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察报告篇一:到四所高校学习考察报告到四所高校学习考察报告考察学习团(2014年7月25日)2014年6月底7月初,党委书记张国秀、校长胡仲军率校领导全体班子成员、相关学院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前往江汉大学(6月23日)、湖北工业大学(6月25日)、湖北文理学院(7月1日)、湖北工程学院(7月2日),重点考察学习人才培养、科研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转型发展和校企合作等工作经验。
考察团参观了校园,实地考察了重点实验室、特色学院建设和发展情况,听取了相关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经验介绍,并开展交流。
大家都认为,这次考察学习非常有必要,兄弟院校办学治校很多好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现将学下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兄弟院校基本情况本此考察选取的四所高校都是二本院校,湖北工业大学、江汉大学位于武汉,湖北文理学院位于襄阳,湖北工程学院位于孝感。
四所高校都经历了合并,合并的单位包括中专、专科、本科、成人培训机构、研究院所等,校名经过多次变更。
目前,四所学校占地面积在1400-2100多亩之间,建筑面积在50-90万平方米之间,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规模在2万人左右(详见下表)。
表一:历史、硬件情况1表二:学生、教师情况表三: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情况2表四:理科在湖北录取分数线表五:文科在湖北录取分数线表六:科研情况3二、兄度院校办学治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近年来,四所学校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推进改革。
领导班子团结奋进、锐意进取,中层干部爱岗敬业、竟进提质,师生员工自信自强、精神饱满,学校通过责任目标制,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各项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所高校办学治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值得学习借鉴。
(一)明确发展定位,优化顶层设计。
四所学校领导都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入研究世情、国情、省情、教情,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国家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认真贯彻教育部、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地域、历史、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生素质等实际情况,脚踏实地而不是好高骛远地明确各自的发展定位,并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取得共识的基础上,优化学校顶层设计。
四所学校均定位于办地方性、应用型大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并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
如湖北工业大学定位为“在湖北省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的、水平较高的骨干大学”,并明确发展规划,即围绕一条主线(学校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大力推进二项改革(以全面目标管理为主线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以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4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创建三化校园(信息化、特色化、国际化),全面实施四大战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开放活校),着力加强五项重点建设工程(特色与优势学科构建工程、人才强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科技创新工程、条件保障工程),努力实现“六个重大突破”(办学环境和条件有重大突破,办学层次有重大突破,教师队伍水平及干部队伍素质有重大突破,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有重大突破,科研水平有重大突破,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重大突破)。
学校发展总体目标是:办学实力大幅提升,到2017年建成教学研究型大学;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某些学科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成为一所高水平工业大学,成为培养工程师的摇篮。
该校还制定了“135”学科发展战略,即1个战略定位(绿色工业),3个重点突破领域(生物制造、新能源、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5个重点发展方向(工业产品与创意设计、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区域产业生态发展、绿色轻质材料与加工、产品质量工程)。
该校的定位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特色鲜明、错位发展,具有较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湖北文理学院坚持立足襄阳,面向区域,辐射全国,以让学生享有更好的教育为宗旨,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自由全面发展、善于创新实践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全面推进综合性大学创建工作,助推湖北省“一主两副”发展战略和“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
江汉大学大胆改革教师教育,根据市场需求,控制教师教育相关专业规模,不求大而全,而求精而特。
湖北工程学院则坚持“一主两翼,多层次、开放办学”。
“一主”就是以本科为主,把本科当作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影响之源。
“两翼”就是研究生教育、成职教育,使之成为服务地方的抓手,扩大办学功能,补充办学经费的途径。
“多层次”包括学历层次的丰富,服务地域的丰富。
“开放”包括办学理念的开放,对国内外开放,对社区开放,对老百姓的开放。
每天下午五点以后,当地很多老百姓都5篇二:大学环境艺术设计西安考察报告书大学环境艺术设计西安考察报告书一、考察主题关于历史古都西安的考察与研究二、概述(一)考察目的研究古都西安的历史文化价值包括乾陵、兵马俑等历史古迹在内的历史思考与再深入研究(二)考察时间和考察路线3月日~5月2日芜湖—西安—西安市区—碑林—法门寺—西安城楼—兵马俑—大雁塔—大唐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三)考察研究的方法沿路线实地考察、知行合一的研究方法三正文:火车急驰,飞速地驶入了潼关,刚才还是满眼的沟壑,无尽的隧道z转瞬变成了一马平川,也就快到了我们此行考察的目的地——西安。
西安地处渭河平原中部,北接渭河,南临秦岭,向东是潼关,西有太白,山川险隘,《史记》上称为“四塞之国”,西安作为陕西省省会,为西北五省区最大城市. 西安历史悠久,五六十万年前的蓝田人就生活在这里,还有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半坡人和姜寨人遗址,这足已说明西安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13个朝代或政权在西安建都或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其中西周、秦、西汉、唐,是西安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历史悠久的西安古城墙、有石质书库之称的碑林、以及大雁塔、小雁塔等标志性建筑。
当然人们的目光更多地关注在地下,因为这里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博物馆、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半坡遗址、反映中国社会从母系到父系氏族变迁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等中华古代文明的珍贵遗存,“五千年的历史看西安”可不是虚妄之言,难怪许多外国元首都把西安作为访华的必游之地。
除了这些闻名遐迩的古迹之外,西安还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而秀丽险峻的西岳华山又给这个秦砖汉瓦的世界添了几许清新自然的气息。
西安有着太多太多说不完道不尽的美丽景观,本次调查,就是关于西安旅游景点所展开的。
(一),碑林,首先我们来到了西安碑林,碑林座落于著名古城西安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
它于北宋二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
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
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
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
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
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安碑林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这里使我感叹到中国书法艺术真的是博大精深。
(二),法门寺文化景区依托法门古寺而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是以佛文化为主的自然、历史、文化综合开发景区。
景区一期工程斥资25亿元打造,占地约1300亩,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主持设计。
庄严肃穆的西安法门寺寺院走进该文化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由佛光门、般若门、菩提门及圆融门4部分组成的山门广场。
广场北方是长1230米,宽108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佛光大道,大道两侧别设有经幢、菩萨等景观。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位于法门寺文化景区内的法门寺寺院面积约3万平方米,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
综合历史和人文,融入现代元素的佛光大道考察组一边参观,一边学习。
法门寺文化景区作为陕西省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在景观体系设计首开国内先河,文化景区在国内首创互动式景观设计,通过意念互动,空间组织互动,人景互动,景景互动的多种互动方式,构建起“一心、二塔、三带、四团、绿网”的“佛光普照”景观体系。
篇三:赴山西高校综合考察报告第一部分考察总体情况综述赴山西综合考察团一共由47人组成,成员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李文长副院长为总领队,厦门大学副校长孙世刚为考察团团长。
于2002年12月12日启程赴太原,23日返回北京。
在山西考察期间得到了山西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以及有关高校的热情接待和配合,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
考察团在短短的10天里,先后学习考察了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华北工学院、阳泉学院、忻州师范学院和雁北师范学院等8所高等院校。
其中在大同市考察期间,我们还了解了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和大同职业技术学院的情况。
目前位于大同市的这几所院校正在紧密锣鼓地筹备合并、组建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省高等教育的办学历史也比较早。
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的前身山西大学堂,与北京的京师大学堂、天津的北洋大学堂同时于1902年创建,至今已有100年历史。
但是,就目前的状况看,山西省的高等教育相对比较薄弱。
省内的40余所高校全部为地方院校,其中15所为本科院校,仅太原理工大学1所进入“211”工程。
全省共有6所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博士点36个,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学科。
通过考察,我们看到山西省高校拥有的一些优势和特色学科,以及积极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鲜明的办学特色。
例如位于山西大学的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84年建立的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2000年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1年8月通过论证筹备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已于2002年12月通过验收正式挂牌。
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到国家重点实验室仅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得益于山西大学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机制使该室凝聚了一批优秀中青年人才,开展了量子保密通讯、量子离物传态,以及光与原子相互作用、光量子器件等等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走在全国前列。
再如华北工学院的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中心,成功研制了航空航天飞行器固态数据记录器,航空航天飞行器环境传感器及变换器,航空航天飞行器地面自动检测平台等尖端高科技产品,为我国尖端武器如远程导弹的研制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