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品种介绍一、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期货合约交易品种大豆原油交易单位10吨/手报价单位元(人民币)/吨最小变动价位2元/吨涨跌停板幅度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合约月份1,3,5,7,8,9,11,12月交易时间每周一至周五9:00~11:30,13:30~15:00最后交易日合约月份第10个交易日最后交割日最后交易日后第3个交易日交割等级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交割质量标准交割地点大连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交易保证金合约价值的5%交割方式实物交割交易代码Y上市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二、豆油概述豆油是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的油脂,具有一定粘稠度,呈半透明液体状,其颜色因大豆种皮及大豆品种不同而异,从淡黄色至深褐色,具有大豆香味。
豆油的应用范围很广,人们很早就开始利用大豆加工豆油。
豆油的主要成分为甘三酯,还含有微量磷酯、固醇等成分。
此外,豆油中还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A,其中维生素E的含量在所有油脂中是最高的。
作为一种营养成分高、产源丰富的油料,豆油以其物美价廉的特点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三、豆油的用途烹饪用油是豆油消费的主要方式。
从世界上看,豆油用于烹饪的消费量约占豆油总消费的70%。
从国内看,烹饪用豆油消费约占豆油消费量的78%,约占所有油类消费的35%,它和菜籽油一起成为我国烹饪的两大主要用油。
豆油除直接食用外,还可用于食品加工。
豆油可以用来制作多种食用油,如凉拌油、煎炸油、起酥油等。
此外,豆油还被用于制造人造奶油、蛋黄酱等食品。
我国食品加工用油量约占豆油总消费量的12%。
由于餐饮习惯不同,西方国家的比例要高于中国,如美国食品加工用油量约占其国内豆油总消费的25%以上。
豆油经过深加工,在工业和医药方面的用途也十分广泛。
在工业方面,豆油经过加工可制甘油、油墨、合成树脂、涂料、润滑油、绝缘制品和液体燃料等;豆油脂肪酸中硬脂酸可以制造肥皂和蜡烛;豆油与桐油或亚麻油掺和可制成良好的油漆。
在医药方面,豆油有降低血液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病的功效,是制作亚油酸丸、益寿宁的重要原料。
四、豆油市场特点(一)国际市场1、生产集中于四国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是世界主要的大豆生产国,2009/10年度四国豆油产量合计达到3029.8万吨,占全球豆油总产量的78.8%。
其中美国豆油产量为886.1万吨,占全球产量的23.05%,虽占比下降,但稳居世界第一;中国豆油产量为867.7万吨,占全球产量的22.57%;阿根廷和巴西豆油居于后两位,巴西和阿根廷豆油产量分别为639和637万吨,占全球产量的比重为16.62%和16.57%。
从近十年的发展情况看,随着南美大豆产量的增长及中国大豆进口量的上升,豆油生产的集中化程度还会提高。
图1:2009/10年度全球豆油生产状况曾是全球产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目前稳居第二2003/04年之前,豆油曾是全球产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占全球植物油产量的比重达28%-40%。
2004//05年度,棕榈油产量后来居上,产量达到3353万吨,占全球植物油总产量的比重达到30%,自此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而豆油产量为3260万吨,占全齐植物油总产量的比重为29.2%,排名退居第二。
2009/10年度豆油产量为3844万吨,占全球植物油产量的27.76%,低于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的36.4%,但高于位居第三位菜籽油产量的16.11%,稳居世界第二。
虽然豆油的产量占世界比重有所下降,但由于豆油的品种优于棕榈油,一般价格较高,对植物油价格仍具有绝对的影响力。
2、出口国集中于三国,阿根廷出口第一豆油出口国集中于阿根廷、巴西、美国,2009/10年度,上述三国豆油出口总量为735.5万吨,占全球豆油出口总量的81.86%,其中阿根廷豆油出口量为440万吨,占全球豆油出口总量的48.97%,稳居出口量首位;巴西和美国豆油出口位居后两位,巴西和美国豆油出口量分别为143.5万吨和152万吨,占全球豆油出口量的15.97%和16.92%。
图2:2009/10年度全球主要豆油出口国低位情况3、全球豆油需求刚性增长生物柴油为豆油插上能源翅膀近年来,世界豆油的消费量一直保持着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世界产销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之一。
1996/97年度豆油消费量突破了2000万吨之后,2007/08年度豆油消费量提高至4900万吨,但金融危机使得08/09年豆油消费略降到4503万吨,09/10年豆油消费恢复至4707万吨。
从豆油消费的区域特点来看,主要的消费大国是美国、中国、巴西和欧盟。
另外,日本、孟加拉国、墨西哥、伊朗的豆油消费量也较高。
除此之外,其他国家的消费量都比较小。
随着生物能源产业规模的扩大,原油与豆油关系日益密切,价格与原油关联度增强。
自2006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农产品生产大国为缓解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开始大规模使用玉米、棕榈油、豆油和甘蔗等农产品生物能源。
美国新能源法案规定,到2012年生物柴油掺混量要求达到10亿加仑,这在传统食用需求之外,大大增强对豆油的需求。
(二)国内市场1、中国生产最快中国是全球豆油生产增长最快的国家,过去10年,豆油产量平均增长率为18..5%,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2009/10年中国豆油产量达到867.7万吨,占全球产量的22.57%,居全球第二。
与此相对比,1997/98年度中国豆油产量为138万吨,占全球产量的比重为6%,排名位于美国、阿根廷、巴西之后。
中国豆油产量的增长速度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国内、国际大豆产量的变化;二是国内食用油消费的增长情况;三是国内蛋白粕的消费增长情况。
大豆作为豆油原料,其对豆油产量的影响不言而喻。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植物油消费量低于发达国家,消费潜力较大,今后几年豆油产量仍会继续上升。
我国养殖业发达,豆粕需求增长空间较大,也会间接促进豆油产量的提高。
表1:我国豆油市场供需平衡表(单位:千吨)2005/062006/072007/082008/092009/2019月预计2010/119月预计产量627569227035782589659890进口量241327272727249415002000年度供给868896489762103191046511890食用消费8050825082508500900010000工业消费650650650680800880总消费8700890089009180980010880出口94102102837580需求总量8794900290029263987510960节余量-1066477601056590930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中国豆油消费全球第一中国是全球豆油消费量最大的国家,2009/10年度,中国豆油消费量达到1042.4万吨(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略有不同),占全球总消费的27.4%,比位居第二的美国消费量高出318.9万吨,比重高出8.37%。
巴西、印度、欧盟和阿根廷豆油消费分别为505万吨、267万吨、238万吨和191.2万吨。
过去10年,中国豆油消费量增速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图3:2009/10年度全球主要豆油消费国豆油消费份额2、豆油进口有所下滑,但仍占据全球第一随着中国进口大豆的增加,直接进口豆油的数量有所下滑,但中国仍为全球豆油进口最大的国家。
2009/10年度,中国豆油进口量为160万吨,占全球豆油进口的18.4%。
我国进口豆油多来自阿根廷,但自2010年4月1日中国限制阿根廷豆油进口以来,中国对阿根廷豆油的进口需求减少较多,对豆油的进口需求转移至巴西和美国。
图4:2009/10年全球主要豆油进口国豆油进口占全球进口总量比重五、国内产业特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大豆榨油的国家。
历史已近千年,目前是世界第二大豆油生产和第一大消费国。
我国豆油产业的特征主要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进口依赖度高,二是压榨厂发展较快、且集中于沿海地区,三是国家调控市场能力明显增强。
1、进口依赖程度较高中国是全球四大豆油生产国之一,占全球豆油产量第二。
与其他三个豆油主产国相比,我国豆油生产原料高度依赖进口,行业比较独特。
2009//10年,我国豆油产量为897万吨,豆油进口量下降至150万吨,但由于大豆榨油消费量为5400万吨,其中400万吨国产大豆和5000万吨进口大豆,则进口豆油和进口大豆折油为983万吨,豆油供给对外依存度为93.8%。
豆油供给对外高度依赖,使国际市场大豆、豆油价格的波动对国内产生直接影响,国内大豆价格与进口豆油联动性较强。
进口豆油到港成本主要由芝加哥期货价格、FOB升贴水、海运费及港杂费构成,进口成本=[(CBOT期价+升贴水)*单位转换系数+海运费]*增值税*关税*人民币汇率+港杂费。
2、压榨业发展快,且集中于沿海2000年之前,我国豆油生产集中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
近年来,沿海地区兴建了很多设备先进、现代化程度高,包含了相对完整的上下游供应销售物流仓储环节的大中型大豆加工企业,绝大多使用进口大豆作为原料生产豆油。
2008年,我国沿海地区日榨能力接近24万吨,占全国大豆榨油能力的比重接近80%。
其中两广地区榨油能力所占比重接近18%,江浙地区为16.3%,山东地区为18.3%,京津冀地区为10%,辽宁地区为10%。
表2:我国地区间大豆日压榨能力地区日压榨能力地区日压榨能力广东地区36700辽宁地区31900广西地区17100吉林地区9900福建地区18100黑龙江地区29700上海地区1500重庆地区3000浙江地区11500四川地区2500江苏地区37400陕西地区2500山东地区54800新疆地区500河北地区20500河南地区7600天津地区9700湖北地区1800山西地区1200安徽地区2000合计3000003、国家调控市场能力明显增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增强国家调控植物油市场的能力。
如2007年9月底和2008年3月初,分两次销售20万吨储备食用油,调控植物油价格;较大规模进口豆油和大豆,充实储备;出台油料生产扶持措施,对东北、内蒙种植高油大豆实行良种补贴,补贴规模由目前的1000万亩扩大到4000万亩;建立健全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储备制度,培育油脂、油料期货市场,建立产销预警体系;对国产大豆及油菜籽进行政策性收储。
目前国家植物油及大豆储备充足,调控植物油市场的能力明显增强。
六、影响豆油价格因素分析(一)基本面影响因素1、一年四季均有炒作因素豆油以大豆为原料生产,大豆产量的变动对豆油价格形成较大影响。
一般情况下,影响大豆产量变动的因素都会对豆油价格形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包括:大豆种植面积的变化、天气变化、大豆病虫害等等。
北半球大豆播种、生长与南半球具有互补性。
3-5月份是北半球春播,在此期间美国农业部会发布大豆种植意向报告,意向报告及大豆播种进度的变化会带来豆油价格的波动;6-9月份是北半球大豆生长期,天气、病虫害会引起大豆单产变化,也会影响到豆油价格;10-11月份是南半球大豆播种期,12-2月份是南美大豆生产期,在此期间,相关因素的变化对豆油价格形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