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大布匹专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中大布匹专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中大布匹专业市场调查报告纺织服装配料专业市场进展概述我国的纺织服装配料专业市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纺织服装产业的进展,专业市场也不断提升,在纺织服装产业中的地位日益显著,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区域经济进展水平、纺织服装产业基础、贸易活动水平、区域消费适应等阻碍因素不同,各地的纺织服装配料专业市场的进展水平、进展特征也各不相同,在区域经济社会进展中的作用参差不齐,在产业中的地位迥异。

目前全国各省几乎都有较具规模的布料批发市场,但在全国较有阻碍的当是广州的中大市场、浙江柯桥的「中国轻纺城」、广东的西樵轻纺城、辽宁西柳的布匹市场和四川荷花池布匹市场,这五个市场并称中国五大纺织品批发市场,广州的中大市场在全国排名第二,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纺织品及辅料集散地。

广东省外较大的市场还有绍兴纺织城、萧山纺纱市场、宁波纺纱市场、杭州中国丝织城、吴江丝绸市场、成都纺纱市场、西南纺织市场和西安文艺路纺织一条街,以及河北石家庄的蚨纶市场、湖北武汉金昌轻纺城、湖北荆州洪城商港布匹市场、福建石狮市场等。

这些市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确实是以产地为圆心,辐射周边地区,而真正对全国有辐射作用的还数前述五大市场,若讨论市场的活跃性或竞争性话题,广东市场领跑全国当之无愧,全国看广东,广东看中大、西樵、东莞,这三大市场是全国布料市场的晴雨表。

在对中大服装配料专业市场的大范围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对中大服装配料专业市场进展现状的总体扫描性分析。

报告一共分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进展概述、区域市场分析、分行业市场分析、专业市场案例、专业市场问题研究、以后进展趋势等6大部份。

通过对中大服装配料专业市场的总体进展脉络整理、各个市场进展的特点总结、不同经营品类的市场概括、具体专业市场的案例分析等,对中大服装配料专业市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悉,对其以后进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获得一些对市场投资者、开发商、治理者有参考意义的结果。

一、我国2007、2008两年新增服装配料专业市场情况报告分析当前,服装配料专业市场的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据统计中国服装配料专业市场,广州纺织博览中心(合生)、长江轻纺城、绍兴中国轻纺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等大型旧市场改造、升级扩建工程项目不计在内,仅2007年已开业市场和2008年内立即开业的新市场项目即有37个,投资总额超过466.85亿元,总建筑面积已达1305.5万平方米以上。

新增服装配料专业市场在区域分布、市场规模、经营类不、投资力度等方面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一)区域分布:东部省市仍是重点,新的布局瞄向中部从区域分布来看,新增服装配料专业市场的重点投资区域仍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江苏、北京、山东、安徽合肥、广东、河南新增市场数量居前列。

其中江苏新增8家,在全国新增市场数量中占21%,山东和北京各增5家,分不占总量的13%,安徽合肥占4家占总量的11%,广东4家、河南5家占总量的8%。

(参见表一)另外,安徽合肥、河南郑州、辽宁沈阳等中部都市也表现了新生市场的活力。

合肥新增有4家服装市场,仅郑州世贸商城新增的M区将达20万平方米,沈阳国际服装配料城落户沈阳,一期建设即有60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将达138万平方米,目标将成为一“最”——国内最大体量的服装配料专业市场。

具体来看,江苏省独占鳌头,新增8家服装配料专业市场,其占地面积也是在全国新增市场中高达41%。

江苏纺织工业在我国的产业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悠久,规模较大,配套齐全,产业链较为完整,市场竞争力较强。

资本、技术、产品开发、生产都在向江苏那个纺织重地集聚。

但长期以来,江苏服装配料业也表现了外贸依存度较高的特点。

坚持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并重,大力进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也是江苏省纺织工业“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顺应这种形势,一举兴起、规模较大的无锡心室界国际服装配料城、湖塘纺织城、嘉兴•南方中国纺织城等都选择了紧紧依靠优势的产业资源、地缘优势,得到当地政府和行业的大力扶持。

多年来以服装产品中转闻名的常熟招商城也加大了旧城改造步伐,以适应当前服装配料品牌进展需求。

非国有资本运作的常熟天虹服装城也是看准了招商城的“磁场”优势,顺势入位,拟以全新理念的品牌营销中心定位在招商城商流中分一杯羹。

从另一投资热点区域北京市场来看,新生市场集中在北京南城原大红门、木樨园商圈内。

北京大红门商圈除旧城改造、二期频上之外,新增的市场中以纺织面料类产品为主,如北京方仕国际轻纺城、北京国际轻纺城、北京威涛服装辅料城。

这要紧是因为,大红门商圈内共有服装、服饰、面料、鞋帽、日用百货批发等各类市场24个,1000多品牌,日均客流量20余万人次,差不多形成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最大的服装集散市场,大红门服装城、新世纪商城、天雅服装大厦、京温大厦等大型服装和面料市场,在北京乃至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都享有较高知名度。

而构成北京服装批发市场主体的浙江乐清籍企业通过十多年的探究,不仅在大红门各大批发市场购买摊位,开设窗口,辐射国内外市场;也已在丰台、大兴等城乡结合部兴建服装加工厂,建成产、供、销紧密结合的稳固产业基础。

服装企业形成“前店后厂”格局。

目前在大兴南小街、德茂庄一带已集中了600多家大、中型服装加工厂。

产业需求催生了北京新的纺织类市场的兴起。

而从鹏润国际时尚交易中心、北京大红门服装城(鑫福海)项目目标来看,二者都把焦点聚拢在了北京的时尚产业地位上——要做全新理念的品牌时尚贸易中心。

这契合了北京“打造世界时装之都”的建设脚步,同时也将强化北京在品牌营销、展示、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市场规模:常规来看,10万平米以下的服装配料专业市场因为风险低、易于操作而多受投资商、开发商青睐。

但在此番新增市场浪潮中,市场建设规模差不多日益扩大,10万平方米以下的市场仅占22%,而10-50万平方米的市场成为主流,占45%(参见表二);经营面积超100万平米“巨无霸”类市场也达5家,数量上占14%,但这5家市场的经营面积却占到新增市场总体经营面积的40%。

(参见表三)规模较大的新增服装配料专业市场大多目标在于提供完备的功能设施、配套服务,多以“X大中心”、“X大平台”为宣传口号。

无锡新世界国际服装配料城、广州纺织博览中心、长江轻纺城、沈阳国际服装配料城、鹏润国际时尚交易中心等莫不如是。

这将大大改变过去人们对批发市场“铺面格局”的常规认识。

如无锡新世界国际服装配料城130万平米的体量内设产品交易区、新品展示区、会议洽谈区、仓储货流区、商务办公区、餐饮住宿区、咨询服务区、推广活动区等八大分区,同时涵盖服装配料各种类不,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服装配料集散地和全球最大的品牌服饰连锁加盟中心。

广州纺织博览中心建筑面积达80万㎡,广州纺织博览中心位于瑞康路以东、逸景翠园以西,总投资高达40多亿元,可能总建筑面超过80万平方米,是中大布市投资额和面积最大的商业项目。

该项目将包括40万平方米的“轻纺旗舰展示中心” 引进权威检测机构、公布机构等产业配套,集中商圈展示交易、办公研发、商务交流、生活休闲的一站式服务以及包括写字楼、酒店、商务公寓等在内的一体化物业配套,光车位就接近5000个,超过商圈现有车位的总和,商业部分已于于2007年11月封顶,今年进驻开业,目前项目已进入前期招商时期。

另一个是中大服装配料市场发起人长江商贸开发的长江轻纺城,建筑面积近40万㎡,位于瑞康路中段,分地下二层,地面五层经营,内设产品交易区、新品展示区、会议洽谈区、仓储货流区、商务办公区等 60万平方米的鹏润国际时尚交易中心将以打造中国最高端、最专业的服装品牌旗舰展示中心、品牌运营中心,中国时尚品牌的全球招商中心、全球服装时尚品牌及时尚消费品采购基地为核心目标。

而体量较大的市场定位将更能发挥其主导地位,广州纺织博览中心、无锡新世界国际服装配料城、沈阳国际服装配料城等都将目标锁定在了近百万平方米或以上,因此“大而全”就成了其致胜的“必由之路”。

同时我们也看到上海国际家用纺织品产业园、广州轻纺城、四季青•安徽女装市场、海阳国际针织毛衫城等都采取了产品导向的精准化定位,郑州世贸商城M区亦以只认“大户”为目标。

这种定位战略也是市场选择、产业分工的必定结果。

新的市场进展时期,只有术有专攻、错位经营、充分依托当地产业资源优势,才能取得更多的竞争机会。

三)投资力度:大手笔谋大事业“大块头”更需大智慧统计数据表明,新增市场的投资总额超过566.85亿元。

其中,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下的项目占42%,投资额在10-30亿元的占22%,投资额在30亿元以上的占19%。

(参见表五)广州纺织博览中心总投资高达40多亿元,无锡新世界国际服装配料城号称投资40亿元,全程推广费用6亿元,与3万入驻商户实现共赢,北京的鹏润国际时尚中心表示投资38亿元,沈阳国际服装配料城投资规模将达36亿元,中国国际服装城(苏州)的投资规模高达50亿元。

分析来看,在不断追求规模效应的投资理念之下,近百万平米或以上专业市场不惜投入重金,全力打造市场的出场轰动效应,也是不得不为之举。

因为当前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下,要投资商有信心、要经营商户有信心,与市场运营治理方同舟共济、同心同德,也是非有较强经济实力、较好的经营治理谋略不能为之。

二、广州中大服装配料市场现状分析一)地理位置分析广州毗邻港澳,辐射内陆,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南北朝时已有罗马棉织品运抵广州;明朝葡萄牙人到广州进行棉织品通商,十三行、长堤石公祠成为纺织品的集散地,故而历史上流传着“苏州手艺巧,广州式样新”的赞誉。

而眼下,广州利用地理优势,中西交融,博采众长,使广州服装逐步成为南派服装的代表,而广州作为中心都市,也成为南海内衣、中山休闲服、东莞时装等珠江三角地区品牌服装的集散地。

解放后,特不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服装业积极引进国外和港澳地区的先进设计、生产技术和治理机制,近年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不同所有制服装企业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年产服装达10亿多件。

目前,广州已培育出像流花地区“白马”、“黑马”、“天马”“沙东”等配套齐全的大型服装批发市场近30多家,全市服装年总销售额达千亿元。

同时,广州拥有十分完善的服装流通体系:以流花地区为代表的服装批发市场;以各大百货公司为代表的服装零售市场;以北京路、农林路、天河城、中华广场、环友谊商店地区为代表的品牌专卖,都证明广州是全国最大的服装流通基地。

二)支撑产业分析正是由于有了如此一个庞大的服装流通基地,才造就了服装配料市场的繁荣。

从中大地区最初自发形成市场进展到今天,在经营的有三十个不同特色的专业市场争芳斗艳的局面。

现在的中大地区有10000多个档口,要紧经营国内外的布料、毛线、成衣服装配料,是高、中、低档次俱全的专业性批发零售市场,以价格全市最廉价、销量最多、花色齐全、款式新颖在行业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