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与唐琬》观后感
一阙钗头凤,唱了千百年,唱不尽三世情缘,生死相依,魂梦永相系。
红酥手,遥想当年,心事寄瑶琴;黄滕酒,满杯愁绪,举杯消愁愁更愁;宫墙外,柳絮花纷飞,道不尽东风刻薄,人情冷落。
错,错,错!无言以抒几年离索,愁断肠。
人比黄花,鮫绡浸透相思泪。
玉字锦书难相托,山盟虽在愿难遂,唯有莫,莫,莫!
世情人情皆恶薄,欲笺心事,难,难,难!唯有独语斜阑泪痕残。
病魂相伴夜阑珊,怕寻问,只得咽泪装欢,瞒,瞒,瞒!
唱罢断肠词,心中的抑郁难以遣释。
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让我们唏嘘不已!人生难得一知己。
他们的婚姻难以逃避父母包办,所幸他们遇到的是对的人。
在他失意时,有红颜知己在旁安抚,一张琴,一曲歌,一佳人,对陆游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能够让他继续坚定自己的志向。
即便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然则,他们又注定不能在一起天长地久,太美的东西总是太脆弱,太容易受到伤害。
陆游的母亲成了他们之间的一道鸿沟。
一句“七去之名,不顺,不孝,无后,你已有三项”便生生将这对璧人拆散了,即使心有不甘,再怎么挣扎,也已于事无补。
两年后的偶遇,也只能是相顾无言,只得感叹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吧!
这部剧中,我想大家最恨的莫过于陆母了吧!对于她,我们或许难以理解,为何要逼迫儿子休了自己的亲侄女?传统的看法认为她所做的选择,或许是基于情感和理智上双重考虑。
当初选择自己的内侄女做儿媳,是想让儿媳与自己更贴心,而以七去之名逼迫陆游休妻,归根结底在于唐琬进门两年未有子嗣。
而小百花版的《陆游与唐琬》则将这一段隐去,重点突出了陆母与唐琬对陆游走向仕途的态度的冲突引发了这出悲剧。
经过这样的处理,陆游与唐琬之间的爱情悲剧,脱离了世俗的观点,更加纯粹的是因为爱。
唐琬深深地爱着陆游,所以他愿意与陆游一起坚守他的惊鸿之志,他的孤傲自洁,他不会强迫也不愿陆游为了一官半职而低声下气,与佞臣同流合污。
陆母也是深深地爱着陆游,她毕生心血都抛洒在陆游身上,她希望他能够顺利走上仕途,使他的渊博学识得到重用,以光耀门楣。
同样是爱,但由于两人爱的方式不同,使得她们的爱发生了剧烈的冲突,从而引发了这场悲剧。
除了对于仕途的看法不一致外,另一方面,我们有句俗语是说“婆媳生来是天敌。
”其
实这话细细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母亲的眼里,自己的儿子总是最好的,陆母总是希望儿子能与他心贴心,而儿子结婚后,与妻子的感情日笃深厚,无形间就拉开了儿子与自己的距离,母子不在心贴心了,对于儿媳,她便有了几分羡慕嫉妒恨。
正所谓“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
”而这种情绪久而久之萦绕于心,加之对于仕途的看法异同,将婆媳关系激化,从而酿成了悲剧。
而这部剧与其他传统越剧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不仅仅是描写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它还写出了陆游对于山河破碎,报国无门的忧患意识。
矢志不渝报国心,两载时间,踏遍祖国山河,遍觅贤臣,只为施展倚天才华,早日王师北定中原。
如此一来,一个有情有义,忠贤恭孝的人物形象便有了灵魂,人物塑造的就更加有血有肉,真实亲切。
除此之外,剧中化用了陆游大量的诗词,将他与唐琬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以及他的不媚世俗的凛然傲气表现的十分淋漓尽致,观看起来使人更易入戏。
而对于陆游与唐琬,两人终是无缘。
纵是“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终难逃“风住尘香花已尽”,午夜梦回时,也只能感慨一句“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