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

什么是民族:民族是一个比较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试音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相同而结合的人群.
民族音乐:民族音乐称为ethnic music。

原来的意思是指“少数民族音乐"的意思,也就是占统治地位的多数民族,把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称作ethnic music.
世界民族音乐的文化区划
(一)世界民族音乐文化区划的依据
1.客观基础和文化背景。

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都有其生成的背景。

同样,世界民族
音乐之所以形成若干个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化区别,也有他特殊的环境
和条件,地理条件对于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带有基础性的
客观因素.
2.音乐形态特征。

世界上每个民族音乐文化中,既包含与其他民族音乐文化不同
的因素,又包含与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相同的因素。

主要包括三方面:音乐的体裁
形式特征、音乐形态方面的特征、各民族对各自音乐的理解,对音乐在现实生
活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音乐观.
(二)世界民族音乐的九大区划
根据世界上各民族音乐风格特色的差异,并参照以上各种文化背景,分为9大区域
东亚音乐文化区,东南亚音乐文化区,难呀音乐文化区,西亚、北非音乐文化区,黑人非洲音乐文化区,欧洲音乐文化区,北美音乐文化区,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区,大洋洲音乐文化区
能乐:能乐中包括能与狂言。

能是一种严肃的音乐剧,是音乐、舞蹈、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狂言是以滑稽为主的台词剧,银月城焚烧,篇幅较短.
朝鲜半岛的传统音乐体裁与音乐
朝鲜半岛的传统音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雅乐(正乐)、民俗音乐、宗教音乐。

雅乐(正乐):雅乐就是雅正的乐音乐。

朝鲜半岛传统的雅乐大致包括管弦合奏、管乐合奏、吹打、乐歌。

长调:长调是蒙古的一种民歌体裁形式。

具有悠长舒展的特点,词与曲的结合方式是“字多腔少"、“一字多音",句中、句尾常用拖腔,其结构有两个乐句构成单乐段,每个月据又分为两个分句,,每个分句的旋律大都呈一次起伏的波浪形。

浩林呼麦:在蒙古的传说中,浩林呼麦模仿的是阿尔泰山区从石缝中流出的小溪流的水音和回音而创造的出来的演唱方法.作为一种很独特的演唱方法,是有一个人唱出二个声部。

即在发出持续低音的同时,发出与低音距离12度以上的哨音,以此哨音来演唱舒展开阔、壮丽奔放的旋律。

根据旋律声部和发声部位的不同,也分为鼻腔浩林呼麦,喉浩林呼麦,腹腔浩林呼麦等等.
泰国:在泰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典音乐艺能形式是“康”和拉坤
康:以宫廷生活为基础,在宫廷的礼仪婚丧论嫁宗教事中演出的。

拉坤:是与康一起演出的舞蹈剧。

缅甸:古典音乐“约塔呀"(yo-daya)是缅甸古典歌曲的一种形式,是由泰国传入缅甸的的一种古典歌曲。

歌唱内容多来自《罗摩衍那》故事。

缅甸的特色乐器有桑高克(弯琴)和帕特旺(围鼓)
越南:在越南的乐器中,最具有特色的是独弦琴.
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传统乐器中,最具有特色的应是萨佩(sapeh)
印度尼西亚:甘美兰:印尼语的原意是“用手操作”,“敲击”.所用乐器大多数是青铜制乐器。

东南亚传统音乐的特征:
总的来说,东南亚地区的人民的音乐审美特征表现在对青铜、竹制乐器的朴素、清新、稳健
音乐美的喜好。

在音乐形态方面具有如下特点:
1.在乐器方面,以青铜和竹子为制作材料的乐器成为本地区的特色之一。

2.以二拍子、四拍子为基本节拍,但是不像西方音乐那样是强拍,而是弱拍起。

3.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所采用的音律是把一个八度划分为七个
大致相同距离的所谓“七平均律”.
4.音组织形式上以注重横向旋律发挥的单音音乐为基础形式,但在东南亚音乐的织体中,
往往在各类乐器的演奏之间加入微妙的交错而产生复印层叠效果。

西塔尔:西塔尔是一种长颈弹拨乐器。

其共鸣箱是一个镶上了薄木面板的大葫芦。

有7根弦,4根演奏主旋律,3根是共鸣弦。

大约有20个品。

并可移动,适应不同演奏的要求。

演奏时要有丰富的技巧和音色变化,并且重视装饰音和滑音的应用。

拉格:在印度,把音阶的七个音称为斯瓦拉,每一个音都加上一个名字,如萨(sa)利(re)嘎(ga)玛(ma)帕(pa)达(da)尼(ni)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 do re mi fa sol la si。

将一定量的斯瓦拉汇集在一起作为拉格的骨干来构成音阶.
黑人非洲音乐的特点(大题)
总的来说,黑人非洲音乐的风格和审美特征是讲求打击乐器节奏、音色变化的音乐美。

在音乐形态有如下特点:
1.以鼓为代表的打击乐器在黑人非洲音乐中具有重要位置。

由于黑人非洲的许多语言都是
有声调的,所以,可以用鼓的多种打法来模仿语言的声调,创造鼓的语言。

有的民族的中,还用鼓来象征国王的地位和权力,用鼓的语言来传承民族的历史,并用鼓的语言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2.复杂多样化的节奏。

复杂多样而富有变化的节奏是非洲黑人对世界音乐的重要贡献之
一。

3.音阶、旋律和演唱形式的特征.音阶方面,综观黑人非洲的各种音阶,大体上有五声音阶
和七声音阶两种。

从乐音构成的观点来看,他们可以分成等分音阶和非等分音阶。

黑人非洲最具有特征的是存在着等分音阶。

旋律方面,黑人非洲的音乐与语言的结合尤其紧密。

演唱形式方面,在黑人非洲的歌唱中,最普遍的形式是领唱和答唱。

4.多声部唱法。

因为在相当多的地域里分布着具有独特音乐传统的多声部合唱。

其多声部
的样式因民族集团的不同分为两大类:各声部在同一节奏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和声性构造形式。

各省不的旋律线互相独立进行,各省不的起点和旋律的长度均不相同.
瑞士:瑞士传统音乐的代表性体裁是约德尔合唱和阿尔卑斯长号重奏,这些都是产生于阿尔卑斯经济生活的体裁形式。

黑人灵歌:灵歌演唱的习俗,与黑人基督教有关.在北美黑人教会文化的发展中,灵歌作为一种宗教歌曲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内容。

有些与基督教信仰有关,有些灵歌于其歌词反映了一种厌世、绝望的创作心态,而被称为哀怨歌曲。

大洋洲的传统音乐的艺术特征
大洋洲音乐文化区原住民的音乐审美特征应当是追求崇高自然的音乐美。

在音乐内容、体裁形式、旋律、节奏、音阶、乐器等方面具有以下特征。

音乐内容:作为海洋民族的大洋洲的人们,很多以航海术、祖先居住的岛屿请看以及渔业生产等技术知识等为歌词内容的歌唱。

居住在内陆地区的人们,则以狩猎采集生活这些方面的只是为主要歌唱内容。

渔民山民等把先祖之灵进行神化.以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混杂的故事作为歌词来歌唱歌曲的目的.把史实原原本本的表现出来,或者带入股市中角色性的歌唱,反复不知什么或死后结束的旋律型,展开着的历史故事,成为在线条的时间流动中来解释历史的最好说明。

音乐体裁类别:有着明显的二分法概观念。

从表演形式看,可明确的区分为:由集体来完成
的艺能,如:合唱、合奏、群舞;由一个人表演独唱、独奏、独舞。

从社会习惯上看,男女各自分别保留着独立的曲目。

另外,对声乐的重视程度胜过纯器乐.
旋律节奏音阶:旋律型和节奏型几乎都以规范化的模式被传承下来。

还经常把乐音分成各种类型来运用。

多声歌唱中的平行唱法,两个声部之间,以2度、3度、4度、5度、6度、8度间隔来平行歌唱,在波利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的多声音乐中常常出现.
关于拍打身体的声音:这是山口修先生出色的研究成果.在执笔的《民族音乐概论》第九章指出,作为构成人为音响世界的一种素材,有效的运用拍打身体的声音,也是大洋洲的一大特色。

这些身体打奏,是从节奏、音色组合、舞蹈动作等方面被类型化,而具有形成风格作用的。

乐器:根据山口修的研究,从大洋洲的整体上看,传统乐器的各个门类都齐全。

但是按地区和岛屿做个别观察比较丰富的是波利尼西亚的一部分地区和美拉尼西亚。

最重要的是体鸣乐器,类似于拍子木和响板的互相敲击的体鸣乐器。

还有气鸣乐器,其中笛的种类最多,分布最广.膜鸣乐器几乎都是鼓类。

还有弦鸣乐器。

圆号小号类型,以海螺分布最广。

西亚、中亚、北非音乐的特征
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主导地位以及音乐特征
地位:西亚中亚北非作为一个音乐文化区,历史上虽然经历过由伊朗到阿拉伯,土耳其,或者反之由阿拉伯到土耳其、伊朗的相互之间不断反复的文化影响,其结果是从整体看,西亚中亚北非音乐有着许多共同点,这就是以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为主导,在学多地区都具有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共同特征。

特征:1微分音的运用和乐音的有条件的带腔性。

2玛卡姆和达斯特加赫的旋法体系.
3.均分律动与非均分律动同时存在
4.织体思维方式以横向性为主.
5.乐器的运用的特点
非洲的体鸣乐器:拉梅拉丰是非洲唯一的独特的本地乐器,广泛分布于黑人非洲,称为“拇指钢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