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二章《原子结构》word滚动检测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二章《原子结构》word滚动检测

滚动检测(二)原子结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共56分)
1.如图1-所示一只阴极射线管,左侧不断有电子射出,若在管的正下方放一通电直导线AB时,发现射线的轨迹往下偏,则
().
图1
A.导线中的电流由A流向B
B.导线中的电流由B流向A
C.若要使电子束的偏转往上偏,可以通过改变AB中的电流方向来实现D.电子束的轨迹与AB中电流方向无关
解析因为AB中通有电流,所以会在阴极射线管中产生磁场,电子受到洛伦兹力作用而发生偏转,由左手定则可知,阴极射线管中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再根据安培定则可知,AB中的电流方向应是由B流向A,当AB 中的电流方向变为由A向B,则AB上方的磁场方向变为垂直于纸面向外,电子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变为向上,电子束的轨迹会变为向上偏转.
答案BC
2.关于阴极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阴极射线就是稀薄气体导电的辉光放电现象
B.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管内由阴极发出的电子流
C.阴极射线是组成物体的原子
D.阴极射线可以直线传播,也可被电场、磁场偏转
解析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管中由阴极发出的电子流,B正确.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C错误.电子可被电场、磁场偏转,D正确.
答案BD
3.氢原子部分能级示意图如图2-所示.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表所示.
图2
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的谱线在可见光范围内仅有2条,其颜色分别为
( ).
A .红、蓝-靛
B .黄、绿
C .红、紫
D .蓝-靛、紫
解析 由题表可知处于可见光范围的光子的能量范围为1.61 eV ~3.10 eV ,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能级跃迁时:E 3-E 2=(3.40-1.51) eV =1.89 eV ,此范围为红光.E 4-E 2=(3.40-0.85) eV =2.55 eV ,此范围为蓝-靛光,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
答案 A
4.若在如图3所示的阴极射线管
中部加竖直向上的电场,则应加什么方向的大小合适的磁场才能让阴极射线不偏转
( ).
图3
A .竖直向上
B .竖直向下
C.垂直纸面向里D.垂直纸面向外
解析由阴极射线的电性及左手定则可判断D项正确.
答案 D
5.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
().A.绝大多数α粒子经过金箔后,发生了角度大的偏转
B.α粒子在接近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减少,电势能减少
C.α粒子离开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增加,电势能也增加
D.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
解析由于原子核很小,α粒子十分接近它的机会
很少,所以绝大多数α粒子基本上仍沿原方向前
进.只有极少数发生大角度的偏转,从α粒子的
散射实验的数据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直径的大小约
为10-15 m~10-14 m.由此可知A错、D正确;α
粒子向金属核射去,如图所示.可知α粒子接近核时,克服电场力做功,所以其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加;当α粒子远离原子核时,电场力做正功,其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少,所以选项B、C都错.
答案 D
6.高速α粒子在重原子核电场作用下的散射现象如图4所示,实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轨迹,虚线表示重核形成电场的等势面.设α粒子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a、v b、v c,则其关系为
().
图4
A.v a<v b<v c B.v c<v b<v a
C.v b<v a<v c D.v c<v a<v b
解析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带正电相互排斥,当α粒子靠近原子核时,电场力做负功,α粒子动能减小,v a>v b,当α粒子远离原子核时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加,v c>v b.又因为从a到c的整个过程电场力对α粒子做正功,故v a<v c,所以v c>v a>v b,选项C正确.
答案 C
7.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运动,说明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是α粒子受力平衡的结果
B.绝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运动,说明这些α粒子未受到明显的力的作用,说明原子是“中空”的
C.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内质量和电荷量比α粒子大得多的粒子在原子内分布空间很小
D.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内的电子对α粒子的吸引力很大
解析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前进,说明α粒子未受到原子核明显的力的作用,也说明原子核相对原子来讲很小,原子内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A错、B对;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受到金原子核明显力作用的空间在原子内很小,α粒子偏转,而金原子核未动,说明金原子核的质量和电荷量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电子的质量远小于α粒子的质量,α粒子打在电子上,α粒子不会有明显偏转,故C对、D错.答案BC
8.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穿过金箔时,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与金原子核相距较远的α粒子,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
B.与金原子核相距较近的α粒子,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
C.α粒子与金原子核距离最近时,系统的能量最小
D.α粒子与金原子核距离最近时,系统的电势能最大
解析对α粒子散射现象,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作出了圆满的解释,并推
算出了原子核的直径在10-14m以下,只相当于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若把原子核看成直径为1 cm的小球,则原子相当于直径100 m的球体,α粒子穿过金箔时,只有少数α粒子可能离核较近,金原子核对α粒子的库仑力较大,使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故A错误、B正确.α粒子与金原子核之间的作用力是库仑斥力,在α粒子向金原子核靠近时,要克服库仑力做功,α粒子的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加;在α粒子远离金原子核时,库仑力对α粒子做功,α粒子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少.α粒子与金原子核组成的系统总能量不变.它们距离最近时,系统的电势能最大,故C错、D对,故选B、D.
答案BD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4分)
9.(10分)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如果把原子看成半径为1000 m的大球,请你估算原子核半径的大小.
解析由α粒子散射实验测出原子核的半径约为10-15 m,而原子的半径约为
10-10 m,原子核的半径与原子的半径之比为
1
105,由此知题中所说的原子核的
半径约r
核=
1000
105m=1.0×10
-2 m=1 cm.
答案半径约1 cm
10.(10分)用α粒子轰击金箔时,测得α粒子能接近金箔的最小距离为2.0×10-14 m.金原子核的平均密度约为多少?(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1023mol-1,金元素的摩尔质量M=197 g·mol-1)
解析可以把α粒子能接近金箔的最小距离看做金原子核的半径R,金原子
核的体积V=4
3πR
3=
4
3π×(2.0×10
-14)3m3=3.3×10-41m3,一个金原子的质量:
m0=M
N A=
197×10-3
6×1023
kg=3.3×10-25kg,则金原子核的平均密度ρ=
m0
V=
3.3×10-25
3.3×10-41
kg/m3=1×1016kg/m3.
答案1×1016kg/m3
11.(10分)密立根油滴实验原理之一是库仑力与重力平衡:用油雾器将油喷入两块相距为d的水平放置的平行极板之间.油在喷射撕裂成油滴时,一般都是带电的(有正负之分),设油滴的质量为m,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则油滴在
平行极板间将同时受到重力mg 和静电力的作用,如图5所示.若某一电荷恰好在电压U 下达到平衡,则油滴所带的电荷的表达式是怎样的?
图5
解析 mg =qE =q U d
q =mgd /U .
答案 q =mgd /U
12.(14分)汤姆生用来测定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与质量之比)的实验装置如图6所示,真空管内加速后,穿过A ′中心的小孔沿中心轴O 1O 的方向进入到两块水平正对放置的平行极板P 和P ′间的区域,当极板间不加偏转电压时,电子束打在荧光屏的中心O 点处,形成了一个亮点;加上偏转电压U 后,亮点偏离到O ′点,(O ′与O 点的竖直间距为d ,水平间距可忽略不计).此时,在P 和P ′间的区域,再加上一个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调节磁场的强弱,当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时,亮点重新回到O 点,已知极板水平方向的长度为L 1,极板间距为b ,极板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为L 2(如图6所示).
图6
(1)求打在荧光屏O 点的电子速度的大小.
(2)推导出电子的比荷的表达式.
解析 (1)当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平衡时,电子做匀速直线运动,亮点重新回复到中心O 点,设电子的速度为v ,则e v B =Ee ,得v =E /B =U /Bb .
(2)当极板间仅有偏转电场时,电子以速度v 进入后,竖直方向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 =eU /mb .
电子在水平方向作匀速运动,在电场内的运动时间为t 1=L 1/v ,电子在电场中,
竖直向上偏转的距离为d 1=12at 21=eL 21U 2m v 2b ,
离开电场时竖直向上的分速度为v ⊥=at 1=eL 1U m v b ,电子离开电场后做匀速直线
运动,经t 2时间到达荧光屏,t 2=L 2v ,
t 2时间内向上运动的距离为:d 2=v ⊥t 2=eUL 1L 2m v 2b
这样,电子向上的总偏转距离为d =d 1+d 2=eU m v 2b
L 1(L 2+L 1/2) 可解得e m =Ud B 2bL 1(L 2+L 1/2)
. 答案 (1)U /Bb (2)e m =
Ud B 2bL 1⎝ ⎛⎭⎪⎫L 2+L 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