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的研究_0

智能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的研究_0

智能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的研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采用智能电网进行调度控制,不仅可以节省电能,还可以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安全。

为更好地发挥出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作用,就要及时系统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使智能电网能够安全稳定运行,满足人们日益庞大的用电需求。

标签:智能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
引言
我国电网系统近年来不断完善,随着社会用电设备越来越多,用电量越来越大,电网系统的运行负荷更大。

因此需要分析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当前存在的不足,以及智能电网调度的关键技术。

望达成技术应用目标,提升电网运行的效率,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1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应用的必要性
当前,人们用电需求正在不断提升,这就对电力企业的电力系统提出很高的要求。

要实现稳定持续的电力供应,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电网调度模式,采用先进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通过精确分析相应数据,实现对电网的实时控制,确保电力调度准确。

在智能电网的支持下,电力企业可以获得准确的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电力企业对用户的用电行为进行精确分析,保证电力调度更加合理,有效提高用户的用电体验。

2电网调度的功能
电网调度系统实际上只对电网的发电和用电工作进行控制,从而保障整体的稳定运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功能。

①调度运行功能。

该功能主要是对电力系统中电厂及各种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协调运作,保证电力系统发电的稳定性。

在实际调度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调度倒闸进行相关操作。

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旦发生问题要及时解决,防止问题扩大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保证系统的稳定運行。

②调度计划功能。

在电网运行前,要对电网运行负荷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选择更加适合发电机工作的开机方式,以满足系统安全校核的需求,并进一步保证整体系统的稳定运行。

③运行方式。

运行方式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设备和电网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能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数据和技术上的支持。

④继电保护功能。

该功能主要针对电网中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进行计算。

⑤通信自动化功能。

通过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自动采集、传送和显示,能为指挥者提供更准确的数据,也是保证电网其他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

3智能电网调度运行的关键技术
3.1实时监测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主要采用广域网的动态监测技术,其优势在于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数据,这样可以为电力系统中的运行和控制操作提供准确的技术支持。

广域网实时动态的检测系统最为显著的功能特征就是可以在40ms内对同时段的数据进行测量和补充记录,且具有高效准确性。

这样可以对电脑故障数据进行更为准确的分析,以加强故障判断的准确性。

电网系统实时动态数据的监测采集,在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电力事故预警和分析判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升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效率。

3.2电网动态监测预警与辅助决策技术
在进行电网动态监测过程中,通过将计算机技术融入监测管理工作中,能进行电网监测的预警和辅助决策。

通过利用电网动态监测预警与辅助决策技术能及时收集相关数据信息,也能够使操作人员对电网具有更高效的控制和管理。

另外,在2008年,我国也制定了关于电力网络系统的《在线安全稳定预警系统功能规范》等文件,为我国电力网络运行的管理与控制工作提供了规范参考。

电网动态监测预警与辅助决策技术主要包括电网实时动态监测、在线状态评估、在线静态安全分析等多种功能。

通过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能为决策人员提供意见。

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以下几点特点。

①能有效提高评估结果的精确度,为操作人员提供更加合理的决策方案。

②能够进行在线低频振荡计算。

目前,电网系统常常会出现电网低频振荡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利用电网动态监测预警与辅助决策技术,能准确地对异常区域进行计算和标定,同时能实时将数据发送给控制人员。

③能记录和存储低频振荡的相关数据。

利用该技术能对电网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且能记录和存储发生低频振荡的相关数据,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3用户互动模式下的调度一体化
用户互动技术一般受到经济技术水平的影响,而我国电力市场目前依然处于发展中阶段,因此往往存在电价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为此应当以电网发展实际为依据,利用分时电价与用户端需求管理等措施,确保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工商业主已正式开始使用分时电价,这样能够错开用电的高峰期。

利用这样的方式,能够达成两方面管理目标;一方面能够保证电力资源的科学分配;另一方面能够减少电力费用的整体支出。

除此之外,分时电价能够保证用户的用电需求得到针对性满足,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申报用电,将用户变量作为编制工作原始信息的一部分。

对于用户互动技术,主要可细分为以下几方面。

①光伏发电并网技术,系统包括了系统控制器、光伏阵列及逆变器等多个构件。

②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包括异步、同步及双馈式三种模式,风能作为经济能源,加以使用,自然能够体现经济性优势,利用风能带动风轮机转动,将风能转变为动能,驱动设备运行供电,在解决风能不稳定的问题后,这一方式的应用显然能够体现出很大的价值。

3.4短路电流控制技术
短路电流的防控工作是电力系统运行调度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传统做法主要是从电网组成、运行形式和电力装置性能等方面着手考虑,但是在实际解决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电网的运行性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造成系统投入的增加。

例如,电网组成的调整可能需要对电网系统进行大动作的调整,会增加成本;改变电网的运行方式,以分母为主,则会显著增加电站出现的回路数量,使整个出线系统和线路的布局更加复杂,增加了电站成本;而高阻抗装置的选用使得网损增加,极大影响了电网稳定性。

因此,智能电网调度系统中采用事故电流限制装置(FCL)来实现对上述问题的解决。

FCL在正常状态下表现为低阻抗或者零阻抗的特性,但当有意外事故发生时,FCL的阻抗就会显著增加,这样能够尽量降低对电网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

3.5基于广域网的输电线路测距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在实际电力网络系统中,电网线的长度不断加长,一旦发生故障问题,故障解决就存在较大难度。

因此,确定电路中故障点的位置就显得至关重要。

通过确定故障点位置,不仅能提高故障维修效率,也能降低故障发生次数。

在电路中,一般利用基于广域网的输电线路测距技术来确定故障点的位置。

另外,通过记录维修数据,能在日后工作中快速确定线路中的故障,一旦出现问题,也能及时进行问题排查,快速找到故障点、解决故障。

结语
智能电网出现后,我国电力系统运行水平大幅度提升。

电力企业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完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采用大数据技术完善智能化功能,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为电力运行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

通过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电网稳定安全,保证人们获得持续供电。

要不断完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功能,对其中的不足及时改进,这样就可以不断扩大电网的功能,促进电力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翔.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安全运行[J].集成电路应用,2019(11):106-107[2019-10-29].
[2]党世红.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远方操作安全防误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37(6):119,121.
[3]范凯迪.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安全的关键技术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19,36(2):72-7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