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军事理论》试题(开卷)出卷人:社科部适用班级:2014级全体总分:100分得分:系部: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5分,共10题,每题0.5分,)1.按照《兵役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合法服兵役的最高年龄限制是 C 。
A.16岁 B.18岁 C.22岁 D.23岁2. C围绕军队“三化”建设的总目标,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3.《兵役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D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A.义务兵与民兵 B.义务兵与武装警察C.义务兵与预备役 D.义务兵与志愿兵4. 在C的思想体系中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思想。
A.毛泽东军事思想 B. 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C.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D. 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5. 我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D。
A.实事求是 B.密切联系群众 C.理论联系实际 D.瓦解敌军6.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框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A。
A.一超诸强,多元争极 B.多超一强,多元争极C.多超诸强,多元争极 D.一超一强,多元争极7.下列不属于中国的安全政策目标的一项是B。
A.保持中国自身的稳定和发展 B. 实行霸权主义C.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D.促进国际安全对话与合作8.军事高技术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高技术中为了满足C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部分新技术群。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技现代化9. C是隐身武器研制和发展最快、取得成果最多的领域。
A.隐身导弹 B. 隐身舰船 C. 隐身飞机 D.隐身坦克10.在信息化战场的支持下,作战力量将由战场感知系统、 B、指挥控制系统、打击系统、支援保障系统等五大分系统构成。
A.武器装备系统 B. 网络通信系统C. 情报系统D. 预警系统二、填空题(5分,共10题,每题0.5分)1.《国防法》以宪法为依据,对国家机构的国防职权进行了明确的划分。
2. 我国倡导的是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3.国防的手段主要有军事手段 .政治手段、经济手段和外交手段等。
4. 游击战的十六字原则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进。
5.军事思想的主要特征有:鲜明的阶级性,、突出的时代性、明显的实践性和一定的继承性。
6.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双方的共同主张。
7.朝鲜半岛和以巴问题是对我国安全影响较大的周边地区的热点问题。
8.当代高技术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航天技术和海洋技术六大领域。
9.载人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研制中的单级火箭式的空天飞机。
10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战争目的将由“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转变为“控制敌人保护自己”。
三、名词解释(40分,共20题,每题2分)1、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各武装组织的总称。
一般以军事为主体,有军队和其他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结合所构成。
3、国防法规: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4、国防动员:也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紧急措施。
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国防交通动员等。
5、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按照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阶级和国家进行区分,军事思想可分别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军事思想;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军事思想;外国和中国的军事思想等。
6、科学发展观: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胡锦涛指出,要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7、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8、邓小平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 “精兵”原则,即减少军队数量,提高质量。
(2)提高效能的原则,即合并机构,精简机关。
(3)合成原则,即调整军队编组,组建陆军集团军。
(4)平战结合的原则,即区别情况,组建不同类型的常备军。
(5)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原则,即建立干部退休制度,提拔新生力量。
9、战略:亦称军事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军事斗争全局的方略。
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战略指导者基于对一定历史时期内战略思想、战略环境和军事力量等情况的综合分析,提出军事斗争的基本对策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基本方法。
10、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
11、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
12、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队入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
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国防战略的首要依据。
13、军事高技术:是指在军事领域发展和运用的高技术。
具体地说,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将对武器装备、军事理论和作战样式的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群的总称。
14、军事航天技术:是指为军事目的服务的航天技术。
主要是利用卫星和其他航天器所携带的各种遥感器、无线电接收机、通信设备和其他观测设备,执行侦察、预警、通信、导航、测绘和气象测报等军事航天任务。
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必将加剧太空的军事争夺,对未来的军事活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5、电子侦察与反侦察:是电子对抗的组成部分。
电子侦察是利用电子设备和器材接收敌电磁信号,或己方为了解敌方的军事设施而发射的电磁信号,从而获得敌方的军事情报和技术情报。
没有侦察就无从实施干扰和摧毁。
因此可以说,电子侦察是电子对抗的基础。
反电子侦察就是指为了防止己方的军事情报和技术情报被敌方所侦察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它是反干扰和反摧毁的第一道防线,是电子防御措施的组成部分。
16、定向能武器:是指武器的能量是沿一定方向传播的,在一定距离内,该武器有杀伤破坏作用,在其他方向则没有杀伤破坏作用。
激光武器、微波武器和粒子束武器就属于这一类武器。
17、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是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七维空间,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
它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交战双方依托信息化战场,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作战手段而进行的战争行为,是由信息时代战争形势、军事力量状况和诸多兵器的技术形态等决定的战争动因、性质、规模等整体的表现形态。
18、智能化武器装备:是指不用人直接操作和控制,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可自行按照人的意志完成侦察、搜索、瞄准、攻击目标以及情报的收集、处理、综合等多种军事任务的高技术武器装备。
19、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指具有信息探测、传输、处理、控制、制导、对抗等功能的作战和保障装备。
主要包括作战平台、弹药、指挥控制系统、单兵作战装备等。
20、非接触非线式化作战:是敌对双方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利用信息系统和远程作战武器在防区外实施打击的作战样式。
非接触非线式的作战样式,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四、问答题(30分,共10题,每题3分)1、国防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第一、持之以恒,不断深入。
要在组织上实现制度化,法律上给予有力的保证,并在教育内容上形成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二、服从大局,注重实效。
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摆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实现经济、社会和国防效益的综合提高。
第三、坚持改革,适应发展。
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出发,不断深化国防教育领域的改革,从内容上、组织上、方式上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四、全民动手,形成合力。
宣传、教育、民政、军事等系统按照职能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逐步使国防教育社会化、经常化、多样化、制度化。
2、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防备和抵抗侵略,确保国家领海、领空和边境不受侵犯。
(2)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4)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立足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着眼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5)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中国的核战略贯彻国家的核政策和军事战略,根本目标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6)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对外军事交往,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
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履行国际义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反恐合作和救灾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意义有哪些?答: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在无产阶级军事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指导新时期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最富有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
4、国际战略格局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国际战略力量的行为能力与其所拥有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或综合国力紧密相关。
一个国家的力量或一个国家集团的力量是由多种力量要素构成的。
(1)政治力量,主要有政治稳定力、政治组织力(协调)力、政治影响(号召)力。
(2)经济力量,主要有生产力、经济开发力、经济资源配置(利用)力及其储备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