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 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物质,使得水体营养盐升高,下层水体缺氧,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3、残饵及鱼类排泄物沉入水底后,造成沉积环境中硫化物、有机质和还原物
质含量升高。
三、水 4、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p34) 5、污染产生的方式包括4种 (1)直接投入悬浮物、总氮、总磷 (2)水生生物的代谢和分解 (3)水产养殖密度过大 (4)防病治病
(1)长期大量和不合理使用化肥(无机肥)、农药、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 农用化学物质
(2)农业自身废弃物处置不当、资源化利用率低
生长调节剂
农业废弃物
第二章 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据统计,全国受“三废”和农药污染的耕地占总耕地面积16%,约1/5。其 中不同程度的遭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93.3万公顷。 每年因不合理施肥流失的氮超过1500万吨; 每年污水排放量约350亿吨,其中80%不经任何处理直接进入地表水体和地 下水;污水灌溉面积占全国总灌溉面积7.33%; 每年畜禽粪便排放量近30亿吨,无害化处理不足5%; 每年40万吨农膜废弃在农田里; 全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超过2000万公顷。
面源污染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第二章 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农业面源污染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第三节 农业面源污染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第二章 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面源污染 问题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农业污染加重:
4、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已是保障中国农业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污染源
第一节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一、概述 1、概念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农
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2、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指由于大量氮、磷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 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 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过程 。
第三节 农业面源污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三)农药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1、农药喷洒污染空气 2、容易扩散,污染范围加大
第三节 农业面源污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二、畜禽养殖污染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一)养殖气体排放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1、散发恶臭气体、影响畜禽生长发育 2、影响人类健康
第三节 农业面源污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 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 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多污染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农业生态系统复杂的立体复合污染,农业生 态环境和农产品的安全性正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农产品源头污染主要包括受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污染与在生产过 程中不合理或非法使用的投入品或添加剂等影响。就农产品安全质量受农 业生态环境污染影响主要是指水、土、气等环境的污染;而不合理或非法 使用投入品给农产品安全质量带来的危害,其严重性易于理解,如高残留高 毒农药、兽药的使用、瘦肉精等激素的使用等。
一、种植业污染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二)农药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1、破坏土壤功能 2、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 3、威胁微生物多样性 4、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一、种植业污染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三) 农膜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1、给土壤带来白色污染 2、破坏耕层结构 3、影响土壤通气、水肥传导、容重、比重、孔隙度和含水量 4、残膜降解释放有害物质,逐年积累,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5、农膜中的有机物通过土壤会给农产品带来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一)水产养殖污染的产生途径 1、人工投饵 2、鱼类排泄、残饵等沉降
三、水产养殖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二)水产养殖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1、投放饵料、鱼用药物等,导致养殖水体残饵,排泄物、生物尸体、鱼用营
养物质和鱼药等大量增加,造成水环境污染 2、投放有机肥,分解消耗水中大量氧气,产生氨氮、亚硝酸盐、沼气等有害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五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
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汤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
水和其他原因,污染物经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滤进入地表水体和地下水。
二、畜禽养殖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二) 畜禽粪便中病原微生物对水环境的影响 1、多种病原微生物:沙门氏菌、鸡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鸡传染性支
气管炎、禽流感、马立克病毒、蛔虫卵、球虫卵等 2、成为病原菌的传染源,造成疫病传播,影响畜禽健康和人类健康,导致人
水体富营养化机理
水体中藻类本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征兆,随富营养 化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藻类及其他 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DO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 不断产生H2S等气体,从两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 死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氮、磷等营养物 质释放入水中,供新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 切断外界营养物质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
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第一节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一、种植业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一)肥料对水环境的影响 1、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核心问题:水体氮磷富营养化;海洋赤潮、海洋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2、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械清洗等。
二、畜禽养殖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养殖模式:家庭散养转向规模化、集约化 对水环境影响:地表富营养化、地下水硝酸盐累积、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抗
生素及饲料添加剂的污染 (一)畜禽粪便中氮、磷对水环境的影响 1、产生量:工业固体废物的2-3倍 2、影响:地下水硝酸盐富集和富营养化 3、进入水体途径:饲养过程直接排放;在堆放储存和不合理施肥过程中因降
一、种植业污染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四)污水灌溉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1、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2、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3、酸碱盐污染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4、其他污染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二、畜禽养殖污染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一)畜禽粪便重金属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1、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 2、协同作用,危害增强 3、土壤和作物富集,直接影响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二)畜禽粪便病原微生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1、导致土壤微生物污染 2、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和构成极大的威胁 3、对特殊流行性疾病的流行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一节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3、历史沿革 (1)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不突出 (2)70年代后,太湖、巢湖等重要水体水质不断下降,90年代降至V类和劣V
类,见P23表2-1。 (3)进入21世纪,洪泽湖、洞庭湖、鄱阳湖、淮河、汉江、珠江、三峡库区
等水域环境不断受到威胁。目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依然严峻。
第三节 农业面源污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一、种植业污染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一)农田气体排放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1、农业生产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 2、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
第三节 农业面源污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二)秸秆焚烧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1、资源浪费,污染环境 2、产生烟雾威胁人体健康,造成空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 3、对温室气体的贡献
二、畜禽养殖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四) 粪便中重金属对水环境的影响 1、重金属在水体中的稳定性和难降解性,积累到一定的限度会对水体-水生植
物-水生动物产生严重危害,并可能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健康。 2、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产生影响、整个结构、功能受损,最终崩溃。
三、水产养殖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四、其他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对水环境的影响
1、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不完善 2、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主河道或降水径流进入 3、小企业生产废水就地排放进入污水沟或河道 4、农村生活垃圾未经处理,随意堆放倾倒现象严重,造成水体污染
第二节 农业面源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一、种植业污染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一)化肥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1、氮肥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2、磷肥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3、钾肥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机理
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 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及总生产量。导致富营养化物质,往往是这 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营养物质。
如:正常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有限,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过度生长, 而海水系统中磷不缺,而氮含量却有限,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 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过度生长。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废水 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 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个体数 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种类则渐少。
太湖
巢湖
4、水体富营养化认定指标
多数学者认为: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是藻类大量繁殖原因,其中以磷 为关键因素。影响藻类生长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如阳光、营养盐类、 季节变化、水温、pH值及生物本身相互关系)极为复杂。因此,很难预测藻 类生长趋势,也难以定出表示富营养化的指标。
目前一般采用的指标:水体中氮含量超过0.2-0.3ppm,BOD大于10ppm,磷含 量大于0.01-0.02ppm,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10万个,表征 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μmg/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