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教师招聘考编真题1、课程文本一般表现为_____A: 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B: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C: 课程主题、课程实施、课程评价D: 课程任务、课程主题、课程标准参考答案: B林老师教学《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日的?接着又板书“借”,并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能借吗?”这种导入方法是_____。
A: 故事导入B: 情境导入C: 悬念导入D: 直接导入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
专家解析:题干中老师不断通过提问的方式,借生日能“借”吗?进行设疑?引起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
考点:小学综合课程的设计3、对幼儿发展状况评估的目的是_____。
A: 筛选、排队B: 教师反思性成长C: 提高保教质量D: 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
专家解析:幼儿园对幼儿发展状况评估不是为了对幼儿进行选拔,而是旨在发现每个幼儿的智力潜力和特点,培养他们区别于他人的智能和兴趣,帮助他们实现富有个性的发展,即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考点:幼儿园教育的原则4、下列哪些属于违法、犯法的行为_____。
A: 教师适当惩罚学生B: 教师采用各种方式体罚学生C: 教师私自拆扣学生的信件D: 教师批评犯错误的学生参考答案: BC本题解释:【答案】BC。
专家解析:教师适当惩罚学生、批评犯错误的学生属于正常的行为,并且并不违法。
5、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创设,这体现了( )原则。
_____ A: 经济性B: 参与性C: 开放性D: 多样性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专家解析:根据幼儿园自身的实际情况体现了经济性的原则。
6、智力差异是指智力水平的差异。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参考答案:错。
参考专家解析:智力差异不仅仅指的是智力水平的差异,还包括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性别差异和智力类型的差异等。
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需要的是_____。
A: 自我实现的需要B: 尊重的需要C: 认知的需要D: 审美的需要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专家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为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而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成长性需要。
8、雕塑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优秀的雕塑能雕琢出历史与文化,人心与情怀,更能传达出所在城市的精神。
这表明_____A: 雕塑是文化传播中的主要手段B: 雕塑在文化传承中起能动作用C: 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D: 文化的展现依托一定的物质载体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
参考专家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通过雕塑这种物质栽体传达出所在城市的精神,体现了依托物质载体展现文化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
9、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不包括_____。
A: 恰当引人教学媒体B: 有充分的练习设计C: 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结合点D: 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B。
专家解析: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包括:(1)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2)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3)使用符号标志技术;(4)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习惯;(5)应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充分的练习设计”是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
10、布鲁巴奇在1994年提出四种反思方法包括_____A: 反思日记B: 详细描述C: 交流讨论D: 关注问题E: 行动研究参考答案: ABCE本题解释:【答案】ABCE。
专家解析:布鲁巴奇在1994年提出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四种反思方法。
11、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在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今天,学前教育机构从小培养儿童的主要的教育任务?_____A: 主动性B: 独立性C: 实践性D: 创造性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专家解析:在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今天,学前教育机构开始将从小培养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作为主要的教育任务。
12、一般说来,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_____水平。
A: 超常B: 弱智C: 中下D: 中等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专家解析:一般的,IQ大于140为天才,130~140智力超常,120~130智力优秀,110~120智力中上,90~110智力中等,80~90智力中下,70~80临界状态,小于70智力低下。
1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_____的观点。
A: 遗传决定论B: 环境决定论C: 家庭决定论D: 儿童决定论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华生是著名的环境决定论者。
14、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了身心发展具有_____A: 顺序性B: 阶段性C: 差异性D: 不均衡性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专家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为: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15、认为顿悟情境中的关系是产生迁移的根本的迁移理论是_____A: 关系转换说B: 概括说C: 共同元素说D: 定势说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专家解析:关系转换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强调行为和经验的整体性,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
迁移不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中具有共同的成分,也不取决于对原理的孤立的掌握,而是由于对要素之间的整体关系以及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关系的顿悟理解。
16、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_____年义务教育制度。
A: 九B: 十C: 十一D: 十二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专家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17、现代教育与以往教育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提倡教师要具有_____的精神和素养。
A: 合作B: 敬业C: 严谨D: 爱学生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现代教育提倡教师应具有合作的精神和素养。
18、人们经过漫长的研究发现,心理的实质是人脑____的反应。
参考答案: 对客观现实本题解释:参考专家解析:对客观现实19、下列关于“体验学习”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_____。
A: 体验学习实质上是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尝试错误B: 与“讲授学习”相比,“体验学习”显得更费时费力,效率相对低下C: 体验学习的基本使命就是恢复学生探索者的角色和地位D: 通过“体验学习”获得的知识,将显露其情绪化特征,并体现为“个人知识”参考答案: ACD本题解释:【答案】ACD。
20、阅读下列材料,并冋答问题。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他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
健康状态不佳。
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
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
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教士。
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请谈谈这些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参考答案:黑格尔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其缺点与不足,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评语以平静的语气,从写给学生看,写出“这个人”的核心特质,赋予“这个人”新起点等三个层次,力求写出“这个人”来。
给学生写评语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和正确认识自我,以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
21、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个是典型的迁移现象,这个成语是_____。
A: 举一反三B: 聪明过人C: 思维敏捷D: 物以类聚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参考专家解析:举一反三的意思是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22、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_____。
A: 循序渐进B: 因材施教C: 教学相长D: 求同存异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
专家解析:本题的考查实质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
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
考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23、适合学校大规模、快速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方法是_____A: 实验法B: 测验法C: 调查法D: 个案法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专家解析: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有利于大规模、快速搜集资料。
故选C。
24、马戏团中的狗,在训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N。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
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25、从记忆的内容看,记忆可以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
其中____出现得最早。
参考答案: 运动记忆26、运用我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l)原型定向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2)原型操作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3)原型内化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为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
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