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知识培训课件
(一)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增殖
1、红细胞外期(exoerythrocytic stage) 当受染的雌性按蚊吮吸人血时,疟原虫子孢子随蚊唾液进入人体血循
环,约半小时全部侵入肝细胞,速发型子孢子即进行裂体增殖,迟发 型子孢子则进入休眠状态。在肝细胞内裂体增殖的疟原虫,经过5~ 40天发育成熟,胀破肝细胞逸出成千上万的裂殖子(merozoite) 进入血流。进入血流的裂殖子 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杀灭,部 分侵入红细胞并在其内发育增 殖,称为红细胞内期。迟发型 子孢子经过休眠后,在肝细胞 内增殖,释放裂殖子入血,即 造成疟疾的复发。恶性疟疾无 复发,是由于恶性疟原虫子孢 子无休眠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增殖
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增殖分为两个时期: 寄生于肝细胞内的红细胞外期 寄生于红细胞内的红细胞内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疟疾的流行趋势
浅绿 深绿 疫情严重程度
图片出处:2005年《自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世界流行趋势
40%的人口生活在流行区 传播速度快 年死亡人数达170~250万人 每天均死亡约3000人 90%的疟疾发生在非洲
滋养体继续发育,其核与原浆进行分裂,形成裂殖体(schizont)。
成熟的裂殖体破裂,裂殖子逸出,一部分再侵入正常红细胞,一部
分被吞噬细胞吞噬。
经过细胞内3~5次裂体增 殖后,部分进入红细胞的裂 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无 性分裂,而逐渐发育成为雌 或雄配子体。配子体在人体 内可生存2~3个月,此期间 如被雌性按蚊吸入胃内,则 在蚊体内进行有性增殖。
内期成熟的裂殖体疟原虫胀破红细胞的时间完 全一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
雌性按蚊叮咬疟疾患者,雌、雄 配子体进入蚊胃内,雄配子体的 核很快分裂,并由胞浆向外伸出 4~8条鞭毛状细丝,碰到雌配子 体即进入,雌雄配子结合成为圆 形的合子(zygote)。合子很快 变成能蠕动的合子(ookinete)。 它穿过胃壁,在胃壁外弹力纤维 膜下发育成囊合子,囊内核和胞 浆进行孢子增殖。孢子囊成熟, 内含上万个子孢子,囊破裂子孢 子逸出,并进入唾液腺,待此按 蚊叮人时子孢子即随唾液进入人 体。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增殖
2、红细胞内期(erythrocytic stage)
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初期似戒指状,红色的核点,兰色环状
的胞浆,称为环状体即小滋养体。环状体发育长大,胞浆可伸出不
规则的伪足,以摄噬血红蛋白,此为阿米巴滋养体或大滋养体。大
发现疟疾病例后,应该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是传染病的义务报告人,发现疟疾 或疑似疟疾病例,均应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 卫生行政部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病原学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 间日疟原虫(P.vivax)、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 三日疟原虫(P.malariae)和卵形疟原虫(P.ovale) 我国以前二种为常见,三日疟原虫多见于受血病人,卵形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体
裂 殖 体
配 子 体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发病机理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蚊媒传染病 红细胞外期不出现症状 红细胞内期引起疟疾症状,发作周期和红细胞
35 33
30 25 20 15 10
5 0
2008年
11 2009年
7 2010年
9 2011年
6 4
2012年 2013年1月 -目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疟疾疫情报告
疟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26种 乙类传染病中的一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我国流行趋势
全国疟疾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省疫情发 展趋势不一。
境外输入性疟疾呈上升趋势。 我国以间日疟较常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上海浦东新区流行趋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三千年前),malaria来源于意大利语, 意为:坏的空气
隋代《诸病源候论》:此病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其状发寒热, 休作有时,皆由山溪源岭瘴湿毒气故也
1904滇越铁路修建,七年间因疟疾死亡者6-7万,可谓“一根枕 木一条命”
仅发现几例。各种脊椎动物(主要是禽类、鼠和猴猿类)的 疟原虫有100多种,仅灵长类的疟原虫偶可感染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病原学
疟原虫的发育过程分两个阶段,即在人 体内进行无性增殖(裂体增殖)和在蚊体 内进行有性增殖与孢子增殖。四种疟原 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民间俗称“打摆子”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什么是疟疾
疟疾(malaria):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 播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发作的 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 大为特点。因原虫株、感染程度、免疫状 况和机体反应性等差异,临床症状和发作 规律表现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