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古埃及建筑
古代历史中以欧洲建筑为主 近、现代史中以欧、美建筑为主
建筑形制与装饰风格
建筑形制: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域,当 有所成就之时,亦即形成了一定的章法和 规制,即我们所说的建筑形制。 装饰风格:即是在一定的素材在构成各种 形态时借由构成章法、规制的不同,而表 达出的独特形式或样式,这种形式久而久 之便形成了风格。
未完工的金字塔方尖碑 假如这座方尖碑能完成 的话将重达1168吨,只 因发现石碑上有裂痕而 被弃置于此。古人先在 岩石上画出方尖碑的外 形,然后每隔30~50公 分钻个洞,置入软木塞, 再浇水使软木塞吸水膨 胀,把坚硬的花岗岩撑 裂。
雷克马拉庭园中的葬礼(古埃 及壁画)
图中可见,悲痛的人们列于池边,安 放着遗体的船在池中漫游。这仪式有 着象征意义,与法老遗体西渡尼罗河 有异曲同工之处。
古埃及某大臣底邸的庭园(古 墓中壁画)
图中可见,高墙之内成排地种植着
埃及榕、棕榈、椰枣等树木,中为矩形水 池,池边还建有亭子。正对庭园中心的塔
门和住宅中部的区域由4排拱形葡萄棚
架组成。
古代埃及住宅
• 埃及地处沙漠边缘, 且气候干燥,木材稀 少,故建筑以砖为主 要材料。上流阶层住 宅有高大的围墙,并 在腹地有小神殿,其 后还有庭院,中间是 大小不同的住宅。住 宅区可分为入口大厅、 中央大厅和个人房间 等3个。
四.石窟、陵墓和方尖碑
阿布辛贝勒的阿蒙神大石窟庙
外观图
大石窟庙平面示意图
(阿布辛贝勒阿蒙神大石窟庙)
空间次序:
大台阶 入口大平台 前后两个柱厅 (前柱厅有人像柱) 神堂(末端)
平面
周围墙上布满壁画
大石窟庙剖面示意图
人 像 柱
方尖碑 (Obelisk) — —
念碑
崇拜太阳的纪
特点:
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顶 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高 度不等,已知最高者达50多米, 一般修长比为9~10:1
现存最早的金字塔式陵墓
复原全景示意图
塔身呈阶梯形,周围有庙宇
塔底125 ×109米,高60米
昭塞尔金字塔的现状
当时可能发生了特殊 情况,工程必须很快 结束,故上部收拢的 速度 明显比下部原定的要 快。第四王朝斯尼弗 鲁。
• 建于2723BC的 Dahshur(代赫舒 尔)金字塔
吉萨金字塔群(约B.C.2723 — B.C.2563)
(B.C.3200~B.C.30) 一. 二. 三. 四. 历史与自然背景 金字塔的演化与特点 神庙建筑 石窟、陵墓与方尖碑
人类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奴隶制社会建立 之后开始的。
1.开创了人类从无到有的建筑史
2.建造了人类第一批巨大的纪念性建筑 3.在尼罗河及两河流域的两岸产生了人类最早的住宅、 府邸、宫殿、城市、陵墓、庙宇等类型的建筑 4.此时人类信奉原始的拜物教 5.相当于中国尧舜氏族社会时期(公元前21世纪以前)
主流建筑风格
占主导地位的建筑类型和相应的建筑形制、建筑风格 主流建筑风格具有独特性、统一性、稳定性三大特征
非主流建筑文化
对社会的变化和生产力的进步反映不够灵敏,长期间变化不大。
主流建筑文化与非主流建筑文化
相互影响——主流建筑文化对非主流建筑文化的影响在所有领域 ——非主流建筑文化对主流建筑文化的影响仅在物质领域 可转移性——跨民族、跨地区、跨国家的历史性转移
神庙遗址
牌楼前的雕像和方尖碑(狮首人身像 )
卡纳克孔斯神庙入口巨门
(复原图)
该巨门高65尺(19.8米) ,立于从卢克苏 尔阿蒙神庙出来的 一条2英里长的大道 的尽头,该大道两 旁为羊头斯芬克斯 雕像,图中的法老 率军进入底比斯, 卡纳克为底比斯的 一个区。
庙宇的艺术特点:
• 其一、牌楼门及其门前的神道及广场,是 群众性宗教仪式处,力求富丽堂皇而隆重 以适应戏剧性的宗教仪式; • 其二、多柱厅神殿内少数人膜拜皇帝之所, 力求幽暗而威严以适应仪典的神秘性。 • 所以:神庙的艺术重点已从外部形象转到 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 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性与压抑感。
石环复原图
三. 原始社会的聚居形式
基辅特里波里一新石器时代村落的复原图
英国奥克尼群岛旧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
塞普路斯新石器时代一个村庄复原图
原始社会建筑说明的三个问题
1. 建筑是应生活的需要产生的
2. 建筑是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3. 随着最早的建筑的产生,建筑艺术也就产生了
第二章
古代埃及建筑
法国阿尔塞斯(Alsace)
竖穴的两种剖面
3. 圆形树枝棚
印地安人的帐篷
4. 蜂巢形石屋
5. 巢居
苏格兰的刘易斯 新石器时代遗址
马来西亚半岛的巢居
6. 湖居(水上房屋)
瑞士纳沙泰尔湖的 湖居复原图
建在木桩上的湖居
(复原图)
新石器时代
底格里斯河流域的苇草小屋(伊拉克)
美国新墨西哥州陶斯地区的土坯建筑
思考:民居等大量的一般性建筑是否属于非主流建筑文化?
宗教对建筑的影响
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
天主教教堂、罗马风教堂、哥特式教堂 拜占庭教堂、俄罗斯教堂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堂、穆斯林礼拜寺
佛教、婆罗门教、耆(qi)那教:
佛教寺庙、婆罗门教寺庙、耆那教寺庙
第一章
原始社会建筑
原始社会综述: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人与自然相依为命,
• 3. 气候与地理条件
树木稀少,气候炎热,北部是沙漠,南部是山岩
• 约距今20000年前,撒哈拉地区因气候干 旱日趋沙漠化,居于今埃及西南部的哈 姆(含)族人被迫移徙尼罗河谷及下游 三角洲地带,后与迁自西南亚的塞姆 (闪)族人渐相融合,利用尼罗河水的 定期泛滥,创造了独特的农业文明。
埃及建筑
• 两种主要建筑材料:泥砖和石块,石块被用来建造坟 墓和庙宇。泥砖用来建造皇家宫殿,堡垒、庙宇领地 和城镇围墙以及庙宇建筑里的辅助建筑。 • 干燥、炎热的气候使某些泥砖建筑幸存下来。 • 陈尸建筑高度发展,宏伟壮观。特殊材料确保人死后 能长久存在。墓穴代表了死者的尘世住所。对于国王, 墓穴变成他实现与天堂神灵一样高贵命运的手段。 • 大多数墓穴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埋葬间和祭拜堂, 后者是祭拜死者的地方。在王室墓穴里,祭拜堂发展 为一座庙宇,庙宇常单独建造且与墓穴有一段距离。
中外建筑史
黄跃昊 2013.02.28
外国建筑史的学习内容和研究范围
学习内容: 西方古代建筑设计,装饰. 研究范围: 建筑设计,装饰的起源、发展变化、 历代典型的建筑形制、装饰风格以及技 术、材料和相关的美术、绘画、雕塑、 工艺美术。
外国建筑史
历史中的建筑、建筑中的历史 除中国以外的各国建筑的历史
形成适应专制制度的宗教
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著名的太阳神庙:卡拉克——卢克索的阿蒙
(Amon)神庙。
阿蒙神庙 (Great Temple of Ammon)
卡纳克的阿蒙神庙 (公元前1530--前323年)
卡纳克之阿蒙神庙细部:
入口
高窗
屋顶壁孔(透光用)
阿蒙神庙的平面图和大纸草柱
巨石阵又称索尔兹伯里石环、环状列石、太阳神庙、史前石 桌、斯通亨治石栏等名,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遗 址,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约建于公元前 4000-2000年,属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
这个巨大的石建筑群位于一个空旷的原野上,占地大约11 公顷,主要是由许多整块的蓝砂岩组成,每块约重50吨。 巨石阵不仅在建筑学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在天文学上也 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 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 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因此,人们猜测,这很可能 是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而建造的,可以算是天文台最早的雏 形了。
• “胡夫(斯尼弗鲁的继承者)金字塔”位于开 罗附近,闻名世界的三个金字塔中最北部和东 部一个 • 形状呈巨大的棱柱体,在世界建筑史上独一无 二,其数学机理的运用达到顶峰。 • 建造所用的凿石块比任何人类建造的建筑都多 得多,初步估计2,300,000块,平均每块重量达 2.5吨。 • 人们认为这些巨大的石块是用圆木和撬棍进行 搬运,然后搭建斜坡安装起来的。
五大文明发源地示意图
古代埃及 地图
一. 历史与自然背景
• 1. 古代埃及王国的形成
在B.C.3200年上、下埃及王国初步统一,建立古代埃及 王国,实行奴隶主专制统制,国王法老掌握军政大权
• 2. 古代埃及建筑发展时期的划分
(1) 古王国时期 (B.C.3200— — B.C.2130) (2) 中王国时期 (B.C.2130— — B.C.1580) (3) 新王国时期 (B.C.1582— — B.C.332) (4) 晚期 (B.C.332— — B.C.30)
Great Pyramids. Giza
埃及现存最大的金字塔群,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金字塔的演变是对皇帝的
崇拜和原始拜物教的结合 金字塔的集中式纪念性构
图与艺术表现力
金字塔艺术构思与成就
金字塔的基本矛盾
胡夫金字塔及大斯芬克斯
Khufu and Great Sphinx
塔高146.4米,底边长230.6米
地域与时代
一旦某民族的文化引起了世界其他地域的 文明者的高度重视,那么他们的文化也将 对这个民族的文化产生撞击。所以对建筑 装饰史的看法不能仅限于一个地域在时间 上的变迁,必须对同时代的地域间之差异 作出比较和考察。
外建史的主要内容
文化与建筑
主流建筑文化
主流阶级→主流思想→主流文化→主流建筑文化→主流建筑风格 灵敏地反映社会的变化和生产力的进步,代表着一个时代建筑技术和 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建筑史的主要内容。