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专技公共科目试题

2018年专技公共科目试题

1.在一些人的价值取向里,只有利益,没有其他,利益是他们的唯一目的,是他们的唯一追求,这是(B)的表现。

A.大公无私B.唯利是图C.急功近利D.自私自利2.社会诚信体系运行中的(C)是指作为个体的诚信观念和诚信意识,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后,形成崇尚诚信的社会氛围和社会风气。

A.宣传环节B.内化环节C.外化环节D.制度环节3.从诚信的形成机理来看,诚信是基于人们内在的诚信需要和动机,经过诚信意志的助推和诚信行为的展示而最终形成,因而,诚信具有(B)。

A.外生性B.内发性C.连续性D.稳定性4.“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充分说明了(C)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A.军备B.粮食C.诚信D.国库5.有些院校为了招揽学生,肆意拔高院校的“等级”,这是(A)的表现。

A.招生信息不真实B.编造数据C.虚假评价D.学历文凭批发卖6.(A)汲取了“实事求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精华,并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加以概括,从而赋予了它新的内涵。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7.开展主题月舆论宣传引导工作,可以积极借助宣传栏、(D)公交候车亭、工地围墙、电子显示屏等固定阵地和移动终端作为中介来宣传?A.个人网上发微博B.口口相传C.空间刷屏D.黑板报8.教育指导中心要在中小学校深入开展“诚信教育进课堂”、“诚信教育在校园”等诚信教育活动,把(A)贯穿学校教育的各领域,建立和规范体现诚信内涵的礼仪制度,使诚信嵌入成人礼、毕业典礼等仪式。

A.诚信教育B.爱国教育C.忠孝道德D.诚信道9.创建诚信评价机制,有利于提高主体实施诚信行为的(A)和主动性。

A.自觉性B.科学性C.自主性D.引导性10.教育学生要有所为,也要懂得“有所不为”,这是学校最重要的道德(A)。

A.判断B.活动C.主题D.选择11.建立并完善诚信评价机制是开展诚信评价的有力保障,确保诚信评价的(A)、客观、公平、公正,最终起到诚信教育的效果。

A.全面B.全速C.有效D.专业12.我国正在摸索一条以(A)为指导,构建诚信社会的新道路。

A.科学发展观B.邓小平理论C.毛泽东思想D.马克思主义13.诚信评价机制的建立,有助于个人、企业以及(A)之间的互相了解,规范诚信行为,促进诚信社会的形成。

A.政府B.客户C.家庭D.事业单位14.政府招商引资的前提仍然是(C)。

A.讲道德B.讲原则C.守信D.讲政策15.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自古强调自觉,即所谓(C)。

A.自谦B.自律C.慎独D.自廉16.五性分析中,(B)是信用的基础,收益性是信用的保证。

A.成长性B.安全性C.流动性D.生产性17.任何一种道德的产生都要服从(B)这一基本理念。

A.服务市场经济B.服务社会发展C.服务统治阶级D.服务社会后绪18.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党的(A),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

”A.作风B.政权C.做法D.政策19.倡导(A),维护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及时提出,体现了公共管理者积极主动地面对矛盾、化解矛盾,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的因素,消减社会不和谐因素,这是正本清源、创建和谐文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和思想保证。

A.社会正能量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社会主义负能量20.剽窃涉嫌违反了知识产权法,而造假骗取国家大量的科研经费,也涉嫌犯了诈骗罪,用(B)来处理学术腐败问题力度更强。

A.道德约束B.司法途径C.生活正能量D.法律法规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B)经济。

A.诚信B.道德C.守法D.敬业22.全社会的诚信状况与个人(A)的养成息息相关。

A.诚信品质C.守法意识D.社会公德23.建立社会诚信的(D),才能抑恶扬善,保证社会诚信体系的正常运转。

A.法律体系B.行业自律规则制度体系C.行政规章制度体系D.监督与惩戒机制24.当我们内心的道德约束能力已经不能控制对利益的追逐时,只有带有强制性的(B)才能增加这些制假、造假的人们的失信成本,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A.行业自律规则B.法律法规C.监督与惩戒机制D.行政规章制度25.加强(A)的诚信教育是推进政府诚信建设的基础环节。

A.公务员B.干部C.公民D.个人26.无论何时,诚信都是我们赢得友谊的前提,(C)的人到哪里都会得到朋友的帮助。

A.讲道德B.讲原则C.讲诚信D.讲政策27.诚信经历了产生、发展、逐步确立时期.其萌芽于(B),先秦时逐渐确立为一种修身立命的实用价值观。

A.西周B.春秋C.战国D.古代28.一些政府部门随意扩大政府文件保密范围,把一些不应当确定为秘密的事项确定为秘密事项;重形式轻内容,对公开的信息带有一定的(C),公众迫切想知道的难以获得,而公开的却不是公众希望得到的A.保密性B.排他性C.选择性D.重点性29.“信”也最早出现在(C)中。

A.《墨子》C.《尚书》D.《论语》30.“中国式”听证会制度说明政府(B)。

A.合法地不讲诚信B.操纵行为C.政府言而无信D.敬业奉献31.我国专业技术人员诚信危机的种种表现:(ABCD)。

A.学术造假B.挪用科研经费C.账目造假D.学历职称造假32.个人诚信缺失,是指个人在为人处世等方面不能(ABC)。

A.坦诚相待B.诚实守信C.重诺践约D.重情重义33.如何铲除“挪用科研经费”这种现象呢?必须采取三大举措:(ACD)。

A.科研经费的审批必须严格B.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C.要搞好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的审计工作D.要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进行公示34.工程类的(ABCD)、注册安全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及助理工程师等级别的工程技术人员是专业技术人员。

A.注册建造师B.注册建筑师C.注册结构工程师D.注册设备工程师3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增强青年一代对(ABCD)的信念和信心,这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思想保证。

A.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制度C.改革开放事业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6.账目造假究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ABC)。

A.职责难守,背离道德B.追求私利、监守自盗C.违背准则、弄虚作假D.管理混乱、账目造假37.说明学校诚信教育的重要性的案例有(ABCD)。

A.钱学森主动请求老师扣分B.被开除的“留学生”C.新西兰留学签证造假事件D.松原高考舞弊案38.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CD)A.信用法规不完善B.信用记录缺失C.信用信息缺乏D.奖惩机制缺位39.在诚信观的教育中要(ABD)。

A.注重主体品德的养成B.加强道德情感的培养C.加强公民自尊感的培养D.培育道德心理和道德人格40.企业法人代表及负责人必须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养成(ABCD)的良好品德,树立“信誉第一”思想,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践,树立企业诚信运行的核心和灵魂,为广大员工作出表率。

A.遵纪守法B.诚信为本C.操守为重D.诚实守信41.诚信教育中的(ACD)的内涵则是奠定主体正确道德认识的基本内容。

A.真实性B.政治性C.真理性D.真知性42.建立社会诚信监督机制,预防失信行为的发生,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BCD)。

A.加强道德约束B.加强执法监督C.加强舆论监督D.培育多元的社会诚信中介机构43.古时君王在治理国家时,为了取得人们的信任,都会首先树立诚信的形象。

著名的君王是(AB)。

A.商鞅B.李世民C.朱元璋D.秦始皇44.善良的、诚实的,通过(ABC)而取得的成就是真成就,而恶的、通过非法A.自立自强B.奋发有为C.有所贡献和成就D.勤奋好学45.为了推进我国的诚信建设,达到诚信建设的最终目的,就应当遵循以下原则:(ABCD)。

A.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B.坚持制度保障、规范约束C.社会平等原则D.依法行政原则46.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ABC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充满活力47.中国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表现在(ABCD )A.诚信缺失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B.诚信缺失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C.诚信缺失导致社会混乱D.诚信缺失引发社会危机48.广泛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要通过诚信教育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树立“(BCD)”的诚信观念。

A.诚信立身B.说诚信话C.做诚信人D.办诚信事49.有大学生向相关部门申请信息公开的事件有(ABCD)。

A.铁道部新一代客票系统招标B.山东济南豪华办公楼C.河南淅川县用数十万元公款打造水泥迎客松D.广珠城轨涨价50.推进我国的诚信建设应当遵循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是因为:(BCD)。

A.诚信是一个人的内在美B.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C.因为诚信对赢得尊重D.诚信是成功者的唯一通行证51.学术造假、学术腐败这个现象从根本说明了我们整个知识界的价值取向出了问题,本应专研学术的教师心思不是放在了追逐知识本身,而是放在了追逐知识背后能挖掘出来的功名利禄。

52.种种学术造假等失信行为之所以愈演愈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盛行。

A.对B.错5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从“单位人”转变为“市场人”,并获得了独立“市场人”的地位。

A.对B.错54.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最忌讳的是投机取巧,只有真诚,才能相互吸引、相互感动。

A.对B.错55.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公民诚信教育的力度,宣传普及信用、契约等市场经济观念,使人们明白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当今社会就是法制社会,个人的行为应以诚信为标尺。

A.对B.错56.目前应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及时修改或完善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

A.对B.错57.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具体体现,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A.对B.错58.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非常一致地将诚信视为社会道德体系以及个人道德素质要求的核心部分,给予充分的重视。

A.对B.错59.南宋哲学家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伦理思想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A.对B.错60.只有建立和完善各种诚信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形成自律机制,才能使人在社会生活、工作中恪守规范,不愿失信、不敢失信。

A.对B.错61.“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出自《道德经》。

62.社会诚信的监督与奖罚机制是诚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A.对B.错63.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诚信建设越来越以“经济人”诚信为主。

A.对B.错64.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

A.对B.错65.其他任何的良好道德都是在文明的基础上衍生的,延长的,发展的。

A.对B.错66.夫妻之间有诚信,则是家庭和谐幸福的必要条件。

A.对B.错67.人活着就是占用、消耗资源,所以政府收任何费用都有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