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中二氧化硫(SO2)的测定(精)

大气中二氧化硫(SO2)的测定(精)


显色温度、显色时间的选择及操作时间的掌握是本实验成 败的关键。应根据实验室条件、不同季节的室温选择适宜 的显色温度及时间。 样品加入四氯汞钠吸收液于1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至刻 度,摇匀。此溶液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在24小时之内很稳定。
八、思考题
1、影响测定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应 如何减少误差? 2、在北方什么季节空气污染较重?一天当 中什么时间污染最重? 3、测定一次结果能否代表日平均浓度?假 如你测定的结果是日平均浓度,达到哪一 级大气质量标准?
560nm处测定吸光度。
四、实验仪器
1、QC—2B型空气采样器:
流量范围0.1~1L/min,连续可调。采
样器应定期在采样前进行气密性检查和流
量校准。
2、722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波长范围380~780nm。
3、多孔玻璃吸收管
4、具塞比色管:10ml。
五、实验步骤
1、采样 根据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高低, 采用内装10ml吸收液的U型玻板吸收瓶, 以0.5L/min的流量采样,采样时吸收液 温度应保持在23~29℃范围内。
Vt ——实际采样体积,L T0——绝对温度,273K t——采样温度,℃ P0——标准大气压,101.325kPa P——采样大气压,kPa
七、注意事项
最适反应为 20-25℃,温度低灵敏度低,故标准管与样品 管需在相同温度下显色。 温度为 15-16℃,放置时间需延长为 25 分钟,颜色稳定 20 分钟。 盐酸副玫瑰苯胺中的盐酸用量对显色有影响,加人盐酸量 多,显色浅,加入量少,显色深,所以要按操作进行。 甲醛浓度在0.15-0.25%时,颜色稳定,故选择0.2%甲醛 溶液。
三、实验原理
1、采样原理: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被四氯汞钠溶液吸收 后,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此 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发生反
应,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据其颜色深浅,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2、分析原理:
稳定的羧甲基磺酸加成化合物,加碱
后又释放出二氧化硫,然后与盐酸副玫瑰
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于波长
(2)样品测定:
将吸收管中的吸收液全部移入10mL具塞
比色管内,使总体积为5mL,放置20min,
以使臭氧分解。然后,将该管与上述标准
系列管同步操作,测定吸光度并从标准曲
线上求得二氧化硫含量。
六、计算
空 气 中 SO2 的 含 量
A c V0
样品 中含 有的 S02 的量
标况下的采样体积
T0 P 273 P V0 Vt Vt T P0 273 t 101.3kPa
大气中二氧化硫(SO2)的测定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大气中S02的测定方法。 2、熟悉大气中S02的测定原理。 3、了解大气中S02测定的卫生学意义。
二、实验方法
四氯汞钠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 光光度法 (最低捡出限为0.4 µg /5mL,测定 范围为0.015—0.500mg/m3)
在以上各管中加入1.2%氨基磺酸铵溶液 0.50mL,摇匀放置10分钟(消除NOx的干 扰)。再加2%甲醛溶液0.50mL及0.02% 盐 酸副玫瑰苯胺溶液0.5mL,摇匀,放置数分 钟(当室温为15~20℃时,显色30min;室 温为20~25℃时,显色20min;室温为25~ 30℃时,显色15min)。用1cm比色皿,于 560nm波长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以吸光度对二氧化硫含量(µg)绘制标准 曲线。
流 量 计
流 量 计

缓冲瓶 过滤器体 泵 吸收瓶 吸收瓶
2、测定: ⑴校准曲线的绘制: 取5只比色管,按照下表配置
管 号 0 1 2 3 4
SO2标准溶液(mL)
吸收液(mL) SO2含量(µg)
0
5.0 0
0.50
4.50 1.0
1.00
4.00 2.0
2.00
3.00 4.0
3.00
2.00 6.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