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与散文的区别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骈文与散文的区别骈文与散文的区别,骈文有所要求:一是对仗:骈体文的句子多数是四、六句,而且对偶。
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二是声韵:讲究“四声八病”,用字讲究平仄。
比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
三是用典:用古代的人和事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如鲍照的《芜城赋》。
四是藻饰:讲究文字华丽,不惜堆砌词句。
比如庾信的《哀江南赋》。
散文:
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
散文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骈文是一种从修辞学角度划分的文体,是以对偶句为主介乎散文与韵文之间的一种美文。
这句话包括三点:一、以对偶句为主,这是骈文本质所在,舍此不成其为骈文;
二、对音律的要求在散韵之间;三、讲究辞藻华丽的美学效果。
而散文对骈文莱说,就是散文不用对偶,只要散行的文字构成文章。
言语优美,形散而意不散~~~~~~
一是对仗;骈体文的句子多数是四、六句,而且对偶。
比如吴均的,这一点与散文不同。
二是声韵;讲究“四声八病”,用字讲究平仄。
比如孔稚珪的。
散文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三是用典;用古代的人和事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如鲍照的。
这一点相同,散文也用典。
四是藻饰;讲究文字华丽,不惜堆砌词句。
比如庾信的。
散文虽也追求词句的华丽,但远不及骈文那么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