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第1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第1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15课中外文化交流
一、丝绸之路的全盛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知道唐朝在西部疆域设置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粟特人是沟通东西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媒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阐释、解读资料或习题、朗读课文或习题、讨论、师生互动等教学过程,理解安西都护府和碑亭都护府的设置,对于丝绸之路的繁盛的作用;探索设置安西都护府和碑亭都护府的历史背景;拓展对粟特人的了解;探讨解答特定的习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安西都护府和碑亭都护府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于丝绸之路的作用、粟特人的概况等素材,启迪学生的心智,开阔视野增强历史意识,提升运用事物联系的辩证法探究问题的能力;增强解题的信心。

划重点:
阐释:探索设置安西都护府和碑亭都护府的历史背景;拓展对粟特人的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不断交流;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本土化;长安是当时东西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都市会。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阐释、体会与欣赏、划重点、讨论等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全面认识唐朝文化概况的基础上,理解中国化的佛教对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文化以亚洲诸国为中介,与世界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融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中西文化交流的内容及其典型成果——长安城及其盛况,陶冶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开拓国际视野,培养海纳百川的气度与胸怀。

4.操作程序(按照先后次序排列):
(1)分句轮番朗读。

(2)划重点与阐释。

(3)解读与划重点。

(4)读图与阐释。

(5)自学与欣赏
二、东亚文化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唐朝与朝鲜、日本的交往及对两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解读、互动与欣赏等教学过程,使学生体会并理解唐朝文
3.化对朝鲜、日本文化的深刻影响。

4.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唐朝文化影响朝鲜、日本文化的史实,增强民族自豪感、强化民族精神;同时从朝鲜、日本对于唐朝文化的积极态度中吸取精神养料。

三、作业指导
1.练习与测评
2.探索与争鸣
3.解题的基本要求:
(1)、举2——3个儒家学说的实例,揭示它们“适应了人类普遍的道德要求”。

(2)、举例说明,差异与冲突在一定的条件下需要调和;并在此基础上肯定“和而不同”的思想的积极意义。

(3)、字数在300以上(含300)。

四、课后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