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原生家庭与生活
2)家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同样的有价值。 3)家庭成员知道如何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4)家人可以展现跟其他人不同的特质。 5)父母言行一致,他们是自我约束的管理者。
6)家庭气氛自然快乐。
7)家人会有责任感来维持共同的规则。 8)侵害到其他家人的价值观时,会感到抱歉。 9)容许犯错,而且视错误为学习过程。 10)父母具有健康的羞愧心,也能面对自己的羞愧。
原生家庭与生活
家庭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组织
原生家庭:一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家庭(父母的家 庭)。
一个家庭周期:
1、解除约束的年轻人 2、婚姻关系与家庭的形成 3、养育幼儿 4、孩子进入青春期
5、成年子女离开家庭
6、晚年
案例1:琼瑶《窗外》和绝食的母亲 案例2:大学是我永远的痛 游戏:再选你的父母 在白纸的上方写下 “再选XXX的父 母”几个字。XXX就是你自己。然 后写下你为自己再选的父母的名字。 父: 母:
原生家庭与个体关系的健康状态:
1. 在原生家庭之外个体有独立的生活空间 2. 能自我决定、自我承担责任 3. 能在原生家庭之外与别人建立关系(如友情,爱情等) 4. 能与原生家庭保持恰当的距离,但也有联系并彼此支持
分离:儿童能把自己与母亲和世界上的其他人区分开来。
个体化:成为一个个体的感觉,包括内在自主性的发展。
原 生 家 庭 原 生 家 庭 原 生 家 庭
出生
分离
恋爱 新家庭
分离与个体化过程
分离与个体化的两个重要时期: 第一次断乳(生理和心理) 0--3岁
父母 原生家庭 个体 父母
第二次断乳(心理) 12--18岁
同伴
原生家庭 个体 同伴 同伴 同伴
原生家庭中的重要人物:父母,在此两个时期充当重要角色。 一些学者的观点:
问题少年往往是问题父母的产物。每七个编造谎言犯诈骗罪的 少年当中,有六个家庭的家长不诚实。每十四个偷盗的少年中, 有十三个家庭的家长崇尚金钱,贪小便宜。每十五个持械斗殴 犯故意伤害罪的少年当中,有十二个家长性格暴躁,爱与人争 斗,动辄打骂孩子。---毕淑敏
很多人说,小时候父母的一些行为、言语、神情,曾经给他们 带来过多大伤害。即使到了今天,面对白发苍苍的老人,那些 好像早已痊愈的伤口,稍有风吹草动,还是会隐隐作痛。 很多心理咨询师认为——80%儿童的问题缘于教养方式和家庭 动力,而父母的问题,又有80%缘于他们本人小时候自己父母 的问题。
原生家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父母之间的互动模式
小时候父母对待你的态度 和父母、兄弟姐妹相处的情况 其他因素
原谅父母是走向成熟与独立的必经之路
你,说明他还没有成熟到可 以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负责。
想要快乐,就必须改变自己,放弃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这是唯一 的路;如果处于受害者模式,你注定余生都要活在受害者的牢笼里。
有个农村来的大学生,父母皆是贫苦乡民。在这个游戏中,他令自己的母亲 变成了玛莉莲· 梦露,让自己的父亲变成了乾隆。这样的答案太容易引起歧 义和嘲笑了,虽然它可能确是一些人的真心向往。
我问他,玛莉莲· 梦露这个女性,在你的字典中代表了什么?他回答说,她 是我所知道的最美丽和最时髦的女人。我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亲生母亲 丑陋,不够时尚?他沉默了很久说,对。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儿不显母丑, 狗不嫌家贫”,我嫌弃我的母亲丑,真是大逆不道的恶行。平常我从来不敢 跟人表露,但她实在是太丑了,让我从小到大蒙受了很多羞辱。我心里始终 讨厌她。从我开始知道美丑的概念,我就不容她和我一道上街,一前一后也 不行。后来我到城里读高中,她到学校看我,被我呵斥走了。同学问起来, 我就说这是一个乞婆,我曾经给过她钱,她看我好心,以为我好欺负,居然 跟到这里来了……我说这些话的时候,一点也不脸红,反倒理直气壮。母亲 丑,并把她的丑遗传给了我,让我承受世人的白眼,她对不起我。我父亲是 一个乡间的小人物,会一点小手艺,能得到人们的一点小尊敬。我原来还是 以他为自豪的,后来到了城里,上了大学,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才 知道父亲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看同学们的父亲,不是经常在本地电视中露面 的要人,就是腰缠万贯挥金如土的巨富,最次的也是个国企的老总,就算厂 子不景气,照样有公车来接子女上下学。我想,如果把社会比作高楼大厦, 我一定是在地下车库的位置。而这个位置是我父母强加给我的。这种深层的 怒火潜伏在我心底,使我在自卑的同时非常敏感,我拼命努力奋斗,但是不 能容忍任何形式和程度的不公平,我性格懦弱,但是在某种时候又像个“飞 毛腿”导弹。我好像是两个人拼起来的……今天做这个游戏,可以大胆设想, 不拘一格,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梦露和乾隆,就随笔写了下来。
为孩子而活的父母并不伟大
你的父母是否经常说“我们辛苦就是为了你”、“你 这样怎么对得起我们”、“我们将来就靠你了 ”、 “我是为你而活,我的一切都是留给你的”?这时, 你是怎样的感觉?
一个缺乏爱的呼应、没有人生规划、对未来充满迷茫 感的父母往往把全部的感情、时间、精力、希望都投 入到孩子身上,这样做的后果非常严重。 只有为孩子活出来幸福的样子,孩子才会知道什么是 幸福,我们无法用一种不幸福的状态告诫孩子如何幸 福。
走出受害者模式,经常自问:“我能从中学到什么?我要改变什么? 我必须处理哪些事情?”(小时被寄养的男孩) 否认天性中对父母的爱慕和渴望——在这种压抑和否定的情绪中, 不可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区分是非不必和负面情绪掺杂在一起。人生的秘密是,越是能与自 己的源头和睦相处,人生就会越顺遂。
接纳父母是成功的第一法则
家庭中关于爱的三个谎言
(1)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2)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3)嫉妒是因为爱
中国家庭的七种界限不清
过度严厉的父亲。人格没有成长为真正的男人,过度严厉只 为掩饰自己没长大的部分
过分唠叨的妈妈。尤其是指责和发泄情绪型的妈妈,用嘴巴 对老公和孩子施虐 家庭里的话题被限制。除了学习没有别的话题,反映了父母 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恐惧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卑感,没有别人的照顾就无法生存。
温尼科特认为,婴儿总是与养育者联系在一起。 玛格丽特.马勒最关注成长与个体化第一时期。
心理咨询师对家庭的观察
(1)强势的母亲
(2)母子同盟 (3)如何平衡家庭关系 (4)沉重的负荷让孩子难以成长 (5)孩子成长的过渡期(你还记得自己的青春期吗? 是否有傲娇和迷茫?极端的过程可助人完善、审美、 价值。干涉过多引发焦虑和分离)
省察过去的伤痕
找到真正的自己,活出真正的自己。这就意味着我们 跟父母的关系真正成熟了,我们的内在小孩真的长大 了。 接纳自己的父母,感恩他们,他们“催眠”我们的好 的、正面的东西留下来;不好的、负面的东西觉察到 它,然后超越它。只要看到了它,就已经在超越了。
良好有效的家规
1)可以提出问题讨论以及面对面解决。
“问题孩子”-----问题家庭中的“代理人”
夫妻关系不佳,就像一个家庭生病,这时候最脆弱的成员 - 孩子就 会被迫做出不良的适应,利用自我防卫来保护自己。
孩子会借着自己的问题行为来维系整个家庭的平和,他们宁可成为 “问题儿童”,也要为家庭带来一些帮助,而且,他们往往成功地 做到了这一点。孩子的心理疾病(自卑、自大、忧郁、精神分裂等) 和行为偏差(多动、暴躁、饮食失调、网恋、早恋、辍学、逆反、) 永远不是单独的、个人的现象。(闹离婚的家庭、有外遇的父亲) 在健康的家庭中,每个人扮演健康的角色。父母的角色主要是提供 示范:如何扮演男人或女人的角色;如何扮演丈夫或太太的角色; 如何扮演父亲或母亲的角色;如何培养亲密关系;如何做个正常、 健康、有价值的人;如何与他人保持适当界线而不做逾越角色的事 情„„ 个人的问题意味着家庭的病态,家庭系统的病态则反映出整个社会 体系的病态。
过度象征化。钢琴就是一个高度象征化的一个代表,人们在 它上面赋予了很多的意义,比如,高贵,优雅,阶层等
父亲在家庭角色中的缺失感。 隔代卷入。夫妻应该是家庭的核心 功利化的关系。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父亲影响孩子对物质世界的看法
(1)对金钱的安全感 (2)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母亲影响孩子的共情能力 ( 1 )强势的母亲培养出懦弱的儿子和霸道的女儿,勇敢 的母亲培养出独立的儿子 (2)母爱缺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同理心差(依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