体检等
。 做好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树立“安全第一”,“生产必须安全”的观点,由各级安全组织进行
中修:是两次大修之间为了解决主要总成的不平衡磨损所采取的 修理措施。
大修:全面修理,工作量大,修复可修的零件的总成。更换不可 修的零件和总成。
•
机械设备的更新和改造 机械设备的更新 机械设备的磨损及其补偿。 有形磨损- 使用和闲置时的使用及自然磨损的补偿办法修理。 两种形式: 无形磨损-精神磨损随着科技的进步,设备落后使原有机械设
• 内容 - 劳动组织的管理
•
劳动工资的管理
• 具体的内容是:
• 劳动定额和定员的确定、劳动过程的组织、劳动竞赛、劳
动纪律的实施和组织、劳资计划的编制、执行、检查和分
析,职工招收和人员培训等。
•
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生产中的效果或效率。
表示方法可用: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产值来 表示;
•工程处(工区 ) •编制年度措施计划
•编制工程处季度措施计 划
•施工队 •月组织措施实施计划
•
第二节 机械设备管理
机械设备管理的意义、内容和任务 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对企业全面完成生产任务,减轻工人劳动
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消耗 )缩短工期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建筑企业生产主要的生产活动中:如:土方工程;起重吊 装;砼工程;装修工程;构件运输和材料装卸等,都是靠 机械来完成的。所以,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正确处理使用 设备,精心保养、修理,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才能保证 生产的正常进行。
•
保养-就是及时地有计划地给机械设备进行清理、紧固、调整检 查、排除故障、更换磨损的零件,使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 状态。
机械设备的修理
修理-是对机械设备的损坏进行修复,排除运行故障,对损坏的 零件部件更换、修复、恢复机械设备原有的性能,达到延 长使用寿命,保证机械设备使用效率的目的。
修理类别有:
小修:是临时性、无计划的修理,是消除操作人员无力排除的故 障,个别零件的损坏,或一般性事故损坏等问题。
•
内容包括:设计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技术组织措施 交底、设计变更交底、新技术、新工艺、新的施工方法交 底;并应有详细的交底记录;
4、材料、构配件试验和检验制度 一切用于工程上的原材料(如水泥、钢材等)、半成品、设备
等须由供应部门提供合格证明书、并应在使用前复验,合 格后方能使用。 5、技术档案制度 技术资料、档案是技术管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档案资 料不完备,工程不能交工验收;其内容包括两部分:1) 建设单位保管的档案;2)企业自行保管的档案。
•
(主任)
• 工区、工程处主任工程师:负责本处的技术管理工作,并对 工程处主任负责,受公司总工和本工程处主任领导;
•
(队长)
• 工程队技术队长:负责本工程队技术管理工作,并对本工程 队队长负责,接受所属工程处主任工程师和队长的双重领导;
•
(栋号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