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利保护范围及诉讼技巧

专利保护范围及诉讼技巧


2 、等同原则
2001年 2001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专利纠 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 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17条第1 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17条第1款规定: “专利法第56条第一款所称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法第56条第一款所称的‘ 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其附 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 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是指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 当以权利要求中明确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所确定的范围 为准,也包括与该必要技术特征相等同的特征所确定的 范围。” 范围。” 第17条第2款规定:“等同特征是指与所记载的技术特 17条第2款规定:“ 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 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 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二)我国专利法的专利保护范围
1、发明专利权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专利法第56条规定: 专利法第56条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 条规定 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 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 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 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 我国专利法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是 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依据, 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依据,而不是以文字或者措 辞为准,在一定条件下, 辞为准,在一定条件下,为了弄清权利要求所表示 的实质内容,可以参考说明书以及附图, 的实质内容,可以参考说明书以及附图,以了解发 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目的、作用和技术特征。 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目的、作用和技术特征。
2、周边限定原则
所谓周边限定,指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完全按照权利要求书 所谓周边限定, 的文字确定,对权利要求书的文字要作严格、忠实的解释, 的文字确定,对权利要求书的文字要作严格、忠实的解释, 其文字表达的范围就是专利权保护的最大范围, 其文字表达的范围就是专利权保护的最大范围,专利权人 行使其权利必须受该范围的限制,不得越雷池一步。 行使其权利必须受该范围的限制,不得越雷池一步。 这种做法的优、缺点正好与中心限定原则相反。即采用周 这种做法的优、缺点正好与中心限定原则相反。 边限定原则就使得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严格按照权利要求书 的字面含义限定,任何扩大解释都是不允许的。 的字面含义限定,任何扩大解释都是不允许的。采用周边 限定原则对专利申请人或是代理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权 限定原则对专利申请人或是代理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利要求书的撰写必须再三推敲、斟酌, 利要求书的撰写必须再三推敲、斟酌,否则专利权人可能 因为权利要求书撰写方面的缺陷, 因为权利要求书撰写方面的缺陷,导致其权利不能得到充 分的保护。 分的保护。
专利保护范围及诉讼技巧
朱妙春律师
一、专利权的保护范 围
(一)专利权保护范围的三种理论 1、中心限定原则 2、周边限定原则 3、折衷原则
1、中心限定原则
所谓中心限定,指权利要求的文字所表达的范围仅仅是专 所谓中心限定, 利权保护的最小范围, 利权保护的最小范围,可以以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方案 为中心, 为中心,通过说明书及其附图的内容全面理解发明创造的 整体构思,将保护范围扩大到四周的一定范围。 整体构思,将保护范围扩大到四周的一定范围。这种做法 使得专利权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权利要求书的字面含义, 使得专利权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权利要求书的字面含义, 还可以较好地延展、覆盖专利方案地全部实质性特征。 还可以较好地延展、覆盖专利方案地全部实质性特征。 优点是:可以有效防止有人利用权利要求在撰写方面的缺 优点是: 陷而规避相应的责任,从而充分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 陷而规避相应的责任,从而充分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 缺点是:会导致专利权的范围的模糊、不确定性,而且如 缺点是:会导致专利权的范围的模糊、不确定性, 果对外扩张解释的度掌握不好, 果对外扩张解释的度掌握不好,就可能导致将新的技术创 新认为是侵权,从而阻碍了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新认为是侵权,从而阻碍了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海关备案 海关扣留涉嫌侵权产品,专利权人应注意时间的 要求,专利权人申请扣留的20个工作日内要提交 要求,专利权人申请扣留的20个工作日内要提交 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如果海关自行扣留的,应 当在50个工作日提交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 当在50个工作日提交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
7、关于新产品的举证问题 我国现行专利法第五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专利侵权纠纷涉 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 者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 即举证责任倒置。 “新产品”如何认定,我国相关法律没有具体规定, 有 新产品” 几种观点:有以“出现”为标准,有以“制造出” 几种观点:有以“出现”为标准,有以“制造出”为标准, 甚至还有人认为应当按专利新颖性的标准来判断。 原告应承担的举证责任: 其一、证明被告生产的产品与自己依据专利方法直接获得 的产品属于同样的产品; 其二、证明是“新产品” 其二、证明是“新产品”。 按照现在通常的做法,对于证明“新产品” 按照现在通常的做法,对于证明“新产品”不能对原告太 过苛求,因为这是个否定命题,让原告证明一个以前没有 的东西是很难的,因此,一般原告可以提供科技行政部门 对科技成果所作的鉴定评价报告或是查新报告等,则认为 完成了初步的举证责任。
2、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我国专利法第56条第 款规定: 我国专利法第56条第2款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 条第2 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 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即外观设计专利的保 护范围限于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外观设计, 护范围限于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外观设计,而且还必须是申请专利时指 定的产品上使用的外观设计。 定的产品上使用的外观设计。按照专利法及实施细则中的规定结合审查 指南,确定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围,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指南,确定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围,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1)对外观设计的简要说明可以用于理解该外观设计的保护范围; 对外观设计的简要说明可以用于理解该外观设计的保护范围; (2)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不包括仅起功能、效果作用,而消费者在 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不包括仅起功能、效果作用, 正常使用中看不见或者不对产品产生美感作用的设计内容; 正常使用中看不见或者不对产品产生美感作用的设计内容; (3)对于色彩的保护。外观设计专利权人请求保护色彩的,应当在专利的 对于色彩的保护。外观设计专利权人请求保护色彩的, 简要说明中声明,而且应当提交含有色彩的图片或者照片。 简要说明中声明,而且应当提交含有色彩的图片或者照片。对于请求保 护色彩的, 护色彩的,应将请求保护的色彩作为限定该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范围的 要素之一,即在判定侵权中,将该外观设计所包含的形状、图案、 要素之一,即在判定侵权中,将该外观设计所包含的形状、图案、色彩 及其组合与被控侵权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及其组合进行逐一对比。 及其组合与被控侵权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及其组合进行逐一对比。
3、多余指定原则 “多余指定原则”,是指在专利侵权判定中,在解释专 多余指定原则” 利独立权利要求和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时,将记载在专 利独立权利要求中的明显附加技术特征(即多余特征) 略去,仅以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的必要技术特征来确定 专利权保护范围,判定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是否 覆盖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原则。我国专利法对“ 覆盖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原则。我国专利法对“多余指定 原则” 原则”未作直接规定,它是由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而形 成的新的专利侵权判定原则。最著名的案例莫过于19 95年的周林频谱仪专利侵权案件。 对多余指定我并不赞同,认为只要写入权利要求书中的 技术特征都是专利权人要求保护的内容。现在在诉讼中, 法院一般都慎用多余指定原则。
三、专利诉讼技巧和策略
(一)原告的技巧和策略
1、检索 如果是实用新型专利起诉,法院要求原告在起诉 时应当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专利检索报告。 2、论证 论证目的判断两点:(1 论证目的判断两点:(1)专利是否有三性(依靠 检索);(2 检索);(2)胜诉把握
3、取证 实物取证; 广告宣传; 网络; 上述取证一般都需公证取证。 4、法院保全 5、诉前禁令 依据专利法第61条规定: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 依据专利法第61条规定: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 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专利权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 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 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 申请诉前禁令,需要注意两点: 其一,在提出申请时应提供担保,如不提供,法院应驳回申请; 其二,在法院采取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后,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应 在15日内起诉,否则法院解除裁定采取的措施。 15日内起诉,否则法院解除裁定采取的措施。
(二)专利侵权的判定原则
1、全面覆盖原则 2、等同原则 3、多余指定原则
1、全面覆盖原则
全面覆盖原则的定义:全面覆盖,是指被控侵权物 (产品或方法)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必要 技术特征全部再现,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与专利独 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一一对应并且相同。 根据该条规定,专利侵权案件中,在进行专利侵权判 定时,首先应当将被控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与被侵权专利 技术的技术特征相对比,如果被控侵权产品的全部必要技 术特征均落入了被侵权专利技术的必要技术特征的保护范 围的,或者说,如果被控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覆盖了被侵 权专利技术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的,就可以确定侵权成立, 侵权人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反之,如果被控侵权产品的必 要技术特征并没有完全覆盖被侵权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 (只要是被侵权专利技术的任意一项必要技术特征没有被 覆盖)并且根据等同原则和多余指定原则后,仍不能确定 被控侵权专利产品的所有必要技术特征可以完全被侵权专 利技术的,则侵权不成立。
适用全面覆盖原则认定侵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字面侵权:全面覆盖原则,即全部技术特征覆盖原则或字面 侵权原则。即如果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包含了专利 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则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2)、上位概念:当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采用 的是上位概念特征,而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采用的是相应的下 位概念特征时,则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3)、特征数量:如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在利用专利权利要 求中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技术特征,仍落入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此时,不考虑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技术 效果与专利技术是否相同。 (4)、从属专利: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对在先专利技术而言 是改进的技术方案,并且获得了专利权,则属于从属专利。未经在先 专利权人许可,实施从属专利也覆盖了在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