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现代企业管理研究方法论分析(ppt 47页)
现代企业管理研究方法论分析(ppt 47页)
对现象加以报告(reporting) 对现象加以描述(reporting) 为决策提供依据
• 对现象加以预测 建立事件的因果关系模式 利用因果关系模式预测事件未来的情况
• 对事件加以评价
(一)按研究目的分类
探索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解释性研究 政策研究
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主要有三个目的:
政策的特点是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实证研究+ 规范研究
评价政策方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标准
有效性:即政策的实施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 政策效率:即政策实施的费用-效益比如何; 公平性:即政策实施的费用、风险和收益在各阶
层的分配情况如何; 政策弹性:即政策能否适应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
情况,政策调整是否困难; 可操作性:即政策与现实的社会、经济、技术结
价值观是由复杂的历史、地理、心理、文化、经 济和社会等许多东西所决定的既成的东西,它不 是某种合乎理性的决策过程的产物,它是一种超 理性的因素。价值的表征是源于上述诸因素的人 类个体和群体信仰、信念、追求以及选择。
价值研究有助于我们合乎逻辑地解释社会现象。
价值研究
价值研究还涉及系统中各个子系统间价值的一致 性、价值的对抗、价值的组合、绝对价值和相对 价值(即不可谈判的价值和由情况决定的价值)、 以及价值观改变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等。
证明研究 通过收集数据和演绎对理论假说进行证明。主要 形式是:提出假说,通过收集资料对其加以示范。 注意:证明不等于证实,研究者可依据与假说一 致的资料对假说加以示范,而不可能对其加以证 实。
反驳研究与重复研究
反驳研究 反驳研究是指通过反驳相冲突的其他假说, 增强所提出假说的可信度。
重复研究 重复研究是指通过在不同条件和不同背景 下,由不同研究者选取不同样本重复先前 的研究工作,来验证理论假说和研究结论。 经过重复研究而得到相同的结论,可以使 假说的信度提高。
(三)按研究层次分类
基础研究: 为了取得有关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所进 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工作,它不以任何专门的或具体的应 用或使用为目的。
应用基础研究 针对具体实际应用目的或目标,为获得应用原理(机理、 规律)性新知识的研究。
应用研究 针对具体实际的应用目的或目标,为获得应用性新知识的 研究。 目前,面向实践的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我国管理研 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正确的方法设计,尽可能地排除主观因素导 致的偏差,尤其不能依据个人或上级的价值观念 臆造事实。
价值研究
价值研究回答的问题是:因为什么?为谁?为什 么目的?许诺什么?应优先考虑什么?要怎么样? 等等。
价值分析的基本目的是:确认某个目标是否值得 争取,争取的手段是否能被接受以及改进系统的 结果是否“良好”。
纵向研究的特殊类型
趋势研究: 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特征组研究: 对某一特殊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最 典型的是人群的年龄组
定组研究: 定组研究与趋势研究和特征组研究相似,区别在于每次研 究都用同一样本。
近似纵向研究 在只有横向研究数据时,有时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对过程作 出近似的结论。例如,可利用横向研究中研究对象的不同 年龄推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构的兼容性如何,政策实施的现实可能性与困难 程度如何。
按研究目的分类
多数研究同时包含多种目的。 例如:对某种新的管理方法做出评价。这一研究 首先包括探索的性质,它勾划出这种管理方法的 效果,然后要描述管理效率,要解释为什么这种 管理方法对某种类型的企业比其他类型的企业更 为有效,最后要对特定的服务对象提出相应的建 议等等。
系统的价值判断会发生变化,但在短时期内,个人、团体、 社会或其它系统的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是不随具体情况 而转移的期望和评价事物与事件的标准。
价值研究
一个人的价值观起始于他的生活背景(家庭、环 境、学校、朋友等)宗教信仰、文化修养、社会 地位等客观因素,一个集团或社会其它系统的价 值起源于它们的社会地位、利益和对社会的各种 要求等客观因素。
(四)按研究功能分类
验证假说的具体步骤是: (1)发现;(2)示范; (3)反驳;(4)重复
按研究功能分类,管理研究可以分为: 发现研究、 示范(证明)研究、 反驳研究 重复研究。
发现研究与证明研究
发现研究 通过收集数据,找出导致一些现象或行为的原因, 发现研究主要是用来形成、发展理论假说,主要 是采用归纳方法。
推理是行为研究的重要分析工具,推理有 三种形式:逻辑推理、概率推理和模糊推 理。
行为研究的分析工具
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是三段式命题,其本质是结 论在实际上已包括在两个前提之中。
概率推理的前提则不包含结论,它的前提仅能以 概率导致结论。逻辑推理实际上是概率为100% 的概率推理。
模糊推理是基于模糊判断的逻辑推理,其数学工 具是模糊数学
一、管理研究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管理研究可分成不同的类型。 这些分类不是绝对的和孤立的,大多数实际的研 究表现出多种研究特性,体现为不同类型研究的 综合和集成。
按研究目的分类 按研究的时间特征分类 按研究层次分类 按研究功能分类 按研究内容分类 按研究模式分类
管理研究的目的
• 政策域,即与所研究的问题有关的各种可采取的政策措施的集合, 包括体制、法律、行政、财务、管理、技术等各方面的政策措施;
• 政策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策的制定者和与政策选择有重大 利害关系的阶层和团体。
预测:趋势、数量、概率; 确定政策目标、价值标准、判断准则、评价指标、
衡量尺度; 政策分析、政策评价、政策建议
理性认识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 例如,“行为研究”是一个概念,上述行为研究 的基本科学论断就是一种判断。
行为研究的分析工具
行为研究要用到定量和定性两种工具。定 性分析主要是进行描述、观察和讨论,定 量分析主要是进行计数、度量、推理和计 算置信度。
在行为研究的论断中,引入概率的概念是 重要的。管理研究的学术语言是事物以某 种概率发生。
解释性研究例: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研究
文献查阅表明,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有: 社会因素:角色、家庭影响、阶层、文化、时尚 心理因素:认知、动机、能力知识、态度、个性 个人因素:人口统计因素、涉入深度 使用情况 等
实证研究发现,上述因素均不同程度影响消费者 行为。
解释:为什么影响?为什么程度有差别?
学习方法
讲授、自学、讨论和实践相结合
研究的定义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以系统的、有控制的、实验的、严谨 的方法来探讨对于现象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假设命 题。
柯林格(Kerlinger,1986)
管理研究:
管理研究是以系统的、有控制的、实验的、严谨 的方法来探讨管理决策需要认识的现象和需要解 决的问题。
(六)按研究内容分类
按研究内容分类,管理研究可以分为:
实证研究(行为研究) 规范研究 价值研究 评价研究
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对事物、事件、关系和相互作用 等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度量和推理。 实证研究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在什么 时候?到什么程度?有多少等等。
实证研究的假定前提是人类能够了解到事 情的本来面貌,能够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
管理研究方法论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仝允桓
第一章 管理研究概述
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方法
1. 了解管理研究的过程和规则; 2. 理解和掌握管理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3. 学会正确选择、设计和评价研究方法
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管理和学术上的问题,以达到研究 的目的
本课程首先涉及科学的认识论,科学研究的原理、规 则,然后才是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管理研究中描述或解释的对象
1.状态 例如:个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绩效, 公司的规模、结构、经营状况,等等。 2.意向 例如:个人的态度、信仰、个性、偏好、素质, 组织的目标、政策、规范、过程及其成员的集体 意向,等等。 3.行为 例如:个人购物、消费、投资,公司合并或破产, 等等。
政策研究
主要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现场研究、实验 研究、案例研究、经验研究等,管理研究 中的实证研究主要是行为研究。
行为研究
行为研究是认识论中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即 从实践到认识的阶段。
所使用的方法是通过调查研究、观察和实验得到 感性认识,再通过抽象和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
行为研究的基本科学论断是:“如果反复观察到 某种事实,则某个确定的结局将以一个确定的概 率发生。”
按研究目的分类,管理研究还可以分为: • 检验一般理论的研究和检验具体假设的研究 • 无框架探索性研究和受特定机构委托的研究
(二)按研究的时间特征分类
按研究的时间特征分类,管理研究可分为横向研究、纵向 研究和近似纵向研究。 横向研究 研究设计集中在一个时间点上,研究某种现象的横断面。 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 探索性和描述性研究多属于横向研究。有些解释性研究也 可以是横向研究。 纵向研究 即对一段时期内的情况进行研究。 纵向研究明显优越于横向研究,因为它可以描述过程,但 是这种优越性的代价是较多的时间和金钱耗费。
政策研究需要考虑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科学 技术因素、文化因素,超理性因素、以及自然资源、生态 环境、国防安全诸方面问题。涉及政策策略、政策模型、 政策实施、外部效果和未来研究等内容。
政策研究的内容
描述:描述对象有现象、关系、行为、环境、方 案等,主要对象是政策系统和备选政策方案。 所谓政策系统包抬两个组成部分:
价值研究通过价值的确认与分析而直接面对价值 问题,价值研究所做出的基本判断是:“该系统 的偏好是…”。
价值研究
价值研究中的“价值”指的是一个人或一个系统的偏好和 原则,对一些大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